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会计职业迎来机会与责任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会计,改革
  • 发布时间:2014-10-13 08:47

  2014年9月23日,澳洲会计师公会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资本市场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论坛,探讨在2014年“全面改革元年”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改革元年”。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迎来了真正意义上全面立体的顶层改革设计。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更是使得此次资本市场改革的发展蓝图得以多维度立体展现。此番全方位且深入的资本市场改革目标和举措,一出台就引发了各界广泛和多角度的探讨。其中,资本市场改革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何种效应,则是最引人深思的议题之一。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在论坛中做了主旨演讲,分析资本市场改革中注册会计师的机会在哪里,责任在哪里。

  关注一:资本市场与会计行业监管

  陈毓圭在论坛中指出,资本市场是主要问题,要思考会计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会计职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关于审批制与注册制度改革;关于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配合问题等。

  陈毓圭指出,资本市场由审批制度到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体现了监管方式的变化,在观念上由过去保姆式的监管转向辅导式监管;从事前关转向事中事后管。

  此外,陈毓圭还指出,要区分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行政监管不能导致过度监管,不公平,权力不对称。同时,严格监管并不意味着事前审批。

  陈毓圭表示,监管层在收回会计师事务所执照时看不到对资本市场受害者的补偿。为此,他建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应该从行政处罚转向民事赔偿。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成为保障和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更是离不开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国家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步伐,对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保障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科技和资本相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全面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强行业监管提出要求。

  近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实施,创业板的推出和场外交易市场等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扩大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客观上对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市场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G20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把会计行业纳入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充分发挥会计行业在促进资本流动,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球经济复苏和经济治理改革。会计行业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承担的重要角色,要求各国会计行业必须按照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审计标准提供服务,这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加强监管尤其是国际监管合作的国际共识和新形势。

  海外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事件的发生对加强行业监管提出了挑战。2011年,中国赴美上市的一些企业被曝财务信息披露等问题,致使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集体做空,并蔓延到香港和加拿大证券市场。虽然本次事件并未涉及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部分美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担任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师的过程中,未遵循美国执业准则从事审计业务、开展审计程序。但是,这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敲响了警钟,必须未雨绸缪,积极研究、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积极应对跨境执业监管等问题。

  关注二: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陈毓圭在论坛中建议,进一步改进完善监管体制,完善会计制度。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还没有实现国际标准。

  陈毓圭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要提升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审计之中始终执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证券市场改革中面临着机遇。国家将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服务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审计鉴证、税务咨询、会计服务、战略管理咨询、并购重组等高质量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继续坚持主题主线原则,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提高服务能力,保障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陈毓圭此前对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提出了五点意见。

  大力倡导诚信文化。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诚信是行业的基石,是安身立命之本。中注协要将诚信建设贯穿行业发展始终,始终监督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并把对职业道德守则的遵守和执行情况作为监管着力点,把职业道德监管贯穿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和业务项目检查和评价的始终,在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诚信立业的理念和氛围。

  进一步强化监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2011年,中注协构建了监管制度改革,提出了以“周期性检查为基础、防范系统风险为核心、体现独立监管要求”,与国际普遍认可监管制度趋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体系。改革实施三年来,通过向社会全面公开披露行业监管的对象、内容、重点、结果等,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监管的透明度,形成了行业监管与市场约束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行业监管的公信力和威慑力,进一步打造了行业监管品牌,树立行业监管权威,赢得社会公众对行业检查及诚信建设的认可和信赖。此外,中注协还将研究推进对事务所进行分级分类监管。

  中注协将事务所变更和不正当低价竞争作为监管重点。不正当低价竞争问题业已成为当前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一颗毒瘤,成为行业发展诸多矛盾的重要诱因。为此,中注协将进一步狠抓事务所不正当低价竞争,督促事务所执行服务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指导事务所完善业务项目成本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业务收费报备通报制度,加大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通过打击低价竞争,督促事务所完善审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公平合理的行业竞争环境。与此同时,继续以“炒鱿鱼,接下家”行为的监控为切入点,坚决抵制上市公司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

  进一步抓好行业监管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监管队伍,是提高监管水平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要按照“兼职化--兼职与专职相结合--专职化”的发展路径,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职业道德良好的监管队伍。

  进一步推动审计监管国际合作。在与欧盟实现审计监管体系等效之后,包括财政部、中注协将在继续保持执业准则、职业道德守则、监管制度、考试制度等国际持续趋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动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审计准则等效和审计监管合作,推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和经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国际对接,为推进国际监管合作提供技术和实践基础。

