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漆艺家谢震和他的作品

  • 来源:收藏拍卖
  • 关键字:漆艺家,谢震,作品
  • 发布时间:2015-04-01 13:12

  当代漆艺家谢震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他以具有精神意义的空间,包括器物及空间结构,作为漆艺创作的主题。他的作品通过新表现的衍化,成就另一种纯粹观念性的漆“器”的表现,也同时挑战、混淆了观众在观看漆作的审美判断。它不同于西方低限主义中刻意反手工的概念,其作品在简约抽象的安排中保留了更多个人手感,成为观念性与个人性的结合,使漆艺不仅走出平面、保持媒材本身的有机性,也是对抽象语言的再次发展。

  画家有多种类型。有终生只使用一种媒材、表现一种题材、甚至总是一种风格的;有运用综合媒材、又不限题材、也总在改变风格的;有集绘画、雕塑、设计众才于一身的……有的路子宽,有的路子窄,有的善变,有的守常。

  漆艺家谢震的艺术之路有宽又有窄,有变又有常。所谓“窄”,他从事漆艺至今,在艺术创作中依然坚守着天然漆这一种媒材;所谓“宽”:平面、立体、软体……抽象、具象、人物、花鸟……可谓窄中求宽、变中有常。

  谢震1985年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到苏州漆雕厂做漆工,12个春秋寒暑,从师傅那里学来过硬的手艺,使他掌握了做漆的法度,犹如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功一样,成为他以后从事漆艺的技术支撑。他从漆画起步,出手不凡,他的处女作《月晖》就在1986年的中国漆画展上获奖,成为他以后20年连续探索的契机;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他的漆画《弦叙》(与他人合作)又获大奖;1997年漆画《双陆》又获得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至此,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漆艺的决心。在他的漆画作品中,有一幅名为《天界》的作品十分精彩,它以1∶5的高、宽比例,展现了一个超常的无限宽阔、左右还可以延伸的空间,同时,在画面三分之二的拦腰处安排一条横线,像是地平线,又似天界,构图非常简洁,色彩也很单纯,在金属箔(金、银或铝)上罩本色透明漆,透明漆经打磨后因薄厚不一而呈混沌朦胧的意象,表现了苍穹的无限神秘、虚幻、缥缈、悠远的意境,极富象征意味,漆的本体语言(深沉、含蓄)和画的意境(神秘、悠远)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漆和画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一幅好画,是一幅好的漆画。

  正当谢震连续获奖、掌声不断之时,喜欢尝试的他又想到了“变法”:漆画能否再轻一点?携带方便些?漆画的依附胎体除木板之外,能否还有其他材料?于是他开始了试验。终于利用麻布和麻纤维制成了软体漆画。2002年在厦门举行的首届全国漆画展上,他的软体漆画《潜》获得优秀作品奖;2004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上,他的软体漆画《夏天》又获了铜奖,他的开创性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两幅软体漆画均呈银灰色,使漆画常有的深沉、厚重之感顿时变得轻松、明快、清新起来,若按习惯看法,它们不像漆画,可是它们确系天然漆所为,并尊重漆画的常规制作技法,利用层层金属箔的叠压磨显,最后稍拭透明漆磨显而成,画面于单纯中见丰富。

  在新底板材料伴生的许多想法中,他的触角又伸向了漆立体造型。开始也是以传统的夹纻法作胎,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夹纻法对母胎的过分依赖性,于是试验了建立在传统夹纻法之上的半脱胎半卷胎的立体成型方法,如2002年参加日本石川县国际漆艺展的《笋·重生的双子》、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上参展并获奖的花器《花火》,这一时期的立体作品还有花器《苔绿纹瓶》等,这些作品均以高耸的、立柱式的形式拔地而起,峻峭挺拔、富有朝气,给人以青春向上的感染,摆脱了一般实用性,更多地突出了精神性,无论陈设于客厅、书房或公司的办公室,可顿时提升环境的品位。之后,在成型方法上,他继续思考。比如去景德镇参观,当他看到瓷泥在拉坯工人的手中被慢慢地提起,那么听话和随心所欲,也会联想到漆的成型。利用这些从生活中得到的启发,2002年又试制了以织物徒手成型的漆立体造型方法,如漆立体《布纹系列》,作者在木、水、藤、风等自然物象的启发和感悟下,完成的《经袱变》、《斫木变》、《水月变》、《蔓生》等作品,便极富精神内涵,造型也变得愈来愈自由了。

  谢震称自己的这些尝试是“实验性”的,据我看:无论他的软体漆画或者他的徒手成型漆立体造型,都给我们展现了漆艺的一种新面孔、新形态。在艺术形式多元化、观众口味多元化、艺术的社会功能多元化的今天,他的“实验性”尝试开拓了漆艺表现的新的可能性,扩大了漆艺的发展空间。

  勇于探索、敢于“变法”的谢震,不仅在漆艺的制法上变,也在作品的题材风格上变。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应该还会继续变下去。不过有一点我确信不会变:在接受采访时,当朋友问他身处艺术样式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为何选择漆材料制作,他回答说:“时代的发展尽管有自身的不可逆转……具有7000多年传统的漆材料及其在制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并不是新材料和快速操作所能逆转的。”由此可见,他对漆艺事业的坚定信念。基于这一点,他今后在漆艺的形态上、在髹饰技法上、在制作程序上无论如何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与天然漆长相厮守、从一而终的志向不会变;同时,他顺从漆的本性、尊重天然漆的本体语言也不会变。

  文:乔十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