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会计:对美的追求不仅有“清水芙蓉”,也有“巧夺天工”。人们对财务报告“美”的要求与此类似,天然雕饰的数据固然可信可靠,但有时却未必可取。财务报告要展示的会计数据有时恰恰是企业丑的一面,而这丑的一面或许并不能代表了企业的真实形象。若如此,对财务报告进行一番不出格的化妆,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指尖上的会计: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时,不仅要考虑手段的合法性,也应顾及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那些貌似合法但不合理的化妆技巧,会计人员应谨行,不要惹了众怒。从长远看,大众心理上不能接受的,却又合法的会计“技巧”是不能持久存在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修订法律限制它。会计准则总变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指尖上的会计:如同女孩子化妆,现实中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心理上反感就一概否定。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利益各方而言,进行财务报告粉饰会比提供原始、真实的财务报告更有利。但粉饰财务报告要有度的节制与法律法规的敬畏,不出格、不冒险、不存心欺诈是财务化妆术的底线。
@指尖上的会计:粉饰财务报表说白了就是把利润做大。粉饰的手段不外乎虚增收入、掩藏成本。被虚增的收入因为没有现金流入,一定会在账面体现为应收账款。被掩藏的成本因为没有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一定是在存货中虚挂。搞清楚企业是否粉饰报表不难,一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看看债权是否真实存在;二是盘点存货。
@指尖上的会计:做假账为了骗谁?主要是三骗,一骗税局;二骗银行;三骗潜在投资者。事实上这三类人或机构被骗前都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手段不被骗到。税局可统一招标事务所做税审,审计费采用基本收费加补税分成,如此一来谁还敢偷税。银行也可委托审计,审计费计入融资成本即可。风投觉悟早,尽调环节已经有审计了。
@指尖上的会计:做假账就会留下痕迹,为了到时让假账有得解释,有经验的会计在做账时会对摘要与自制凭证模糊化处理,对事项描述故意语焉不详、欲言又止。对审计而言,这种一眼看不透的支出需要格外留心,不妨列作审计重点。这么说来,不清不楚的假账不过是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已,更离谱的假账是不做账,让你无从查起。
@指尖上的会计:收入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故事你清楚吗?某医药企业刚上市时收入10亿,董事长提出明年做到40亿。这样大跃进靠谱吗,他真做到了。办法是在各地收购一批医药企业,一看规模还不够,又收购了一批医药销售企业。合并报表后,收入真到了40亿。祸根埋下了,收购的这些企业能盈利者寥寥。这是不是叫打肿脸充胖子?
@指尖上的会计:2000年以前为了制约上市公司耍手段做大利润,监管部门决定让上市公司营业外利润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成了装非经营利润的筐,里面的内容越来越多。折腾了几年,没起到什么作用,又恢复了资本公积本来面目。想想都觉得可笑,一水的专家学者就想出了这么一条小儿科的主意来治理上市公司搞盈余操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