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居然让我“瘫痪”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糖尿病,瘫痪,高血糖
  • 发布时间:2014-09-02 15:43

  ——来自胃的控诉

  我,是人体的胃,通过我的蠕动和分泌的胃液,食物能经过初步消化被送到小肠。可最近这段时间,我工作起来总觉得力不从心,异常疲惫,所以主人出现了腹胀、恶心、反酸的症状,但他并没引起重视。

  一天,我全身乏力,如同瘫痪一般,无法工作,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平时我很健康,跟随主人四十多年,从没发生过这种状况。食物在我里面堆积,可我却无力消化,只听见“哦”的一声,食物突然从食道反涌上去——主人呕吐了。

  主人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因为我“瘫痪”后,食物排空减慢,于是主人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主人患有10多年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有关。由于因糖尿病而起,因此医学上将我的“瘫痪”称作“糖尿病胃轻瘫”。

  都是高血糖“惹的祸”

  糖尿病,看似与我八竿子打不着,是如何让我“瘫痪”的呢?

  其实,我的活动通常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些神经如同电线分布于我的身体。而高血糖的代谢产物,可能会使自主神经发生脱髓鞘改变,这就好比电线的表皮受损,无法传导电流一样,病变的自主神经系统也无法正常支配我的活动。所以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而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会造成局部缺血,使我身体里的平滑肌细胞变性,再加上某些胃肠激素的紊乱,高血糖本身的刺激,这些“大山”一起将我压倒。由于无法消化和排空食物,主人就会出现反酸、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需要提醒的是,平时并无胃部疾患的糖友一旦发生上述症状,没准儿就是我“瘫痪”的信号了,得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啊!当然,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炎性反应、穿孔、溃疡、肿瘤,还有胆结石、肠梗阻等疾病,也有引起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的可能,需要详细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控制血糖,打好“保胃”战

  面对糖尿病的作梗,怎么才能保护好我呢?

  医生告诉主人,我作为受纳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看似受到血肉经络的重重保护,其实很“娇贵”,需要良好的饮食调理。平时要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等。如果主人患有糖尿病,病情较轻者,以进流食、低脂、低纤维素等易消化饮食为主,同时注意少量多餐,如每日5~6餐,总进食量不变。这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又避免让我的病情雪上加霜。重症者,需严格禁食,亦可早行胃肠减压术,以便让我充分休息,此时医生会从静脉补充营养。待病情好转,方可调整进餐种类、次数,慢慢过渡到普通饮食,但仍要注意进食易消化食物,每餐吃七分饱即可。

  我的这次“瘫痪”,祸起高血糖,要让我尽快痊愈,良好的血糖控制不可或缺。患病期间最好选用胰岛素,有条件者可选用胰岛素泵,无条件者推荐采用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餐时注射速效胰岛素,后者尤其适合进餐不规律、食欲较差患者,进食完毕可根据进食量、血糖立即注射速效胰岛素。待症状缓解或得以痊愈后,再调整方案。

  医生还提醒,当我“瘫痪”后,食物排空、吸收都会减慢,加之主人食欲下降、进餐减少,极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应在避免发生低血糖的基础上控制血糖,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60岁以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即可;60岁以上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餐后血糖控制在10~11mmol/L即可。

  此外,服用莫沙比利等胃动力药可帮助我将食物排空,缓解不适症状;红霉素能增加血中胃动素水平,也有类似胃动力药的作用;而应用营养神经药甲钴胺修复被损伤的神经组织。

  经过医生的综合治疗,我很快就恢复了活力。可回想起来,我依然心有余悸,亲爱的主人,您以后一定要把血糖管好呀!可恶的糖尿病,不要再来伤害我!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徐乃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