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带来哪些投资新机会?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沪港通
  • 发布时间:2014-11-25 16:27

  沪港通的开启,意味着海外市场的大门打开,对内地的投资者来说,亦将面临一些以前不曾面对的风险。

  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吸引眼球的话题当属“沪港通”。从今年4月开始,两地交易所及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沪港通”的政策文件,加上多次的仿真测试,11月17日,“沪港通”终于正式开通。那么沪港通启动后会给A股市场带来哪些短期影响?又会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和新风险?

  短期吸引外资有限

  沪港通的开启无论给内地券商还是海外投资者都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机遇,许多机构投资者纷纷寻求沪港通中潜在的机遇。众多投资者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折价主要体现在大盘蓝筹的能源、公共事业、金融和非可选消费,溢价的板块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可选消费、工业、IT、健康等板块。所以市场普遍认为折溢价会随沪港通的打开而减少。

  但是有分析师却认为,在过去几年里A股的估值不断在降低,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内地的机构投资者开始纷纷放弃大盘蓝筹股,所以像银行类的金融板块折溢价有所缩小。真正造成这一原因的或许是两地投资者的结构和投资习惯。

  有数据显示,内地投资者中有81%都是散户或者是大散户,这一比例在香港正好相反,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70%以上。通常机构投资者对大盘蓝筹的投资较散户更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像银行板块的折溢价的幅度在经济增长不佳时出现缩小。

  另外,海外的投资者更多偏好基本面好、成长性佳的价值投资,这和内地的投资者、甚至是机构投资者偏好高成长性、高换手率和有“故事”的题材股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即使在沪港通开通后,海外投资者或许并不会急于投资于现在A股对H股溢价较高的个股和板块。“在我们最近和一些海外机构投资者对沪港通后投资机会的交流中也明显感到 了这一特点。比如,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对于近期被热炒的军工板块都并没有持有仓位,而且未来也并没有进入的打算。”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恒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从目前QFII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来看,直接将资金投入股票的占比为25%。“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政策的稳定性的担忧使得他们在投资时还是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所以我们认为,沪港通开通后,海外资金也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对整个A股的估值带来巨大的变动,也不会马上对市场普遍认为的港股稀缺的板块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入。”赵恒珩表示。

  根据UBS Security最近的一份对100名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沪港通开通后,选择在一周内就进入A股市场的投资者仅为26%;选择在3个月内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为31%;而28%的投资者选择在一年后才进入A股市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投资者对沪港通这样一种实验机制的谨慎态度和观望心理。因此,不少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沪港通开启后,A股市场受到海外投资者的影响或许并不如市场所预期的那么强烈,至少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明显。

  五类题材投资机会大

  如此,面临沪港通开启,投资者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中金公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做了如下梳理以供投资者参考。

  A/H折价股

  众所周知,A+H股是既作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又作为H股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A股与H股之间通常有着价格差。若A股价格低于H股价格,则A股具有估值优势。若A股价格高于H股价格,则A股有估值较高的嫌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26只A+H股的A股价格低于H股价格,如万科A、海螺水泥、潍柴动力、华能国际、青岛啤酒、中国平安等。

  从行业角度看,A股在金融、公用事业、运输、能源、工业等传统行业估值相对较低,而在电信服务、材料、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相对估值较高。A股传统行业蓝筹整体折价,而新兴行业整体溢价。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几年,A股的大多数行业整体上已经逐步完成了估值的国际接轨,尤其是制造类企业以及金融类企业。沪港通开放后,A+H股估值价差可能会有所收敛,行业和公司的估值也可能会进一步向全球投资者的参照体系靠拢,但两地在无风险利率、投资者结构、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市场认知与偏好以及制度的差异,决定了A股的估值与港股不可能完全一致。即A+H股价差与估值将会进一步收敛,但不会等价,因此可产生一定获利空间。

  稀缺板块

  近几个月来,政策的陆续出台,其实已经使沪港通主题投资热度不减。机构普遍看好“稀缺性”品种的投资机会,例如在H股市场买不到的军工、优质中药、食品饮料等A股股票,已成为热门标的吸引众多资金。

