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休渔期考虑的鱼虾混养试验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鱼虾,混养
  • 发布时间:2015-02-03 12:20

  考虑到休渔期鱼价较高,且卵形鲳鲹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周期和管理模式与凡纳滨对虾十分接近,笔者即利用休渔期进行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本文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讨论,以期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2014年南海伏季休渔期为5月16日12时至8月1日12时,休渔期一般海捕鱼少,养殖鱼类卖价高。考虑到卵形鲳鲹(俗称黄腊鲳、短鳍鲳鲹、金鲳、红三、红沙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周期和管理模式与凡纳滨对虾十分接近,笔者利用休渔期进行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现将4月18日至7月14日养殖结果整理如下,以期给养殖户一定参考。

  一、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设在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角尾基地,水质条件良好,海域周边无直接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潮流通畅,盐度较高。试验用水经沙滤井用水泵抽至高位池。海水比重1.022-1.023,pH8.1-8.2。混养试验池塘均为圆形水泥高位池,池塘面积9.46亩(深1.5-1.8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排污),6台1.5kW的水车增氧机。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准备

  排干池水,高压水泵冲洗,尽量清除池底残饵、粪便、对虾残体及藤壶等,之后进行太阳曝晒4-5天;检查、维修进排水闸门。

  2、基础饵料培育

  进水时用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加水至1m左右,7天可将基础饵料培好。

  三、苗种选择与放苗

  金鲳苗来自广东恒兴东方基地;凡纳滨对虾苗来自于广东恒兴863基地。

  1、虾苗选择

  肉眼观察:体长0.8-1.0cm,体型健壮,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游动活泼,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流能力强,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生物。

  淡水试验:把100尾虾苗放入纯淡水中30分钟,再放回育苗池水中,侧倒率小于50%,成活率大于90%。成活率高,虾苗优质。

  病毒、弧菌检测:均呈阴性。

  2、鱼苗选择

  卵形鲳鲹鱼苗最好大小一致,无外伤、无畸形,健康。

  3、鱼苗、虾苗放养

  虾苗直接放入池塘。鱼苗在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可用10mg/L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放苗情况参见表1。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管理

  放鱼苗之前,视水中浮游生物多少进行投料,本试验未投虾料。卵形鲳鲹放苗3d后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以提高鱼的成活率。混养前期和中期的凡纳滨对虾不再另行投料,摄食卵形鲳鲹吃剩的饲料、残渣。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鱼体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适口的配合饲料,遵守少量多餐、宁少勿多的原则,选用粒径规格原则是宁细勿大。4、5月份日投料3-4次,6月份日投料1-2次,7月份日投料1次。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料量,一般低温阴雨天少投料,晴天多投料。

  6月15日后,开始投喂虾料。投喂顺序,先投鱼料,鱼饱后,再投虾料。原因是卵形鲳鲹的活动能力、摄食能力非常强,若先投虾料再投鱼料则虾料均被鱼抢食,虾吃不到饲料;加上鱼料为膨化浮性料,鱼的摄食情况容易观察,虾料为沉性料,投料量难以把握。

  2、水质管理

  卵形鲳鲹喜新鲜水质,耐低氧能力差,所以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天加水一次,每次5cm左右。根据水质、天气变化情况,每隔7-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0-20%。每天都开启增氧机增氧,确保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不低于5.0mg/L。

  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均为肉食性,鱼、虾排出的粪便两者都不喜欢重复摄食,因此池底的粪便、残饵较多,底质较差,养殖中后期要每天排污,并视水质、底质情况灵活使用微生物制剂。

  3、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至少巡塘3次,观察水色、鱼摄食和游动情况,详细记录水温、盐度、天气、摄食、鱼病、死鱼情况等。

  五、病害防治

  卵形鲳鲹的病害以小瓜虫病为主,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定期施放EM菌以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10d拌喂VC、蒜泥等1次,以预防肠胃病,改善鱼的肠胃健康,增强消化吸收和抗病能力。该试验期间未发生病害。

  六、养殖效益分析

  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99天左右收获,收获规格:鱼215g/尾,虾52尾/斤。详情参见表2。

  七、小结

  1、经过99天的养殖,养殖成本12009.1元/亩,收入14225.3元/亩,亩利润2216元,投入产出比为1:1.18。利润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卵形鲳鲹上市规格小(215g),且市场价格没有2013年同期高。

  2、卵形鲳鲹对溶氧非常敏感,池塘溶氧不能低于5.0mg/L,所以必须控制养殖密度并配备足够增氧机,以防缺氧死鱼。同时要经常换水、排污,以保持水质清爽,一天排污三次,等出水口水色和池塘水色一致即可。另,本海区海水比重大(1.022-1.023),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加淡水调节盐度可使卵形鲳鲹和凡纳滨对虾生长更好。

  3、卵形鲳鲹和凡纳滨对虾均未发病,验证了卵形鲳鲹能及时去除病虾和死虾,减少虾病发生,以及凡纳滨对虾在控制鱼类寄生虫方面的作用,说明混养可降低养殖风险。

  4、虽混养成功,但利润偏低,可能原因是鱼虾放养密度不合理。笔者认为金鲳密度为2000尾/亩、凡纳滨对虾密度为20000尾/亩的混养效果可能更好,但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文/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农业部南海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廖经球 万程文 张玉麟 杨小立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王庆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