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赊销——经销商夹缝求生

  经销商催款“险象迭生”

  对于赊销问题,有过被屡屡拖欠债款经历的江门饲料经销商廖老板有一肚子苦水。廖老板从2010年开始与一个100多头母猪规模的猪场有生意往来,刚开始该猪场还能按时还款,后来就慢慢用各种理由进行拖欠,如员工要发工资、要交地租、生活开销大,没有钱还。

  直到今年四月份,猪价行情不好,该猪场也运营不下去,把猪全都卖了,目前整个猪场处于荒废状态。卖完猪之后,猪场老板把财产转移到他妹妹名下,以他妹妹的名义开了个幼儿园。目前他还欠廖老板20万,“我们当时是有欠条的,他要在60天内还款,现在早就逾期了,他都没还,”廖老板显得十分无奈,连连叹气,“我在考虑,要不让他只还我15万就行,只要能还,亏点也算了。”

  廖老板告诉记者,他现在也怕被资金套牢,对于赊账有所保留,如果有客户到规定日期不跟他结账,只要达到这条警戒线,他马上不做生意。在开拓新客户的时候也会考虑猪场的经营情况。“这个行业绝对要改变的,不然没有出路。”

  经销商的资金一方面受猪场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受银行限制。茂名某兽药经销商蓝老板告诉记者,有些经销商现金流被控制住,走了贷款的这一步险棋,如果把控不好,会越陷越深。

  四会一饲料经销商戴老板就是如此。几年前,有个3000多头肉猪的猪场从戴老板这里购买饲料,至今欠了戴老板200多万。戴老板表示,要是在几年前欠几百万问题也不大,但现在行情不一样了,养猪不赚钱。而这个猪场现在肉猪规模也缩小到1000多头。从今年年头开始,戴老板不给该猪场赊账,不做他生意了。但他们之间达成协议,一个月还戴老板20万,而每次去要债,猪老板都说猪还没卖,又要吃料还要用钱,没钱还。

  戴老板告诉记者,由于赊账后没办法全额收回,要从银行贷款,今年贷100万,明年就要贷150万,但一个人的能力能有多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向朋友借钱还银行贷款,然后再从银行贷款还朋友的钱。“最怕的就是钱收不回来,现在真的没钱了,都不赊了,我宁愿能收回1000块钱只赚1块钱都不赊账。”

  赊销欲罢不能

  经销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猪老板也有苦难说。

  当猪价低迷的时候,广西一猪场老板丁老板到处贷不到款,经销商也不给他赊账,眼看着160斤左右的猪还未达到出栏体重,饲料却已经续不上。无奈之下,丁老板卖了一部分猪。

  现在猪价开始有点起色,又有经销商找上门来问丁老板要不要拿料,可以给他赊账。丁老板告诉记者,经销商说他开好车,住好房,“总不能一亏钱就卖车卖房吧,我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要成家要立业”,丁老板认为自己并不是故意要拖欠饲料款,那些天天催他还债的经销商他现在也不跟他们合作了。而当地有两个经销商,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催款,丁老板表示现在跟他们达成一种良性的关系。

  经销商对赊销问题真是又爱又恨,既怕没有生意做,又怕猪场欠债不还。蓝老板向记者分析了市场现状。他认为目前主要是化药、饲料的赊账比较多。正常情况下的赊账,资金还是能按时回流。但行情不好的时候,有些养殖户还盲目扩大规模,经销商赊到一定程度,自己本身资金断层了,便不赊给猪场。但猪场一天不能没有饲料,就会向其他经销商赊账,因此恶性循环。

  此外,部分经销商盲目赊账,扰乱市场秩序,也降低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假设某经销商有10万块钱,本来每月能周转3-4次,但他赊给一个猪场了,猪场答应月底结账。可能第1-2批猪能按时结账,到3-4批猪就开始拖,这样一来10万块钱就变成死水,滚动不了,创造不了利益。本来以为一个月能收到10万,结果“扑空”了,越滚越大,资金流被冻结,就很难支撑下去了。但经销商为了突破潜在市场,开拓重点客户,也只能走这一步。

  阳春市一饲料经销商洪老板告诉记者,粤西地区是养猪的聚集地,很多饲料厂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粤西地区建厂,直接与猪场对接,经销商市场被挤压。洪老板现在每个月只能卖出七八十吨料,给现金的只占10%-20%。“我们也是没有办法,资金流已经被猪场套进去,如果现在不干了,就很难收回来欠款,只能慢慢熬下去。”

  湛江一猪场场长余涛认为,养猪行情是影响到经销商资金难回流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赊销观念,有些地区赊销观念很重,导致整个区域都陷入赊销的漩涡。

  目前的赊销现状,蓝老板表示很难让赊账真正淡出市场,即使经销商真的是想不赊账,但他心里会想,我要是不赊,别人赊了怎么办?这种心理让经销商想拒绝赊账都不能。

  转型淡化赊销

  余涛表示,猪场要跟经销商协商好什么时候还款,达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资金能够对流,对经销商跟猪场都有好处,但这个演变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都是老熟人了,如果说不赊就不赊,有点不讲情面”,广州某饲料厂区域主管陈思(化名)说,一旦经销商停止赊账,有些猪场会翻脸不认人,以前的账也收不回来。所以,经销商还是应该量力而行,跟猪场说明自己的难处,力所能及地赊一部分,这样可以减小风险。

  蓝老板告诉记者,只有经销商真正感受到赊账的危害,情愿低价卖饲料都不赊账,才能逐步改变这种局面。“未来经销商会更加趋于专业化,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经销商应该向猪场提供更多服务,蓝老板表示,从销售转向技术型、顾问型经销商,参与猪场的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卖猪服务等。以前是养猪户在饲料厂门口排队卖饲料,现在是饲料厂给猪场赊账并送货,以后可能就是饲料厂、合作社等共建猪场,淡化赊账的现象。

  广州某疫苗供应商董老板提出,经销商应联合起来建立猪场信用评价体系,开设一个公认的平台,设立黑名单机制,如果有经销商投诉猪场,就会降低猪场的信用度。

  经销商可以根据此信用度判断猪场是否为诚信客户,再决定要不要赊账给猪场。但在这个平台上,经销商都要坚持对信用度不好的猪场绝不赊账,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很容易被扰乱。如果由具有公信力的经销商协会发起,加上协会的监督会更易把控。

  诸多地区经销商都面临着困境,江西吉安大北农饲料经销商邓永春却告诉记者,他们当地的经销商没有这样的难题。经销商基本上不给母猪场赊账,因为赊给母猪场资金回流的太慢,风险比较大。当地的母猪场一般没有国家补贴,一直以来也很难赚到钱,有一定实力的母猪场都自配料或者与饲料厂合作直接从饲料厂拿料。

  当地经销商们是没有店面的,如果养户要购料,经销商就直接从厂家那里拉料给养户。既然这样,为什么养户不直接跟饲料厂对接,经销商在这过程中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邓永春表示养户抓小猪的时候可能资金不够,经销商会帮忙垫一点钱,饲料也会赊给他们,等到肉猪出栏,卖猪的时候,养户会打电话给经销商,由经销商接猪贩的钱再跟养殖户结算,有结余的便还给养殖户。偶尔有一两个养殖户私自卖猪不跟经销商结账,当地的经销商都不再赊给该养户。

  此外,养户每养一批猪也只对应一个经销商,而不会出现一批猪分阶段从不同经销商那里购料的情况,也避免了卖猪时多个经销商分钱的纠纷。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 许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