  以军工为例,今年以来,军工板块总体市值规模增长近60%。而未来随着军队科研院所改革的持续推进,军工板块上市公司均存在获得优质资产注入的预期,从而进一步拓宽市场想象空间。在此情况下,分析人士普遍表示,由于港股市场极度缺乏军工企业,沪港通正式开启后,A股市场上相关军工类上市公司或将对境外资金产生吸引力。此前,华泰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就看好具备独家定价权的军工股,如中国卫星、中航重机、哈飞股份、航天电子等。

  此外,医药板块中,中药类上市公司也同样是H股市场的稀缺品种。尤其是像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等拥有独家中药产品,并在细分行业拥有绝对优势的上市公司,同样有望获得资金的高度关注。另外,分析人士指出,包括中药股在内的医药板块目前正逐渐成为市场主力资金的“避风港”。而中药板块之所以受到资金青睐,与其业绩有确定性的增长密切相关。此外,部分中药材价格大幅下跌也成为中药板块的利好因素。

  而食品饮料行业中,A股市场上的白酒公司和调味品公司正是港股市场上所稀缺的,包括贵州茅台、古越龙山等。事实上,早在7月份白酒股似乎就已预演了沪港通行情。分析人士指出,白酒股基本面并未出现整体好转迹象,上涨理由来自于资金面,沪港通的推进则是催化剂,而以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为首的白酒股,不仅属于稳健增长的低估值蓝筹股,且港股市场缺乏白酒股,属于稀缺资源,也正是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上涨拉动了白酒股整体估值中枢上移。

  蓝筹股

  近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宣布已经分别获得沪股通独家结算行资格和港股通业务结算银行资格。另外,内地券商方面,预约开户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A股市场的“散户化”,港股市场长期由机构投资者主导;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9月份,我国香港现货市场外地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达40.8%,本地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为20.4%。鉴于此,一些估值低、股息率高的沪股通标的股更容易受中国香港投资者垂爱,在沪港通开闸之际,此类蓝筹股或将迎来新一轮机会。

  按规定,在沪港通试点初期,沪股通标的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据统计,目前沪股通标的股共有568只,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股息率超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个股有48只,其中连续三年股息率超5%的个股有10只,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

  从估值角度来看,有47只沪股通标的股处于破净状态,其中有15只个股市净率低于0.8倍,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交通银行、中国交建、中国银行等。

  而从市盈率来看,有一成沪股通标的股的最新动态市盈率在10倍以下,估值优势明显,且主要集中在银行、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除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3只商业银行股外,其余银行股最新动态市盈率均在5倍以下。此外,保利地产、世茂股份、首开股份等房地产股在整个房地产板块中估值偏低,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从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三大指标来看,在568只沪股通标的股中,有14只个股股息率连续三年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新动态市盈率在10倍以下且处于破净状态,如中国银行、中国交建、首开股份等,它们在沪港通正式开闸后,或因受中国香港投资者选股偏好影响而得到市场资金热捧,进而迎来新一轮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22日本轮反弹以来,各大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除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几只为数不多的银行股期间涨幅可圈可点外,整个银行板块呈现出盘整状态,相信随着沪港通正式实施,银行股将迎来一波补涨行情。

  券商股

  10月份以来,券商股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期间板块指数整体下跌0.66%,跑赢上证指数1.95个百分点;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11只,占比55%。其中,宏源证券期间累计涨幅居首达到8.97%,锦龙股份、东吴证券、国元证券、光大证券4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4%,分别达到4.97%、4.95%、4.30%、4.06%。

  从业绩角度来看,在20家上市券商中,国元证券、东北证券、宏源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5家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10月17日,证监会明确券商参与沪港通事项,上交所亦公布了首批89家获得沪港通业务资格的券商名单。作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沪港通的出台能有效地为市场引入新的资金,自然利好蓝筹股。券商股成为当中的大赢家。新的客户、新的经纪业务、新的市场机遇等,随着沪港通的开闸,这是券商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绝对利好。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沪港通”的实施有望刺激交易量的提升,而港股佣金率明显高于内地,参与“沪港通”的券商的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有望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之下,相关券商股有望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上涨行情。

