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千古流芳、千年称颂的皇帝。他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的名言。唐太宗极具总结性和创造性的管理艺术,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由衷的感叹,更有启迪、鼓舞,以及重新创造的勇气。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亦和治国无异,又何况企业?领导发展一个企业,就像君王治理国家,无论是人力资源、执行力、企业战略、决策乃至企业文化,只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颠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曾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企业家、管理者同样非常推崇唐太宗的管理之道和个人魅力,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CEO,并将他的管理之道借鉴运用到现代管理之中。
群策群力 理性用权
后人评论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来形容,其实说的就是李世民创业成功后,却能抛开创业者依靠人治、独断专行的模式,完全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即靠法制、分权治理国家。
唐太宗懂得群策群力的道理,所以他能够理性运用权力。在夺权当天就要求官员对国家治理问题献计献策。让官员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这种集思广益的做法是理性行政的一部分,其中最有名的是纳谏,以魏征为代表的大臣很多时候纳谏方式直截了当,让皇帝难为情。很多人都认为,做到皇帝很难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担心自己的建议被否定。然而但凡是正确的,都被唐太宗接受了。
唐太宗之所以能理性、不感情用事,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历史演变到唐朝,经历很多大风大浪,有盛世,也有乱世;有过民族大融合,也有过大仇杀。唐太宗能够理性地借鉴历史,得到治国的启发和智慧。帝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带有个人好恶,带有一己之念,所以权力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时有发生。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带给人们大不一样的形象。他在运用权力时表现得很理性。在古代帝王中,像他这样理性运用权力的,应该是凤毛麟角,在此方面他表现得最为出色,这一特点决定了他在位时期所取得的成绩。反之,贞观时代的政治很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现在我们说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个道理在唐太宗时代就认识得很清楚。他说过,大臣们担当各种职务,都应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尤其见到不同意见一定要提出来,否则就失之千里了。当企业还处于初创发展期时,各方面还不十分稳固,管理者通常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能听进企业各级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因为谦虚能集众人之智,群策群力比较容易发挥功效。言论渠道畅通,管理者也比较容易下正确判断,让权力稳固。
“三才”管理 统领全局
唐太宗李世民很善于“选才、用才、驭才”,从而让这些人才为自己所用,发挥其最大效能。
选才: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因此,唐太宗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他采用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用人机制;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以及“任官惟贤才”的选才原则。充分体现出李世民思贤若渴的谦逊品格、不计仇嫌的宽广胸怀以及决断执着的领导气魄。
企业用人,关键在于看得准、用得对。这样,人才就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否则即使人才就站在 你面前,你也未必能看见。唐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才,而在于是否有发现人才的“伯 乐”。
用才:在用人上,唐太宗主张人尽其才、量才录用。他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他还说:“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进一步阐述了“用人所长”使人才“各得其所”的思想。
在企业中只有相信下属,用人不疑,才能与下属建立起密切关系,上下一心,做好事情。每一个下属,都渴望获得领导者的信任。如果领导者高度信任下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肯干,变革创新,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未完待续)
文 王运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