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另辟蹊径的背后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IPO,资本市场
  • 发布时间:2014-09-18 08:34

  核心提示:中国市场的“IPO堰塞湖”给了海外资本市场绝佳机遇。待到人民币国际化通行的那一天,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或许将不再是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之间的故事。

  似乎哪里都有阿里巴巴的身影。

  如一切顺利,9月,马云将如愿敲响世界最hot的资本市场的大钟。

  与之同行的还有许多规模不等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是因为那里有钱!过去5年,纳斯达克股指上升133%,道琼斯股指上升94%,而同期恒生指数上升了24%,上证指数没有升还反而降了34%!

  中概股赴境外上市再掀热潮,与A股IPO暂停引发的“堰塞湖”效应不无关系。但对境外证券交易所来说,这恰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他们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待人民币国际化达成,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或许将不再是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之间的故事。

  开拓中国市场

  7月11日傍晚,武汉万达嘉华酒店。用完工作晚餐,许基云向本刊记者辞行。由于行程紧张,他希望能在当晚赶到荆门市,第二天则可按计划走访完当地3~4家企业。

  荆门市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汉平原以北;而许基云是澳洲宝泽资本董事、大中华区总经理。

  宝泽资本是澳洲宝泽金融集团(AIMS Financial Group)成员之一。2008年,宝泽(AIMS)收购太平洋证券交易所(Australia Pacific Exchange),并将其更名为亚太证券交易所(Asia Pacific Stock Exchange,简称“APX”)。

  入主APX后,宝泽(AIMS)将业务重点瞄准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底,宝泽(AIMS)在重新获得澳洲国会批准的交易所牌照后,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于是,从大洋洲飞往中国各省市“淘宝”优质企业,成了许基云的主要活儿。

  “3年时间里,我每个月都要回趟中国。”许基云说,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广州、顺德,到江浙一带的上海、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宁波、温州;从中部的武汉、郑州到西北的乌鲁木齐,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

  “我们是顺着整个中国市场发展的途径开拓市场。”据许基云介绍,两年前,宝泽(AIMS)先进入深圳,与市政府、招商银行、深圳高科技产业协会等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合同,通过与当地市、区金融办、工商联合作,成功建立了第一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

  今年3月,以中资为背景的澳大利亚生命力控股集团、澳大利亚中环运控股集团,已在APX成功上市。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后,许基云又多次造访湖北。去年10月,宝泽资本与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一拍即合,双方共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湖北四板市场成了企业选择赴APX上市的孵化器。

  经过3年努力,宝泽资本已在中国大陆培育了80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在湖北四板市场,许基云相中了两家挂牌企业:武汉爱车屋汽车管理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畅响万圣贡莲股份有限公司。

  后者迎合了澳洲市场对绿色农业企业的兴趣,而前者,是宝泽(AIMS)开拓中国市场的一步妙棋。

  “我们准备把爱车屋做成标杆,随着爱车屋连锁门店的发展,武汉第一家赴澳洲上市的企业将会反过来,对澳洲资本市场开拓中国内地业务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许基云说。

  企业绕道融资

  爱车屋经营汽车养护服务,今年3月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总股本1000万股,每股价格5元。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爱车屋从10年前的一家轮胎修理店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的汽车养护品牌公司。然而,想要进一步打造成像国美、苏宁类的品牌连锁店航母,爱车屋迫切需要资金。

  当APX主动伸出橄榄枝时,爱车屋看到了希望。

  2013年,A股IPO闸门持续关闭。在停摆一年多以后,A股IPO在今年年初终于拉开了序幕,然而仅仅放开一个多月,首批48家企业实现上市后又突然被叫停,至今仍未重启。

  5月1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在一次会议上称,从6月到年底,新股计划上市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市场预期。按此计算,平均每周发行约四五家的节奏,而根据证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排队企业尚有605家。

  这意味着更多排队企业年内将无缘A股市场,面临痛苦抉择。他们在融资诉求+股东撤资退出+保业绩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制约下,只能另寻他路。

  “现在深交所排队上市的有174家企业,另有200多家企业主动退出。退出的并不是不优质,而是另辟蹊径,转到包括海外等其他市场。”许基云说,堰塞湖效应已从A股层层传递至新三板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

  今年5月起,中国企业IPO市场出现反弹,A股市场再交“白卷”的同时,中概股境外上市热情持续升温。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今年二季度合计有40家中国企业成功上市,境外市场为主要上市场所。其中,共计10家中国企业成功赴美上市,融资规模达191.29亿元,数量及金额均超过了2013年全年之和。另外,有24家中国企业实现香港上市,融资规模为269.8亿元。

  国内企业无论名气大小,都赶集似的奔向海外敲钟,其中达内科技、爱康国宾、新浪乐居、新浪微博、猎豹移动、途牛网、聚美优品、京东商城、智联招聘、迅雷……

  而随着二季度规模最大一笔IPO京东商城的上市,老虎基金、高瓴资本、DST和红杉中国,将分别获得55.4倍、13.93倍、1.8倍以及1.61倍的账面退出回报。

  “为了缓解IPO堰塞湖现象,相关监管层也在鼓励、引导企业上市分流,赴境外上市成为一条新的途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说,沪港直通车的推出、H股上市门槛的降低以及取消企业境外设立目标公司上市的限制,都是境外上市放开与引导的信号。

