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乳房变“危房”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乳房,肿块,乒乓球
  • 发布时间:2014-09-02 15:39

  “危房”是指危险的房屋,即不能保证安全居住之所。而女性的乳房出现恶性肿块,也会成为威胁生命安全的“危房”。对此,“房嫂”深有体会。

  乳房变“危房”,闹心

  “房嫂”本姓刘,原来都叫她刘嫂。刘嫂家住市中心地段,祖上留下一座院子,久未修葺而成了危房。5年前该地段被开发成高楼住宅区,按原有院子的面积给她就地还建了几套商品房。邻居都很羡慕,皆称她为“房嫂”。

  房嫂虽然告别了旧宅危房,然而近两三年却被自己身上的乳房折腾得不轻。3年前她的双侧乳房长了几个蚕豆大小的肿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怀疑有可能是乳腺癌。她赶紧到市医院诊查,结果是良性乳腺增生,服了逍遥丸和乳核散结片后肿块消退了,一场虚惊终告平息。

  岂料半年后,她的右侧乳房又长了一个拇指腹大小的肿块,她想可能又是乳腺增生,便自行买药内服。然而服药两个月,肿块不仅未见变小,而且明显增大如乒乓球大小,肿块表面高低不平,遂到医院乳腺科就诊,经过B超和X线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医生告诉她这回右侧的乳腺肿块属于恶性,也可说是“危房”,幸亏属于早期。房嫂随即入院接受了乳癌根治术,术后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征象。

  乳腺肿块有“善”“恶”,留心

  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有“善”、“恶”之分。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公众对乳腺肿块的紧张度也不断提高。然而,大众面对乳腺肿块,却常有两种错误态度:

  一种是发现肿块便以为是乳腺癌而惊慌失措,于是四处求医,往往轻信游医的“祖传秘方”,吃了不管用后才到正规医院检查,结果大部分是良性肿物,白白耗费了精力和财力;

  另一种是对待肿块不以为然,不及时就医,待到病情发展才去看医生,结果竟是恶性肿物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因此,提高对乳腺肿块的认识,掌握良性与恶性肿块的特点和鉴别要点,对广大女士们还是十分重要的。

  乳房需时常自检,细心

  现实中,80%以上的乳腺肿块是患者自己偶然发现的,只有少部分是在查体时被医生发现。临床上,越是不痛的乳腺肿块,越应予以重视,因为无痛性的肿块恰巧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乳腺良性肿块常见的有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还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结核、潴留性囊肿等。

  目前医生判断乳腺肿块“善”与“恶”的主要手段是体检(视诊和触诊)、钼靶X光照片、超声波检查、穿刺、活检等,其中以查体+B超+X线进行诊断最为常用,患者也可自行体检。临床体检包括肿块的形态、质地、活动度、乳房皮肤、乳头变化及生长速度等6个方面。

  ◎形态:良性肿块多系规则,呈圆形、椭圆形、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等,边界都较清晰,多数为双侧乳房的多个肿块;恶性肿块多呈不规则的块状,边界模糊不清,肿块表面多有凹凸不平,多数以单侧一个肿块多见。

  ◎质地:乳腺良性肿块质韧,多数随月经来潮而变硬;而恶性肿块质硬如石,与月经来潮无关。

  ◎活动度:良性肿块活动度较大,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可在乳腺内四周推动无阻,虽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如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等);恶性肿块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故活动度差。

  ◎乳房皮肤:良性肿块多数无皮肤改变。恶性肿块之乳房皮肤周围可出现橘皮样、酒窝状改变;有时癌瘤发展可侵蚀皮肤而发生破溃。

  ◎乳头变化:良性肿块乳头多无内陷(先天性乳头内陷除外),少数患者乳头上有分泌物,分泌物多呈清水样、乳汁样(如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样炎);恶性肿块可见乳头内陷(先天性乳头内陷除外),乳头分泌物多呈血水样、淡黄色、血清样溢液。

  ◎生长速度:良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多在数年才有变化;恶性肿块生长迅速,数月即可能生长如拳头大小。

  对乳腺肿块下诊断,必须将体检结果结合B超和X线检查的发现来作结论,必要时还需进行穿刺做细胞学检查以便确诊。对任何患者,经临床体检不能排除乳腺癌时,也必须通过B超和X线联合检查方可作出定论。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疾病的检查,乳腺X线+B超检查是黄金组合,当联合应用乳腺X线检查和B超检查均为阴性时,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3%。对于X线+超声检查后仍怀疑有微小乳腺癌者可再行乳腺核磁检查,有的病例甚至需进行活检。此外,当一侧乳房存在问题时,应该对对侧乳房进行检查,以免漏诊。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孙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