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条--业务外包》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本指引不涉及工程项目外包。”本指引对业务外包的定义,借鉴了学术界的一般观点。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正式提出业务外包概念。根据他们的观点,所谓业务外包,指企业基于契约,将一些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化厂商,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建设,防范业务外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建立对业务外包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应检查承包方选择、业务外包实施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依据
业务外包控制审计依据除了国家关于业务外包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及其《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有关业务外包部分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包括国家、行业协会、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方面的规范及标准等。
审计目标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就是保证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促使企业预防和控制业务外包风险,具体包括:(1)证实业务外包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2)证实各项业务外包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等。
审计内容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因审计主体、审计要求及其审计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采用传统的全面审计方式,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是审查和评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范围包括承包方选择、业务外包实施等业务。采用现代以风险为导向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应以业务外包风险为导向,审计已经设计完成的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效控制了业务外包风险;已经设计有效的业务外包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是否有效防止了各控制环节的风险;是否根据业务、环境等的变化持续改进业务外包内部控制等。中天恒3C框架研制的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内容见下表。
审计程序
关于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中天恒3C框架研制的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审计一般程序包括业务外包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初步评价、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评价缺陷、审计评价、形成意见等。
(未完待续)
文 李三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