  对于板块投资机会方面,中航证券表示,沪港通开通时间晚于市场预期,对券商短期收入提升作用有限,利在长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有益尝试,运行成熟后规模有望增加,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从而利好券商;二是带动券商在港股研究、服务港股投资者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券商的研究、开展国际业务、服务境外投资者等境外业务打开局面。市场环境回暖带动券商业绩大幅增长,监管层鼓励行业创新、支持券商发展壮大态度不变,资本市场改革也将使券商长期受益。

  个股配置方面,海通证券表示,看好两类券商股:首先,积极触网、弯道超车的国金证券、锦龙股份、东吴证券等;第二,有业绩且低估值的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

  QFII持有股

  业内人士认为,研究目前市场中QFII的投资偏好习惯,也能对摸清即将通过沪港通进场的海外资金投资板块和个股机会的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截至记者发稿前,据目前已披露的三季报显示,QFII出现在43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其中,三季度QFII新进持有22只个股,增持8只个股。

  从三季度QFII新进个股情况来看,在QFII三季度新进持有的22只个股中,新进持股数量超100万股的股票达到16只,中煤能源、京运通、鲁西化工、长城汽车等个股QFII三季度新进持股量均超500万股,分别为986.93万股、675.48万股、576.64万股、537.39万股。

  另外,从三季度QFII增持个股来看,QFII增持的8只个股分别为:海螺水泥、中国联通、平安银行、环旭电子、红旗连锁、扬杰科技、深圳燃气、克明面业。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QFII持股数量来看,QFII持有最多的是海螺水泥,三季度末持有29859.80万股,紧随其后的是中国联通,三季度末持有14163.51万股。此外,平安银行、燕京啤酒、美的集团、深圳燃气等个股,三季度QFII的持股数量也均在1000万股以上。

  根据上述QFII的投资标的来看,目前QFII三季度重仓股主要集中在大消费板块。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走强,而国内的大盘蓝筹股仍处在估值洼地,投资价值明显,故而吸引QFII加仓。

  需要关注新风险

  沪港通的开启,意味着海外市场的大门打开,对内地的投资者来说,亦将面临一些以前不曾面对的风险。

  首先是汇率风险。沪港通试点期间,对投资者双向采用人民币交收,即内地投资者买卖以港币报价的港股通股票,以人民币交收;香港投资者买卖沪股通股票,以人民币报价和交收。毕竟人民币还在升值过程中,香港实行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席汇率制度,因此港币也跟随美元贬值。对内地投资者来说,如果在持股期间经历人民币大幅升值,即使对应港股的股价没有变化,则实际上账面已经亏损了。

  第二是市场风险。由于香港市场是个高度开放的市场,资金流入、流出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国际投资者及国际资金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加之不设立涨跌幅,因此其走势会出现大幅波动。对于习惯了有涨跌限制的内地投资者,这一点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第三,交易风险不容小觑。香港有不少“老千股”,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股价极为低廉,也就是所谓的“仙股”。内地投资者如果贪图便宜买了后,待到股价推上去时,公司就出公告说要配股,投资者参与配股,然后股价就会大幅跳水;待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再通过溢价购买大股东资产,将摊薄的股权重新集中到大股东麾下,而中间的数次配股融得的资金全部流入大股东腰包。

  对香港本土的投资者来说,“老千股”的这套庄家把戏已经没什么市场了,但对于内地初涉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则屡试不爽。有报道称,不少香港的庄家正摩拳擦掌,希望沪港通开启后,把缺乏经验的内地投资者当“肉鸡”。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提醒内地投资者,如果追捧这些“仙股”的话会死得很惨。不过,这些“老千股”有办法识别,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基本没有交易量,而且都有过往的多次配股的记录,一般这种股票就要回避。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