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网CEO梁建章:找不到对手有点寂寞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携程网,梁建章,对手
  • 发布时间:2014-10-13 09:13

  和大多数CEO不同,梁建章给人的印象并不善于辞令,问什么答什么,说到某些地方只是呵呵一笑。他的表情始终淡淡的,甚至有些腼腆,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情绪的起伏。说到自己投入多年心血的携程网所经历的巅峰与低谷时,他只是说“那时优势感很强”和“后来创新停滞了”,至于创业时期的困难,他简单地一掠而过。

  自从去年他“回归”携程网,重新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以来,一度处于衰退态势的携程再次显露出主动出击的锋芒。私下透露出来的消息是,携程员工对梁建章的信任度高于其前任,“最大的变化是,老板在开会的时候能当场拍板了”。媒体则用“狠角色”来形容这位外表斯文的企业家,大家似乎都明白,典型“IT男”所具备的一种特点其实非常可怕:讷于言而敏于行。

  “神童”的电脑梦想

  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梁建章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他出生在上海,父母一个在政府、一个在国企,并没有教给他特殊的技能,反而是少年宫的课外兴趣小组让他迷上了电脑。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初中生的梁建章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做很多事,比如解一些复杂的数学题,制作程序,甚至写诗。

  “初二和初三两年基本上都泡在计算机上,做各种各样的课题,觉得受益匪浅,进步也比较快。那时学校管得也很松,连作业都不布置,一星期可以有两天不用去上课,只要考试通得过就行。”梁建章回忆说。后来他开始利用计算机学习高中甚至大学的物理课程。“初三上半学期,高中内容就自学得差不多了,大家说那你索性去考少年班吧。”1985年,梁建章考入复旦大学少年班,半年后进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这是当时最热门的学科。

  对很多“神童”来说,超前教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人际交往,梁建章则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尽管年纪比同学们小,但他的兴趣爱好很广,在中学里就是排球队成员,这项特长让他在大学里交到了不少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谈恋爱,其他活动都可以参与。”

  1989年初,梁建章还没毕业就去了美国,他的最后一年本科课程是在乔治亚理工大学读的,加上随后的硕士学位,一共用了两年时间。美国大学的生活他同样适应,在国内时,他已经学了不少西方历史、人文、经济和英文的课程,这对他出国后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有压力的地方反而来自于学业。“乔治亚理工大学是一所管得很紧、压力很大的工科院校,作业量比国内多得多。相比起来,在中国念大学反而要轻松得多。”梁建章说。他刚去的时候要补很多课,加上学费比较贵,他想尽快拿到奖学金、尽快修完课程,然后毕业。由于专业还是计算机,梁建章第二年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成绩是班里最好的,但他只念了一年就去工作了,最后以硕士学位毕业。

  “当时觉得计算机研究比较先进的东西是在企业里,所以就想尽快去硅谷。国内可能认为最好的技术研究是在高校,但在美国,民用科技的研发,最好的是在企业,高校主要是军用科技。当时计算机已经发展到PC(个人电脑),正在走向民用,企业研发超过了学校。”

  1991年,梁建章进入著名的甲骨文公司做电脑工程师。他对此很满意。从少年时代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革命性开始,他的理想就是进入全世界最好的科技企业工作。那时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创业。几年后,他的想法有了变化,因为中国有了变化。

  一度看不到竞争对手

  1996年,梁建章做了一个决定。他向总部申请回到中国,负责甲骨文公司中国区应用咨询业务。“当时大批外资在往中国走。我觉得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更好。”1997年到1998年,互联网开始崛起,硅谷一下子冒出很多创业公司,这股热潮逐步蔓延到中国,新浪、搜狐等网站诞生。梁建章有了创业的想法。1999年,他与季琦、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了携程旅行网。4个人按照专长分工:季琦是总裁,梁建章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负责财务,范敏是执行副总裁,于是有了“携程四君子”的雅称。

