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有打招呼恐惧症?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打招呼恐惧症
  • 发布时间:2014-08-28 15:02

  朱一发隔壁办公室的W老师,据说和白岩松是大学室友,但人家白岩松现在红成这样了,他却闷声不响,也没有发财。W老师长了一张探测器脸,每次在路上见到你,脸总会自动转到你绝对不会经过的方向。如果你偏要从那个方向经过,他就开始低头探测脚下了。

  这大概可以称为“打招呼恐惧症”。这种病普遍流行在不太熟的人之间。朱一发发现一条定律,可以用来计算人和人之间的熟悉程度:两个人打招呼时的距离,和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成反比。比如老远看见一个人走过来,如果是老熟人,大可百米开外就招呼过去,但因为不熟,得等彼此走近了才好打招呼。两人都走近了,谁先打招呼取决于谁先看见对方。其实两人离老远都看见了,但苦于太远,只好先把脸扭一边,或者装作在看手机。等距离差不多了,先偷偷瞄一眼对方,如果对方刚好也瞄到自己,就互相点个头。如果对方也在看手机,那就干脆装作没看见好了,径自走过去,彼此心照不宣。

  这世上天生有两种人,一种可以从打招呼中汲取能量,另一种却总是因为打招呼而消耗能量。前一种人是天生的交际花,打招呼越多越来劲儿;后一种则相反,他们觉得和不太熟的人寒暄是件耗费精力的事。

  许多人有打招呼恐惧症。朱一发也有。朱一发常在他单位隔壁的眼科医院逛。有次,逛到半圈,迎面走来一个大叔。朱一发曾在小凉亭旁听过他和别人聊过一回天。说熟肯定算不上,但也不陌生。大叔穿着一身白色病号服,走近了,朱一发打招呼说吃了没,大叔说吃了。医院一圈只有五百米,两分钟后,老远又看见大叔了。朱一发只好再打一次招呼,问大叔啥时候出院,大叔说快了。逛到第三圈时,朱一发对大叔说今天天儿不错哈,大叔说是啊。第四圈刚走了一小半,朱一发拉着我要回去,我问为什么,他说待会再碰见大叔,就没有打招呼的词儿了,词儿都用完了。

  这让我突然发现,中国的“吃饭了没”和西方的“GoodMorning”实在是不约而同的强大发明(后者更强大,因为Morning一词可以替换为任意的时间甚至天气)——虽说吃没吃饭也不关你什么事,早上也无所谓好不好,但这种没有实质意义的话,却让人可以分分钟化解路遇半生不熟的人时的尴尬。而且,因为一天有三顿饭,所以“吃饭了没”可以在一天之内对同一个人使用三次而不觉得冗余。但不知道有没有人解决过这个问题:如果十分钟之内你就碰见一个人三次,该怎么问候才能显得得体而又不失单调呢?

  当然,也有人天生不怵这些。比如朱一发的一个同学。他上周收到同学的婚礼请柬,愤恨地说这同学也太不靠谱了,也不问关系熟不熟就发请柬。我说再不熟也至少是同学嘛。朱一发说,你知道是什么同学?是在驾校上交规课时坐我后排的同学。

  在这种时候,朱一发就开始怀念那些有打招呼恐惧症的人了。他们是天生的和平爱好者。至少在不得不和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午饭的时候,不用刻意去寻找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来避开尴尬,也不用忍受那些跟谁都能聊上两句的八卦女的喋喋不休。这样,你就安全多了,一是不必担心长发没遮住的颈上的一盏暗红色的草莓会很快被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二是不必担心对面的唾沫横飞到你的盘子里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