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养猪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期人物:佛山市高明区丞祥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祥

  当过消防兵、管过宾馆、做过贸易、坐过政府办公室、开过工厂、养过鱼之后,佛山市高明区丞祥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祥终于找到了“真爱”——在养猪业呆了下来。如今,在高明区的一个占地300多亩的农场里,1300多头母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奔六的黄祥带着手下20位员工与它们朝夕相处。

  是不是老板不重要,是不是大老板更不重要。这里,大老板无拘,小老板欢迎,来“打酱油”的打工仔自由进出。为什么圈子又叫江湖?因为人人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常常倍感孤单、无助,有如独行侠士在黑暗中等待黎明。本栏目搜罗故事、趣事,也不拒绝糗事,参悟几许心得、经验,无论用得上用不上,唯望养猪人不至相忘于江湖。

  说话间,这位将近花甲之年的养猪人显得神采奕奕,时不时在语气中迸溅出热情,而他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似乎在续写归园田居的现代版本。对于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一个人以一份职业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常态,黄祥的路走得比较曲折,照他的话说就是“工农商学兵”都干了一遍。

  每一次职业生涯的变动,都意味着一次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积累资源、开辟道路,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直到有一天,发现养猪还不错,适合自己的品性和生活追求,也意识到过了继续折腾的年龄了,就把全副身家、精力都放在了养猪业。

  这是一种专属于经历丰富之人的自知之明。

  跳出农门,回归农业

  黄祥生在五十年代的广东罗定市,在那里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怀着对更大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一心想跳出农门,到大城市里去。为了实现或者趋近这个理想,高中毕业后,21岁的黄祥参军当了一名消防兵。

  70年代末,当兵是件荣耀的事,拿到的收入也可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一般人常有的反应是志得意满,黄祥却在考虑退路,“当时因为自己年龄比较大,虽然有领导赏识,但超龄也提不了干部,就想找办法退伍后去佛山或广州打拼。”

  打定主意后马上行动,用上自己所有的关系和资源之后,黄祥终于说服领导把档案提出来,如愿留在了佛山,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不久,这位头脑活络又有行动力的年轻人被领导视为培养对象,跟着一帮兄弟先后参与了佛山的大桥、体育馆的施工。后来,黄祥得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调去佛山宾馆负责管理工作,接着,因工作需要调去政府部门工作。职业生涯的攀升意味着这个小城青年在大城市拥有了一席之地。

  “人生拼搏的年龄在于20-40岁期间”——这是黄祥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定位,这句话也适用于解释他放弃政府部门铁饭碗、辞职下海的缘由:不甘安逸。他选择了做贸易,什么化工原料、机械设备、汽车配件都做过,经历了云谲波诡的商海,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积累了一堆没用的总值几千万的白条,当然,还有沉甸甸的一桶金。

  1995年,三十七岁的黄祥厌倦了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考虑找一份安稳营生,换一种生活方式,照顾家庭。于是,出乎意料地,这位青年时代迫切跳出农门的男人,拿下高明的一块地,拥有了自己的农庄,在田园生活中找回了久违的平静生活。

  三人行,必有我师

  高中文凭在70年代末不算文化水平低,当然也说不上高学历。纵观其职业生涯,黄祥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在各个阶段都能迅速找到师傅,把自己领进门。在他身上,这种学习意识和能力远比学历、文凭影响深远。

  当兵的时候,黄祥有一个人生导师是罗定市的高级干部,在对未来进行规划的紧要关头,这位导师给他分析了留在广州、佛山或罗定的种种可能性,鼓励他去大城市闯荡,并为后续工作出谋划策。对于20多岁的毛头小子而言,那些成熟老到的分析和鼓励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转业到工厂时,他跟了车间主任——全车间文化水平、口才、工艺最好的师傅学艺,这个榜样对黄祥的做人处事、手艺的掌握和职位升迁有着良好的影响。

  找对人,并拿出谦虚诚恳的态度,无疑是学习的重要步骤。学习的另一方面,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尤其是失败的那方面。黄祥初入农业这行时,做的是养“水鱼”,从湖南找了个高手帮忙打理,没想到一夜之间,甲鱼从鱼塘里“人间蒸发”,把水放干之后,塘底蹦跳着四大家鱼,甲鱼却一只都找不见了。“这可真是养水鱼,养着养着自己变成‘水鱼’了。”黄祥自嘲道,这一单损失就上百万。

