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认证水产品关注度提升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消费者,水产品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01

  以欧洲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国家荷兰和德国为例,认证水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从2013年的5%增长到2014年的16%和从2013年的6%到2014年的13%。

  影响国际采购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毕敬桦认为,10年前采购商选择供应商并确定一个订单,他需要考虑的因素为质量、价格、服务和产品能否持续供应。10年后的今天,采购商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加很多,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动物权益和可追溯性炥。考虑这一系列的因素,对采购商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也增加了供应商的理解和预测难度。正因为有这些市场需求变化,GAA、ASC等第三方认证机构才能体现更多的价值。

  据Esther Luiten反映,目前欧洲市场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罗非鱼、鲶鱼为最主要的认证品种;二是现在认证水产品占欧洲水产品总量的10-15%;三是在东欧市场,消费者对认证的认知度提升,对认证水产品的采购意愿增强,这样反过来推动采购商对认证水产品的采购。“以欧洲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国家荷兰和德国为例,认证水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从2013年的5%增长到2014年的16%和从2013年的6%到2014年的13%。”Esther Luiten表示。

  如何选择认证,Esther Luiten建议供应商首先应考虑针对性,即清楚要选择的认证是侧重养殖还是加工,认证范围是涵盖环境、社会、食品安全还是饲料、养殖、加工过程等等;其次考虑该认证标准是否明确并且具有意义,即标准中的内容是否切实能实现,并且不会提出一些过于繁琐和难以达到的要求;再者,需考虑认证的过程是不是可信赖,包括标准的透明度、严格执行程度、标准是否具有包容性可和其他的标准共存;最后,该标准是否对所有的申请方都公平对待。

  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中国区经理韩寒则认为,多数国际认证标准为舶来品,制定者多由西方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者和零售商主导,对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非常紧张地区情况缺乏一定了解,因此推行认证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状况。

  更重要的一点是,韩寒认为约80%的中国罗非鱼目前也许并非产自具备能力进行认证的大规模养殖场,而更多则来自中小规模的养殖户。监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一旦出现养殖不规范、药残超标等事件,加工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韩寒希望通过SFP在海南试行的“Farmin-Transit”项目,建立区域养殖标准,先在自家门口划一道“及格线”。这一想法,韩寒称得到了ASC及BAP的认可和支持。“(ASC、BAP)他们并不认为生产方有了自己的标准就不用他们的标准了,而是愿意积极参与到海南区域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并相信往后更容易帮助更多养殖户达到第三方认证标准。”韩寒说。

  据了解,项目将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最核心和基础的是区域养殖规范标准的制定和落实;第二阶段为行业组织能力建设,具备专职运营团队;第三阶段为影响政策与市场,推动科研的力量及时转换成行业力量等。

  文/本刊撰稿人 陈娈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