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机电:200亿营收规划靠谱吗?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航天机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1 11:30
引发市场追捧的航天机电“十二五”规划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公司200亿元的营收目标究竟是在“放卫星”还是切实可行?除了营收,对投资者更有意义的公司未来盈利预期怎样?
尽管规划目标在光伏产业前景乐观的情境下有望实现,但作为一家公众公司,草率地以极其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为前提来公布业务目标显得信心有余、审慎不足。正如一位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发展规划应“按最坏的情况打算,而不应该按最好的预期制定”。
实际上,在产业层面,由于智能电网的规划是十年,在智能电网完成之前,很难期待太阳能产业的大幅突破。从这个角度看,航天机电的200亿规划的确有些太乐观了。
规划目标来自集团要求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航天机电为何如此“主动”地公告一个要承担不小风险的五年规划呢?据本报记者了解,这背后实际上源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航天科技集团的要求。
“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去年就开始做了,经过了反复的修改、论证才最终确定。”航天机电证券代表乔国银告诉记者,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实际上,航天科技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工作从2008年下半年就开始启动。
今年4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了以‘十二五’规划工作为主题的动员会。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雷凡培在会上表示,“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总体计划时间安排为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分为准备阶段、启动阶段、编制阶段、修改与审定四个阶段;2010年,是集团公司确保“十一五”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确立“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攻坚决胜之年。
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雷凡培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规划把新体系建设的路线图描绘好,并在规划中明确实施措施和实施步骤。
200亿只是产能目标
航天机电2009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总资产56.45亿元,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13.10亿元,其中新能源光伏产业5.61亿元,高端汽配产业5.08亿元,新材料应用产业1.51亿元。
航天机电实现200亿营收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乔国银表示,“十二五”规划是根据公司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航天机电对完成这一目标很有信心;几位业内人士对航天机电实现200亿营收目标的判断则是“有可能”。
根据公司规划,新能源光伏产业预计目标140亿元,高端汽配产业50亿元(含合营企业),新材料应用产业10亿元由于规划中光伏产业的营收将占据70%,因此公司光伏业务的发展将对“十二五”规划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
“为确保光伏产业140亿元的目标,公司制定了1 GW光伏发展计划,所以实现140亿元的规划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乔国银透露。
那么,公司“豪赌”光伏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怎样?“有希望,但不确定。”湘财证券新能源分析师侯文涛认为,公司正在建设的产能是150MW,预计能完成营收20多亿元,而公司产能的终极目标是800MW-1GW,如果顺利,应该可以实现营收140亿元的目标,而如果1GW产能实现,公司总资产自然会大幅增长。
但侯文涛认为,因为公司涉及从多晶硅到切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其营收有可能超过140亿元,但公司实际收入是没有这么高的。
“5年规划是宣传上的,是战略布局。目的是把整个产业链的生产体系建立起来,未来视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如果需求比较好的话,公司才会把产能扩张上去。如果市场不好的话,公司1GW的目标就不会完全兑现。”侯文涛向记者分析说。
“站在目前的时点,公司这样做规划是没问题的,至于能否实现,由于国内光伏市场5年内发展的不确定性,还要看行业的走势。”侯文涛总结。 虽然200亿元的营收目标有可能实现,但业内人士仍对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期不以为然。“即使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也应该按最坏的情况打算,而不应该按最好的预期制定。”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航天机电如此制定发展规划显得过于乐观。
行业预期并不乐观
2009年,众多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出现利润剧降甚至亏损,2009年英利、尚德等公司的利润率仅维持在10%左右。如果航天机电如愿实现“十二五”规划200亿元营收的目标,公司的盈利前景怎样?
答案并不乐观。仅就多晶硅来看,前景更是堪忧。“预计未来多晶硅价格不会大幅反弹,甚至可能继续下降,航天机电毛利率也就在这个水平。”侯文涛预测。
“各地上报的规划建设产能目前已经达到11.2万吨--也就是说,该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倾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宏玲表示。
“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项目均为太阳能级别,且计划产能巨大,按照当前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状态,到2010年,绝对无法消化那么多的多晶硅产能。由于产能的释放冲突即将到来,对于未来欲发展多晶硅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多于机遇。”专注于新兴产业的研究机构力勤资讯对多晶硅产业的判断相对悲观。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先进的多晶硅技术被美日德把持,每公斤成本比国内企业低15美元以上。一位业内人士担心,一旦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外7大集团集体降价,我国现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将面临巨额亏损,届时,看似已逐步成长起来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将有可能面临“灭顶”之危。
多晶硅仅仅是光伏产业的缩影,下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趋于白热化。近日,有消息称,敦煌项目1.09元/度的标杆价格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太阳能上网标杆电价。一位业内人士近日透露,国家意图通过价格杠杆防止产能过剩。
调查结果显示,1.09元/度这个上网电价,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讲,是“绝对不可能盈利的”。这同时也压缩了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让光伏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
面对未来严峻的市场竞争预期,即便由于拥有光伏全产业链,航天机电不需要为多晶硅和电池切片的销售发愁,但扩产后最终产品的销路怎么办?
“目前国外销的多一点,但国内很多大的项目都在启动。”乔国银解释说。显然,航天机电更寄希望于国内。
“都在期待有很多‘太阳能三峡’,但这其中问题非常之大:太阳能电流品质不高、不稳定,对电网的冲击等等。”韩晓平认为,智能电网的规划是十年,在此智能电网完成之前,很难期待太阳能并网,从而带动光伏产业的突破。因此,实际上光伏产业的大环境并非公司预想的那么乐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