  第二年,黄祥尝试养桂花鱼,结果技术不达,“养桂花养得眼都花了”,于是又陪了几百万。粗略一算,开始干农业的两年里,就往“水里”扔了五六百万。同时,在这一年,黄祥开始尝试养猪,抓了五六百头小猪育肥,没想到从外面抓来的小猪携带着猪瘟病毒,结果因猪瘟损失了猪群的六七成。

  咋一看损失很惨重,农业简直是雷区,但黄祥却以商人的直觉看到投资机会,那就是养猪在风险方面还是比较可控而且效益可观,自己缺少的只是找对人搞好技术这一关,同时改育肥为自繁自养。

  于是,97年末,黄祥引进了种猪,消除了频繁外面抓猪的隐患,并成功物色到师傅——丘初集,从养猪技术、营养和猪场规划各方面得到辅助。养猪正式进入正轨。黄祥在实践中通晓着养猪业的方方面面,“养猪真的不同于我从事过的其他行业,你必须各个方面都懂一点,规划、基建、技术、营养、管理、防疫……不然搞不定的”。

  对新技术,黄祥尤其敏感。老师喊他到汕头一家养殖企业看自动饲喂系统,他就夫妻二人,从早上8点开始驱车,下午1点到该猪场,因为家里有孩子要照顾,参观完后马上回家,到时已是凌晨2点。第二天,黄祥就打电话给设备公司定制自动喂料系统,三天后用上了这套设备。“比起一般料槽,每头猪可以节省30元的饲料浪费,一台设备可以饲养50头猪,养一批就可以把设备价钱(1200元)省下来。”黄祥的决断基于投入产出计算。

  “不打算转行了”

  二十年的养猪生涯,让黄祥从入行时的青壮年步入中老年,在这二十年里,他没有离开养猪业半步,在他看来,自己也已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这个行业了。除了步入中老年阶段的自知之明、放下诸多不切实际的打算外,留恋这个行业的主因是黄祥乐在其中。

  “千头母猪自繁自养,一年营业额几千万甚至上亿,却是现金交易而且不愁销路,”这个理由对于曾苦于贸易生意无数款项打水漂的黄祥来说,是巨大的安逸,“做贸易看上去就是坐在办公室,偶尔出去跟人谈生意,但那份辛苦是不一样的,压力是一般人不可想像的。”

  这段话跟黄祥之前的几个经历关系重大。一次是2000多万的货款催不回来,状告对方,没想到对方金蝉脱壳把货物转移走,官司在官商勾结下成了有头无尾的故事。另一次在一个皮包生意的人周旋下,在昆明做了一单生意,没想到背后各种势力纠结在一起,要账时跟“老赖”硬扛,没赶上班机,差点回不来……回想起来,怎一句“江湖险恶、刀光剑影”了得。

  切换到现在的生活——没有必去的应酬、没有固定的日程表,一切随心所欲;孩子在城里读书,自己和妻子在猪场打理,有一个得力的场长带着二十个工人,在自动饲喂、水帘降温、漏缝地板等自动化设备的辅助下,把猪群料理得井井有条。平时,黄祥喜欢在猪场的楼里接待同行朋友,不拘年龄、职位高低,在开诚布公的分享中得到沟通的乐趣和新鲜讯息。饭点一到,拉上客人就在猪场的饭堂吃一顿,不事排场,蔬菜瓜果、猪肉鸡肉鱼肉都产于自己的农场,几乎让人穿越到“奢侈”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

  因为在乎,自然会害怕失去。黄祥不会忘记2012年猪场进行环评的那一天,现场有区里、镇里、农业局和专家评委等30多号人,因事关重大,现场人人如临大敌、面部僵硬、鸦雀无声,黄祥站在那里,战战兢兢汇报完猪场的情况,出去等待结果。环评过不了,意味着猪场失去存在的资格,黄祥感受到的利刃悬在脖颈之上的感觉。终于等来专家宣布结果——环评通过,黄祥长长出了一口气,几乎要瘫倒下来。

  意识到环保是生存要素,这两年里,黄祥以比主管部门的要求还要苛刻的标准做猪场的环保工作。花了30多万购买无害化病死猪处理设备。又投入200多万建了一个2.5万立方米的沼气池,预计发电后可以提供300千瓦的电力。“搞好环保是为了得以继续养猪,有无补贴是政府的事,不是我的目的;准备把沼气发电并入电网,这方面可以获得一些收入。”

  “财富没什么所谓,人能吃得了多少?一家人健健康康,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夫妻和睦,就是我想要的。”信佛的黄祥心平气和地总结了自己目前的追求。

  《农财宝典》记者 林远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