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业老问题,业者提解决之道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石斑鱼,养殖,繁育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08

  2013年全国石斑鱼总产量约为8.24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13.26%,正朝向10万吨的规模迈进。在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之时,相比往届论坛,业者在本届论坛上讨论最多的是制约石斑鱼产业发展的疑难杂症。

  五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林浩然教授联合业内产学研人士在广东中山大学发起第一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共探产业发展,后分别于海南海口(2011年)、福建厦门(2012年)、山东青岛(2013年)举办。

  在历经不断的探索、南北交流之后,由中山大学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及《水产前沿》等协办的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于11月30日又重回到广东中山大学召开。

  行业问题获热议

  据林浩然介绍,2013年全国石斑鱼养殖总产量约为8.24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13.26%,正朝向10万吨的规模迈进。在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之时,相比往届论坛,业者在本届论坛上讨论最多的是制约石斑鱼产业发展的疑难杂症。

  在种苗繁育和培育方面,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书民和海南大学陈国华教授都讲到在全人工规模化育苗领域仍未完全突破,业内采取较多的仍是“鱼海战术”,以量来博成功率。据陈国华介绍,目前石斑鱼苗成活率仍停在5%-10%。“海南省每年生产的石斑鱼受精卵达10吨之多,以目前养殖规模来说根本用不着如此之大的量,但是以目前的育苗水平来说,这个数量又是必须的。”陈国华说。

  再者疾病方面,石斑鱼仍面临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的困扰,尤其是神经坏死病毒、虹彩病毒等仍让人感到束手无策,今年在海南大面积流行的烂身病更是让许多养殖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会上,一位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石斑鱼的参会者称10月份在台湾和海南各买了1.6万尾和2万尾鱼苗,但分别在两个星期内和三天内全部死亡,据悉其今年所买五批苗中只有一批存活率尚高,该参会者怀疑与石斑鱼种质退化和某些流行病毒的变异有关。

  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应用也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指出2012-2014年配合饲料比例从5%提升至10%,步入快速成长期,但目前冰鲜杂鱼使用量仍占到约90%。陈国华教授指出随着石斑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冰鲜杂鱼价格不断提高,养殖成本也不断提高。他希望未来能根据不同石斑鱼品种的营养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饲料。

  新饲料产品的亮相

  以前人工配合饲料多应用于在石斑鱼标苗期和养成期,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单位开始尝试研发和生产针对石斑鱼开口期的人工微粒配合饲料。在本届论坛上,有企业携带着新开发的针对开口期的微粒饲料样品亮相会场,这些如此之细的粉末状饲料引起许多参会者的兴趣。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越群”)董事长洪越群用两句通俗的话点明开发人工开口饵料过程中“从鱼苗不吃到爱吃、从吃不到到吃得到”是两个关键点。根据惠州学院、越群的周立斌教授所做研究,以及越群开发的微囊饲料的应用现状,表明微囊饲料不仅可以在石斑鱼育苗中替代生物饵料,而且相比于轮虫,投喂微粒饲料对水质的影响更小。

  会上,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的李昌辉用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示了公司研发的微粒子配合饲料颗粒在水中具有稳定性好、吸水快、可直接投喂的特点,以及其在澳洲龙纹斑(墨瑞鳕)育苗中的应用视频。据了解,该微粒子配合饲料根据石斑鱼种苗的不同生长阶段,粒径对应由数十微米变至2.8毫米,粗蛋白含量在62%以上(因仔稚鱼对饵料粗蛋白等营养指标要求非常高)。

  青岛赛格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翠红也表示今年公司开发出的开口期微粒饲料已经能很好地替代价格较高的国外品牌仔稚鱼饲料。

  新模式的出现

  养殖模式方面,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良尧指出石斑鱼较名贵,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殖模式,产业很难发展成大规模,相比于效率较低、病害较多、利润薄的传统网箱和池塘养殖模式,应大力推进工厂化养殖。雷霁霖院士对此表示非常赞同,他称在国家提倡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抓住机遇,石斑鱼在北方工厂化养殖中繁育和养殖效果都不错,他希望南方能借鉴北方工厂化养殖推进经验,多些交流。

  会上,厦门新颖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周大沐介绍了引进德国循环水养殖技术所建立的双层立体式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具有占用面积小、全生态自然养殖等特点,目前其主要推广方向为大型科学养殖园区和全自然生态农业水产养殖园区等。从该系统用于龙胆石斑养殖成效来看,总养殖量7000尾/层(系统双层,一层20个鱼槽),总产量为9.45吨/层,换肉率为1.09(最高0.92)。

  海水鱼新品种的开发

  会议现场,一个鱼缸吸引住了参会者的眼球,“这似乎不是石斑啊?”参会者们边拍照边议论着这缸中鱼的来龙去脉。有人说叫黑金鼓,有人说是金钱鱼。论其身价,有人说市场要卖到三四百块一斤,又有人说这是养殖型,不同于野生,卖价如何还得看规模化上市后消费者态度。原来这身带斑点、嘴尖小、身扁平的一斤左右重鱼儿是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简称“明波”)今年5月1日布卵所生产的第一批斑石鲷。该品种是礁石性鱼类,野生资源稀少且不易捕获。明波认为斑石鲷将成为很好的海水鱼养殖新品种。

  据明波武鹏飞介绍,斑石鲷在日韩料理中具有“刺参绝品”之誉,而且还具一定药用和海钓价值。据了解,明波已经攻克其繁育难关,可利用培育的野生亲本进行量化生产,孵化率达70%,育苗成活率达15%。通过“公司+养户”的模式,与山东、福建、海南、天津等地养殖户合作,并意欲通过斑石鲷专业合作社来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自11月26日起,明波董事长翟介明带领15人的考察团从青岛出发,一路南下,分别考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市场。

  文/本刊撰稿人 陈娈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