  现在回头看,梁建章认为当初选择做旅游网站是非常正确的。“互联网在国内起步时很难,只能做一些信息交流的业务,要进行网上交易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可以选择的有网上卖书、卖物、拍卖等领域,现在看每一个都能做得非常大。“但旅游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因为相对来说可以绕过配送和支付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当时都是比较大的障碍。那时中国信用卡普及率不高,酒店预订只能让客户付钱到酒店,机票预订则干脆找一堆人负责上门送机票、收现金,前提是网站自己先垫机票钱。没法想象,这种情况下要是做食物配送该怎么办。

  起步初期,梁建章就希望建立一套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模式。携程当时比较重要的创新是“鼠标加水泥”,工作人员去机场给旅客们发卡,网上管理预订,网下建立呼叫中心,60%的交易通过电话完成。与此同时,他在企业中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梁建章觉得这套模式“无论是技术含量,流程和人员管理,还是服务水平都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到2006年,携程已经一家独大,“到机场发卡也好,建呼叫中心也好,这些都容易模仿,但在背后支撑这些创新机制、保证其平稳运行的流程和技术却是外界看不明白的。所以当我们有了盈利的时候,同类公司的规模都还很小。”

  找不到对手的感觉很好,但也有点寂寞。当携程网上下踌躇满志时,梁建章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当时携程的优势已经很强,看不到竞争对手,即使有,似乎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没多少挑战。我就想,人生还能干点什么其他的事,能挑战更多的东西,比如在学术上取得一些成就。”此时,季琦和沈南鹏都已离开携程,梁建章把CEO的位置交给范敏,挂着董事局主席的头衔回到美国,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那一年他38岁。

  “我在班里可能是最大的。他们说,像我这种做企业成功后再去念学术性博士的人,在美国也是极少的。因为企业做成功后,一般都脱不开身。”但他几乎是彻底脱身,从2007年到2011年,携程的具体事务他完全放下了,每年只有暑假两个月回来看看。他离开的时候,大家以为公司会按照既定轨道发展下去,什么都不会变,事实上,公司确实没变,但就在这几年里,对手们变了。

  创新一停就落后

  当梁建章在斯坦福做学术课题时,携程的竞争对手们抛弃了跟风与模仿,削弱发卡和线下呼叫,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线上服务。事实上,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是整个电商行业的大趋势,正是在这几年中,淘宝的交易额从169亿元猛增到1万亿元。反观携程,仍然维持原有发展路线,灵活性和性价比都逐渐下降。梁建章坦承:“那段时期,携程的创新停滞了。”

  轻视市场变化的代价,是到2011年,携程经历了最大幅度的业绩下滑。这一年末,董事会要求梁建章回来,但他当时一边在北大教课,一边忙着出版学术著作,无暇顾及。2012年初,一个老同学给梁建章打电话,说自己订了携程竞争对手的机票。“真的比你们便宜,服务也不错。”梁建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几个月后,携程发起了一轮价值5亿美元(约合30.8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战,幕后操控者就是梁建章。2013年2月,梁建章正式“复出”,重新担任公司CEO,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一方面是重新打造企业创新力。梁建章认为,创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微创新”,即不断分析、研究每一个环节出现的小问题,想出方法加以完善。另一种是“颠覆性创新”。“当技术变化特别快的时候,可能要跳出原来的模式做一种新的产品或业务,这对大公司来说比较难,因为有风险,又要在内部协调很多部门,所以大公司进行颠覆性创新的脚步会比较慢。”梁建章说。

  在他看来,大公司应该模拟初创期小公司的做法,鼓励小团队创新,给予它们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同时还有资金支持、激励机制。综合起来,才能让创新团队像小公司一样具有创造力。在这个思路下,他将携程的业务划分成几大块,充分授权,配置资源,以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我要把整个公司变成很多小的创业公司,让员工有创新的激情和条件。”

  另一方面,梁建章看准了“无线”带来的机遇,大规模攻占移动互联网领域,力图让携程再次进入快车轨道。他感慨道:“我回来后,希望携程有一种二次创业的氛围。今后携程要想做得好,还是要走在创新的前沿。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不管曾经多么辉煌的公司,一旦有了优越感,都可能面临衰落的危险。这种变化是非常非常快的。”

  人物简介

  梁建章,1969年出生,1991年获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学位。1999年,他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携程旅行网。2011年,梁建章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携程网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