清华木匠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木智工坊
  • 发布时间:2014-08-28 13:59

  1像木头一样沉默却自有性格

  “榉木、橡木、樱桃木,它们都有不同的生命”,如果没成为设计师,赵雷会去当个小说家,讲述关于木头的奇思妙想。

  从小赵雷就对木头怀着尊崇情怀,位于浙江青田的祖宅厅堂里有台老式木头谷风车,这是他曾经最着迷的东西之一,每次回老家都会去转一转。如果允许,赵雷希望将生活所需都换成木制品,电脑键盘、手机壳……事实上,他书桌上也摆满木头,譬如用来放置笔和手机的小搁架,那是一头木头鲸鱼,机灵与钝感巧妙并存。

  2006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赵雷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建筑设计,干得得心应手,升职加薪在望。但眼看就要在建筑圈声名鹊起时,赵雷却于2010年辞去了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

  赵雷觉得自己和木头一样,不爱讲话但自有性格,干了四年,他对地产业的圈钱模式和画图纸感到厌恶透顶。终于有一天,完成手上的工作后,赵雷向领导开口:“我不干了!”

  怎么可以不干呢?建筑设计师年薪几十万,好多人找破头也都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同学不理解,父母很生气!但赵雷毫不妥协——他要去做个小木匠,与其在这里不开心地领高薪,不如找个幽静的地方愉快地拉锯子劈木头。

  尽管做木匠费钱费力,但赵雷心里舒坦。自己干最大的好处是自由,这是O型血人最看重的,他可以设计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在原公司几乎不可能实现,他们只需把每种风格复制成几种模式,再复制组合成一个个小区。设计家具不一样,赵雷可以做到极致精细,这很符合他的期待。

  毕竟对赵雷来说,没什么能够比将想象力在木头身上刻画出来更带劲。

  2有人抄是对设计的一种认可

  赵雷的工作室位于杭州小和山一座修葺过的旧院落,承接订单做家具的工厂则在萧山,他每周都要横跨这座城市一次以上。为了方便,赵雷把房子也租在了小和山,离工作室不到五公里,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上班,这种状态深得他意:“搬到这里来之后,基本很少去市区了。”

  如今木智工坊的微博粉丝有19万,豆瓣粉丝有5万,小站成员也有近3万,这些粉丝都是木智工坊最死忠的消费群体。但赵雷推崇优质的材料和设计决定了家具的售价相对较贵,一款衣帽架550元,一张书桌1600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艺青年们的购买力。

  走高端市场如何?有人曾给赵雷留言:“可以去上海保税区转一圈就变成意大利进口了。”赵雷看到只是笑笑,并未上心——他并不想靠卖家具大发横财,如果想赚钱,还不如继续做建筑设计师。甚至在销售规模增长之后,这个喜欢卡尔维诺和看小说的年轻人开始疲于应付经营事项——找厂家和谈订单都太麻烦,少赚点也无妨。

  而且一红是非就多——名气越来越大,市面上仿货也越来越多。赵雷依旧不介意,坚持所有的设计产品都不打LOGO。走心的他对自己的产品实在太自信,“我不怕被模仿,也不打算申请设计专利,有人抄是对设计的一种认可。况且很多东西是模仿不了的,因为你一直是不断生长的,本质的东西永远都仿不来。”“做事情按部就班来就行,不能整天想着商业这个事情,不然根本没法实现。”在这个处处讲究效率的社会,赵雷的不急不缓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3有大LOGO的衣服都太傻

  白球鞋,黑框眼镜,身上穿着一件Polo衫,阳台上晾着一件同式不同色的,和外面穿着花花绿绿的设计师相比,赵雷全身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找不出任何品牌标志。据说他选衣服一定会选商标看不到或者不明显的,“有大大LOGO的衣服都太傻。”

  在对待衣服上面,赵雷是个绝对的极端主义。他拒绝LOGO和标签,也很讨厌旗袍,如果看到有女生在街上穿旗袍,他肯定会在心里默默否定对方上千次,“真的很反感旗袍这一类有文化烙印的东西,我喜欢的设计,是不带文化元素的。”

  赵雷拒绝标签,热衷一切简单的东西。木智工坊的所有产品都讲究去繁化简。

  他第一款产品是个衣帽架,从树的形状中得到设计灵感,错落拼装的木条模仿了树枝交织在一起的样子。这是木智工坊目前卖得最好的单品,但赵雷并没有用清新文艺的字句做文案,甚至连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取,只给了一个简单的代号S01,“名字取得再花俏也没多少实际用处,没人会在使用时喊它的名字吧。”

  对产品坚持简单,对工作室也是如此。如今团队一共4人,包括妻子晓凡。之前有许多设计师和学生希望加入工作室,但最终被赵雷婉拒,他偏执地认为“人太多了添乱,设计这种事儿亲力亲为才好。”不过没办法的是,规模在扩大,而自己精力有限,最终赵雷还是妥协地招人了。

  尽管目前赵雷对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路线,他也不想做太远的谋划,但艾未未说过一句话他很赞同——“你不是你,除非你表达了什么。”这与赵雷的信念不谋而合。

  赵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