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6:20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公共服务教育的形成有所改进的话,那么我觉得这种城镇化可能是比较有序的。
各地多方位研究城镇化,不要去追求城镇化率,现在追求城镇化率的势头很强,这种势头的结果是什么?有的地方把地一征、户口一改,城镇化率提高了,就是这样。我认为当前各地要尽心地研究,真正按照富民的要求、积极发展的要求、解决关键问题的要求去处理什么问题而城镇化问题。
我讲几个基本观点:现在的城镇化率是一个统计概念,这种统计国内外不一样,逐步以户籍制度为主的统计开始,国外一开始就没有户籍制度怎么对比。一直在就业岗位上对比,国外编制规划是编制就业岗位,我们编制规划是编制人口数,这就是基本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在内地,我们中观层面上差异性也很巨大。
大家现在关心城镇化率的根本问题,是不是对农村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是不是对新农村问题足够重视,我们重视城市问题是必然的,要注意“进”,也要注意“出”,到60%的时候还有几亿人没有出来。当前讲的农村的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改善条件一定是城镇化本身的应有内涵。
以户籍为转变的问题很重要,但以户籍为转变和发展水平要仔细研究。以农业为主体的安徽、江西的路子跟以工业为主体的黑龙江、内蒙古的路子,以及开放前沿为主体的广东的路子都不一样,而且区域内部的不协调性很大。广东发展很快,但是西南西北就不可能一样。
现在要解决市民化问题是极其应当的,但解决市民化问题,要注意以经济社会基本面来考虑,而不是就目前定城镇化方式来考虑,在地方上可能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制定城镇化规划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人的流动是随着市场走的,哪一个农民是你带着他来的?两亿多农民出来是经济规律造成的还是原来的行政命令造成的?80年代我组织农民工到东北,正月十五去盖大庆的房子,进行职工住宅的改造。现在连建筑队伍都是以市场规律在走,寻找居住地点,寻找就业岗位,怎么深入用市场机制引导城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政府以什么方式引导,一定是产业,产业一定是可持续的。一个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互通,现在不能以房子为基准,应该流动,流动的可能现在在大城市,也可能出现农民工返流,中西部往东边流的趋势已经减缓,省内流动的趋势正在增加,如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公共服务教育的形成有所改进的话,那么我觉得城镇化的问题可能是比较有序的,比较符合自己情况的发展。
所以从综观上讲,比较这么多省份的关系,有必要研究综观层面是最关键的,微观层面也要在综观层面的指导下,宏观层面肯定是国家的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和指导意见。
汪光焘
原建设部部长、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汪光焘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8月31日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立大会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