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左右逢源”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萍乡
  • 发布时间:2014-09-18 08:32

  核心提示:萍乡提出向西开放打造合作试验区的构想,与长沙、株洲向东开放的思路一拍即合。

  “湘赣通衡”、“吴楚咽喉”,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这是江西萍乡过去对外宣传时最常用的一句“广告语”。

  如今,这座城市被贴上了更具现代感也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标签:西面有长株潭城市群,东面有新宜萍城市群,承东启西的赣湘省际边界中心城市。

  几年前,萍乡还在为如何摘掉“资源枯竭型城市”这顶帽子而犯愁。转眼间,随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启动,萍乡突然迎来了“幸福的烦恼”。

  一边是跨区域牵手长株潭,一边是与赣西兄弟城市共舞,萍乡能否在“左右逢源”中找准定位,是试验区是否能够打造成省际合作的示范区、赣湘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的关键。

  深度对接

  萍乡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江西省最西部赣湘交界处,是江西的西大门。

  萍乡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西面是长株潭城市群,东面是新宜萍城市群,湖南省打造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江西省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两大战略在此叠加。与此同时,萍乡还享有受“京广”、“沪昆”两条高铁辐射的交通优势。

  基于众多特有的区位优势,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应运而生。

  今年5月,江西萍乡与湖南株洲签订《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标志着赣湘合作迈上新台阶。

  事实上,早在去年,萍乡就提出设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构想,主动与湖南长株潭方面进行沟通衔接。目前,该试验区已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被列为江西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九大平台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也为萍乡发展区域经济、融入长株潭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表示,萍乡应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叠加的政策优势,提升发展区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梯度对接”的发展规划,抢占区域经济的制高点。

  陈卫民的想法是,先在湘东与醴陵、上栗与浏阳之间分别划出近3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打破省级壁垒的切入点,从而在上栗、湘东打造省际产业对接平台。

  据悉,萍乡与株洲正在就通道建设、产业对接、资源共享、政策互惠、经验互学等方面制定初步的工作方案。

  而这次跨区域合作,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是,株洲与萍乡两市将积极探索赣湘边际经济社会深度对接。

  对于萍乡来说,以“一轴”为纽带,以边际产业园区为平台,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长株潭不仅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对接,还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对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另一方面,萍乡本身处于新宜萍城市群。要想在赣西经济转型发展中不掉队,萍乡还需要突破行政分割带来的地域壁垒,加强与新余、宜春等兄弟地市的联系,共同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带、各具特色的城市群、资源共享的赣西旅游圈,实现赣西经济共同发展。

  两座大山

  煤炭资源枯竭与落后产能过剩,是萍乡面前的两座大山。

  萍乡曾被誉为“江南煤都”。然而,随着煤炭的枯竭,萍乡被列入资源枯竭城市。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是近年来萍乡市政府的首要任务。

  在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萍乡由过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被重新界定为“资源衰竭型城市”。萍乡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为了逐步走出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发展路径,萍乡今年以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推进“工业三年翻番计划”,力争到2016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0亿元。

  与此同时,萍乡也在想方设法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主动对接好中央和省委化解产能过剩有关政策,坚持化解产能过剩与转型驱动相结合,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与对接央企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促进钢铁、水泥、玻璃三大产能过剩行业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通过烟花鞭炮行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煤矿“关小并大”,加快整合力度,实现产业集约发展;电瓷和工业陶瓷靠大联强,引进中材、中建材等产业航母,实现陶瓷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去年的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卫民为萍乡市拿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建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另一个则是建议国家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由于被确定为全国37个智慧城市的试点之一,萍乡有望从国家战略、举措和政策上获得更大支持,从而发挥后发优势。

  为此,萍乡制定出台了《萍乡市创建智慧城市3-5年实施方案》,计划到2018年底,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运行成熟,形成服务民生、支撑城市创新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一拍即合

  为走出产业困境,萍乡除向东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还会转变思路,掉头向西,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和经济圈。

  萍乡提出向西开放打造合作试验区的构想,与长沙、株洲向东开放的思路一拍即合,也契合了湖南正在实施的省际边界城市发展战略部署。

  有湖南的专家提出,湖南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事实上在成立之初就是不完善的。由于行政因素,长株潭城市群没有囊括在长株潭工业化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老工业城市萍乡。

  由于行政壁垒这个先天缺陷,长株潭城市群在规划中的辐射范围只能局限在湖南,和急于对接长株潭的萍乡长期以来只能“偷偷摸摸”在私底下接触。

  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国家近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跨省区域规划,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也正在制定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湖南官方考虑湘赣合作,通过跨区域协同发展,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相关规划,完全在情理之中。

  “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对萍乡而言,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萍乡市发改委负责人说。萍乡与长株潭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商贸相通。此外,萍乡的经济总量和区位条件,在江西省的战略布局上,缺乏比较优势,容易被边缘化。

  该负责人分析,如果向西对接国家战略长江中游经济带,需要跨过宜春、新余、南昌等地市,距离400多公里,依照边际效益递减规律,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春风较难吹到“武功山”。

  面对这种境况,萍乡必须转变观念,“坐西朝东”,经济发展掉头向西,融入长株潭,走湘江水系进入长江,如此萍乡距离长江经济带只有100多公里,区位也由末梢变为“桥头堡”,优势明显。所以,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是萍乡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一个“端口”。

  “其实,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对萍乡和长株潭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战略举措,这个构想迎合了湖南的发展战略。”萍乡市发改委负责人说,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构想确定后,萍乡在与长株潭三市就建设试验区交换意见时,得到他们高度认同,尤其是株洲市给予积极回应,因为萍乡“加强赣湘合作,推进区域发展”与株洲市“打开东大门、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

  目前,株洲正与萍乡就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园区、市场、物流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一期规划是醴陵和萍乡湘东区对接,二期逐步扩大至两市所有交界范围。

  一区多园

  根据萍乡编制的《“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战略构想》,萍乡将先行推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一期建设,以先行试点区域建设为主,以重点产业发展为依托,整体上大致规划出30平方公里的区域,一期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园”。

  即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先行分别布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和“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上栗园区”。后期将朝着“一区跨省多园”运作模式发展,向实行“共同管理”的区域管理模式迈进。

  把工业园区作为跨区域合作的一个突破口,体现了萍乡工业立市的决心。

  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表示,在推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萍乡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差异发展,重点打造烟花鞭炮、工业陶瓷、电瓷、粉末冶金产业等主导产业,构建萍乡在区域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自去年以来,萍乡在推进园区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统计,去年萍乡全市6个工业园区22个产业基地已有企业503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83亿元,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25%;上交税金38亿元,增长22.5%。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1%。

  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平台内,双方将充分利用现有优惠政策,承载对方的所有项目或者向对方开放优惠政策,变相互竞争关系为相互合作关系。

  今年以来,建设试验区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合作开发,园区先行”、“政策叠加,互利共赢”、“优化布局,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成为两省政策洼地、产业高地、创业宝地。

  实际上,打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

  目前,萍乡正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与中钢集团、圆融光电、比克能源等具有高新技术的前沿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产能过剩的产业将逐渐被淘汰,芯片和外延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取而代之,成为萍乡新的经济支柱。

  《支点》特约记者 李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