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对储户好些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社会责任
  • 发布时间:2010-06-21 10:51
  6月15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用了一个章节专门阐述“社会责任”。而在近期,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各大银行,也纷纷发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本月初,还有7家银行联合发表《金蜜蜂银行宣言》,旨在向全社会作出“社会责任”承诺。

  在这些“报告”和“宣言”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几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坚决落实”,一部分是体现银行爱心的“好人好事”,还有就是“推行绿色、支持低碳”。不论这些内容是不是社会责任的关键,至少从形式上看,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感”是远高于其他行业的。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应承担对顾客、员工、供应商、社会等利益攸关方的责任。此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其后经过了数十年的争论和发展,最终在2002年由多个国家和跨国公司代表形成了《联合国全球契约》,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

  作为普通的上市公司,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为股民创造合理的回报、为社会提供税收和维护自然环境等等。如果是国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其社会责任还应该包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护社会福利。

  让我们抛开漂亮的报告和宣言,看看银行对其“利益攸关方”究竟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

  储户作为银行最大的顾客群体,他们的利益并未得到维护。目前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而5月份的CPI数据为3.1%,已经连续4个月高于存款利率,在实际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下,储户把钱存在银行不仅无法增值,每年还要倒贴将近1%的价值给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储户提供的服务却差强人意。《投资者报》在4月下旬曾做过一次银行业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储户在柜台办理业务,排队时间长、服务质量差,而电话银行接通耗时长、“网银”性价比低等情况也非常普遍。银行服务的问题条款、霸王条款屡遭诟病,数钱费、查账费等无厘头的收费项目频出,难怪人们说银行“收费水平与国际接轨,服务水平却是本土特色”。

  中国持有银行股的股民数量,应该占了股民中的最大比例,但银行对股民的回报却令人失望。今年以来,持有银行股的股民平均损失了20%的市值。虽说市场走势难以判断,银行股下跌并非全部是银行的责任,但银行股给股民的分红收益率,大部分都低于国际同行的水平。

  与保守的分红相比,银行向市场融资却非常激进。由于贷款规模扩张过快,导致银行资本金不足,融资需求强烈。据《投资者报》统计,今年银行的融资计划预计超过5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A股2009年的总融资额,相当于IPO重启后新股融资的2.5倍。我们不禁要问,银行如此大规模向股民融资的同时,是否为股民创造出了同样规模的价值?

  分析完了银行对顾客和股东的责任,再看看看银行对社会尽到的责任。

  银行作为贷款融资的主要提供者,承担了分配社会资源的责任。2009年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9.6万亿,其主要流向却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仅流入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就占到新增贷款规模的40%左右。而为中国GDP贡献60%份额、为社会提供了80%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贷款难的问题。

  相对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给国有部门的贷款无疑责任轻、风险小、成本低,银行的管理者在两者之间要做出选择,当然会选把钱贷给后者。但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不能以“好赚钱”为唯一目的,如果只会把钱给国有部门、只懂得贷款给“铁、公、基”,经济结构调整将变得更艰难,这种作为非但未承担社会责任,还加重了社会负担。

  银行虽然对顾客、股东和社会承担的责任不足,但对一个“利益攸关”群体,倒是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个群体就是银行的员工。在各大银行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关爱员工”是很重要的一项。

  银行对员工的关爱令人羡慕。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员工的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为各个行业之首。而《投资者报》对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统计发现,上市银行的人均薪酬达到19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福利(详见E01~E04)。这样的高薪,是在为“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矛盾推波助澜。

  竞争能够带来社会福利,而垄断的代价是牺牲竞争,所以,垄断企业只有以增加社会福利为目标,其存在才有合法性。银行是占有巨额社会资源的垄断行业,如果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仅停留在“落实政策、爱心募捐、低碳办公”这些表面功夫上,则是对“社会责任”最大的误解。

  当然,懂得谈论社会责任就是种进步,只是希望我们的银行能进步的真诚一些、实在一些,让社会和储户们能真切地享受到进步带来的福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