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探索财政补助资金股份量化改革试点
本报讯 入秋以来,阴雨连绵,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600多吨粮食悉数入库储存,丝毫不受秋雨的影响。
“政策来得及时,烘储中心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令村民们欣喜的政策正是财政性资金投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资产股份量化后,不仅解决了粮食储存的难题,还让农民可以持股分红。
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先期在隆兴镇青桥村启动试点,成功后,将向更多乡镇的农业项目上铺开。
规模种田:烘储服务跟不上
烘储中心的立项主体正是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部分建设资金来自中央、省、市的财政补助。对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来说,有着雪中送炭的意义。
作为已经相对成熟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于2年前就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水稻,种植面积达1140多亩,2012年首次出产时,被崇州国储粮仓全部收购了;但2013年该合作社产出600多吨粮食,却遭遇了储存的尴尬。由于合作社没有翻晒、烘干、仓储的条件,本来能卖1块2的大米,最后1块钱就贱卖快处。
这一遭遇,合作社社员们都有了想法。“如果合作社自己有烘储中心就好了。”但作为理事长,罗巡虎却很为难,要建一个烘储中心,投资量不小,合作社没实力单干。按现行政策,合作社又没有资格独立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其实,像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现象在崇州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很普遍,土地确权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但规模集中后产后服务还存在短板。
资产股份量化:村民参股可分红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崇州市进行了破冰探索。
今年,崇州市印发了《关于开展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资产股份量化试点统筹的通知》,正式提出将国家补助给农村的资产,以股权的形式分摊到参股村民头上,参股村民可以对其进行经营,且经营所得自行分配。
试点率先在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项目运行之初,合作社算了一笔账:烘储中心全部建好大概要投入600多万元,中央、省市划拨的资金是450万左右,也就意味合作社要自筹近200万元。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一共有509户成员,按200万元筹资水平计算,每户平均筹集1695元即可。为尊重村民的自主选择,青桥村在原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外,又单独成立了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让后者在融资等运作上少受限制,更加灵活。罗巡虎表示:“想要加入烘储合作社的村民以缴纳的自筹资金来入股。所有财政投入转化成的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全都从合作社的账户上量化到社员头上,届时社员通过股权证获得分红。股权证可以灵活继承、买卖、赠予。”
据介绍,青桥村的烘储项目如果试点成功后,今后这一做法还可以在提灌站、堰塘、沟渠桥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上推广,不仅可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还能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
(记者 任思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