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泡沫就像绦虫病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市泡沫,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6 14:11
如果报道上说,“购房者和卖房者都趋于理性”、“房产市场自身马力十足,对整体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那都是骗人的。现实是,购房者总是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房地产市场已经崩盘,房市泡沫就像绦虫病一样啃噬着经济。
房市的非理性繁荣从“经济负担能力”这一概念的流行中就可见一斑。这一概念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提出,如今已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常识:“经济负担能力”就是看“潜在购房者是否有足够的收入来偿还按揭贷款”。这看似合情合理,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忽略了通胀因素。
要厘清这个问题,就要拿如今的低通胀经济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通胀经济作对比。在那时,还房贷就像是一场“短跑冲刺”:在价格和收入均呈双倍增长的几年里,贷款利率在10%左右浮动,人们的还款压力很大;熬个五年左右,随着通胀水平高企,债务实际价值降低,还款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
而如今,还房贷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利率水平处于低位,购房者看似对房贷有绝对的“经济负担能力”。在低通胀率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将会继续维持。低通胀意味着30年按揭贷款要稳稳当当地还上30年,而不会像三四十年前那样时紧时松。之前那代人的还贷方式现在已经不再适用。
如果你懂一些经济学原理,你肯定会考虑到通胀因素对房贷的影响。但大部分购房者没这个意识,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从长远看来,通胀因素对“经济负担能力”施加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因素。不过,我在浏览了几个著名的“经济负担能力”在线评估网站后发现,通胀因素根本没有被考虑在内。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奇怪现象还不止这一个,另一个现象被称作“损失规避”,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对损失产生的过分焦虑情绪。我在之前的专栏中曾经提到过大卫·吉内瑟夫和克里斯托夫·迈耶在二十年前进行的一项有关曼哈顿房市崩盘的研究。研究显示,那些早早投资房市且经历过房价波动的购房者,在出售房产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现实理性;而那些投资相对较晚且患得患失的购房者则更容易“狮子大开口”,到头来根本找不到买家。对后者来说,与其输掉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弃权。
房市与整体经济总是以某种奇特的方式相互施加影响。德朗尼尔·查克拉博蒂、伊泰·戈尔茨坦和安德鲁·麦金利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能让银行家们像见了果酱的苍蝇一样趋之若鹜,并从工商业领域抢走投资者——如果投资50万买房就能快速增值,为什么还要砸钱给一家公司?房市繁荣意味着企业投资的减少。
房市价格也催生出近些年来最著名的经济论断: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和他的伙伴加布里埃尔·楚克曼认为,在发达经济体,资本的价值正在回归。他们发现,相较收入,诸如耕地、工厂、办公楼及住房这些资本的总价值已经恢复到了19世纪晚期的水平。但皮凯蒂和楚克曼同时指出,这种趋势要完全感谢房价的繁荣。确切地说,这要看房价繁荣是非理性情绪驱动的结果,还是资本价值真正发生变动的体现。
如今的房市真的存在泡沫吗?我很难给出答案。但三位德国经济学家在最新的一份研究中给出了答案,他们对14个发达国家自1870年以来的房价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约50年前,房价开始攀升,并逐年增长。如果我们称之为泡沫,那房市的虚假繁荣已经持续两代人之久了。
文/蒂姆·哈福德 译/刘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