  选址关系战略目标

  IPO暂停,对宝泽(AIMS)来说,是开拓中国市场的难得机遇,投资交易APX股市中以人民币为计价的上市公司将是不久的现实。

  “我们将成为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上市地点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许基云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20多年发展,硬件进步了,但软件还比较落后,包括资产证券化、金融资本市场运作等,沪深两所与排队上市的企业之间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市场短缺。

  为吸引中国企业,宝泽(AIMS)降低了上市门槛:拟上市公司只需不低于200万澳元(约1200万~1300万人民币)的净资产,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即可挂牌。

  生命力与中环运是中国企业挂牌APX的第一批。据许基云透露,此后会有50家企业去APX上市。

  不仅是宝泽资本,来中国大陆“掘金”者层出不穷。以中部市场为例,据湖北省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向勇介绍,香港联交所与知名律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知名投行,各种中介机构都来湖北做过上市推广。

  “香港的,新加坡的,澳大利亚的,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不管是交易所层面,还是中介机构,官方的也好,民间的也好,都曾经来湖北想有所突破,但效果不很理想。”向勇说。

  据向勇介绍,企业素质是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以湖北企业为例,目前企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企业前景好,行业地位、资金流、品牌声誉都不错,但不想操上市这个心,缺乏动力,如稻花香、劲酒、福娃等;还有一类企业因规模不够,又没有核心竞争力,上市底气不足。

  “企业上市,具体操作程序、操作技巧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内功’。”向勇称,“内功”也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涉及产品、技术、行业、经营现状、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等方面。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才有未来,才可以谈资本运作。

  具体分析,要看企业经营是否规范,老板的个人魅力与素质,企业盈利模式设计是否正确,核心研发技术的科技含量,后续研发力量是否能跟上,以及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净利润、销售额等财务指标。

  具备核心竞争力后,企业战略目标也与海外上市地的选择相关。例如,很多大型中国企业将澳洲作为其生产基地,产品在澳洲出厂后再销回中国市场。如娃哈哈将澳洲作为奶源生产基地;中粮集团的澳洲生产基地则是其中国市场的大粮仓。

  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对《支点》记者解释,中概股将赴海外上市当作一个较好的自我营销的机会,除了融资需求,还能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警惕中概股危机

  4年前,养猪企业丰泽农牧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这家“不适合上市”的企业却成功在海外市场上市,让向勇很吃惊。

  不过,丰泽农牧明显对海外上市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不足。海外的审计机构每年都要到武汉对丰泽农牧进行“年审”,同时,还要去现场实地考察养猪场和饲料场建设进度。这样的“年审”一般都会持续半个月之久。

  事实上,丰泽农牧的海外资本市场之旅远没有国内那些拿到A股上市许可的同行 “划算”。丰泽农牧只从纳斯达克拿到12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成人民币也不到1亿元。

  随后,丰泽农牧遭遇中概股危机,其股价从此跌跌撞撞,大部分时间在1美元上下徘徊,最低跌至0.5美元。

  6月27日,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家企业的上市同样令向勇感到吃惊。

  该公司采用“红筹模式”(即境内公司通过注册境外离岸公司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以离岸公司名义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模式),以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嘉辉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境外离岸上市主体,控股金三峡,股票简称嘉辉控股。

  “从行业来讲,这家企业属于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如果规模不大,上市后市盈率高不了,融资额也就高不了,那它的融资成本就会很高,这样,划不划算呢?”向勇分析说。

  此外,要避免被“忽悠”。在美国,很多“投行”只是中介机构而并非资本投资方。而帮助中国概念股上市和私有化退市的恰恰就是这类“投行”。他们利用中国概念股和美国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帮助中概股上市、私有化的过程中获取高额的中介费用和股价收益。

  自2010年起,由于一些卖空公司对中概股产生质疑,如浑水、香橼等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他们的质疑报告,直接导致这些公司股价大跌甚至停牌退市。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2010年中国共有43家企业赴美IPO,融资267.48亿元。之后受中概股诚信危机影响,2011年和2012年中概股上市数量下降至14家和2家,融资金额分别为122.67亿元、9.65亿元,2013年略有回升,但仅有8家融资49.09亿元。

  “中国企业应该理性对待去海外上市,因为那是一柄‘双刃剑’。”龚波说,海外上市在帮助企业成功实现上市目标和募集资金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经营压力和维护成本。

  龚波分析说,首先,境外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分红要求和预期都比较高;其次,境外资本市场监管有非常严格的定期信息披露制度,财务审计和交易所维护费用十分高昂;此外,由于不熟悉当地法律和资本市场规则,企业很容易遇到麻烦甚至吃官司。比如,在国内市场形象不错的新东方公司在美国先是被投资分析家口诛笔伐,后又遭遇过投资者集体诉讼。

  不过,资本市场的盛宴,至多只有中场休息,从来都不会谢幕。

  《支点》记者 方迎定 实习生 李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