  关注三:处理好会计职业与资本市场间的互动

  近年来,资本市场中的会计问题已经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热点,诸如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技术问题);会计信息问题(会计报告、信息披露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股利政策);审计监管问题(会计监管、注册会计师职业与会计公司);资本运作问题(资产简并重组)等等。这些内容大多是关注会计职业对资本市场的单向保障作用,而是忽略了资本市场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资本市场对会计职业的影响,从负面来说,做假账可以被归为其中最重大的影响。从会计技术上来讲,作假是会计记录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经济活动的实质。

  朱镕基总理曾经在十多年以前提出来的“不做假账”这个概念,要求企业会计“不做假账”,在市场规则范围内或者在《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下“不做假账”。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种情况,也就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要求会计做假账,这个会计该不该做呢?这在技术上面没有对错、真假之分,但作为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人,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的约束下的个体存在,他会不会作假呢?

  会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任何造假,严格遵守操守,遵守法律这无疑是最理想的,但是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很难的。我们必须理解会计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真实世界。

  有会计专家介绍,实际上,从技术上来讲,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出来之后,其实财务负责人是有回旋空间的。他一般不会违背上司或明或暗的指示。事实上,只要是在会计允许的范围内对公司怎么有利怎么做,这并没有违反规则。只有财务总监个人的职业能力越强,他越能够把这个事儿做的比较好,既满足准则要求,又能够符合公司短中长的利益,还能够让上司满意,这样当然皆大欢喜。

  如果财务总监能够熟练运用规则,能力也很强,情商也很高,他就会有一个比较妥妥当当的办法去和董事会、和董事长、总经理交涉。即使他不直说,董事长也会意识到做假账的后果。

  事实上,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更多地强调了“职业判断”的因素。在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事,这都没有问题。而如果有领导要会计伪造单据,伪造业务,这才是最严重的,属于违法问题。

  如果说会计有造假行为,一种情形应该是虚构交易,因为这个交易并不存在,比如现金流入一次,你记录了两次,这就属于虚构的交易。交换的凭证,造假的凭证,交易的虚构。公司这些问题也比较严重。

  还有一中情况,交易是真实的。比如有一笔租赁,但是它的实质是融资租赁,会计上可能记录为金融租赁。交易的包装,这也是一种造假,本质不是虚构,而是交易的扭曲。

  会计人员面对各种压力,他们做假账还是做真账很难取舍,我们不能全指望会计人员。这里好几个原因。

  如果是虚构的假账,完全不存在事实,会计人员能够比较有底气的加以抵制。当然了,还需要看会计人员面对的具体环境。如果明目张胆的造假,并且抵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就会抵制造假。

  关注四:公司治理与会计职业之间的关系

  该如何理解公司治理与会计职业之间的关系呢?

  仍然以做假账的监督为例。在一个规范的上市公司之中,都会有会计人员、有内审人员、有审计委员会,有外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在这样一个至少有四层监督的财务系统中,会计人员首先要有专业胜任能力,其次要有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第三他还需要用心做。假如说以上这些上市公司及会计人员都做到了,这也未必就能保证是真账。这个时候就需要内部审计了,更重要的还有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个还不好说,因为有的公司内部审计很强大,有的则很弱小。还有就是外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目前的《证券法》,上市公司总归必须有一个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年报审计的。这个措施从账务或者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角度又把了一道关。

  其实,其实还有一道保险是公司里面的审计委员会,是由有财务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牵头的。这也是一道关口。

  事实上,一些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进场之前都会和审计委员会沟通。在出正式结果之前,也会先给审计委员会提交一个单独的报告。只不过有的上市公司把这道治理程序简化了。

  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和审计委员会单独沟通,做完了审计之后提交到董事会的资料一定会先和审计委员会讨论。现在注册会计师也逐渐越来越规范了,加强了与审计委员会,与独立董事的联系。因为在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要占多数。从公司治理层面而言,这其实还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道保险。

  短评

  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改革中的作用

  在资本市场改革的当下来探讨改革与会计之间的关系问题,确有其必要性、迫切性。

  在本次论坛中,还有来自企业界、会计师事务所、高校学者的代表,从各自不同角度交流了资本市场改革情况下,会计的责任以及如何保障改革,会计人士如何通过改革实现自身价值等话题。

  笔者认同今天从一位会计专家那里学到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高看会计,会计是最基础的技术,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评判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会计信息监管部门,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基础。会计这个角色永远不会被其他替代的。

  记者 涵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