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购新规降低打新产品收益率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31 16:14
申购新股,俗称“打新股”,是机构投资者赚取超额收益的一条安全通道。由于A股市场素有“新股不败”神话,驱使着大部分机构都愿意动用手中的资金优势打新股。

  不过,这场赚钱盛宴,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将越来越难以享受。

  《投资者报》研究发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申购方向的新规,将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尤其会影响券商、基金、银行管理的具有打新股概念的投资理财产品,而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打新债基受影响最大

  在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前,机构投资者既可参加网下新股申购,也可参加网上申购,这比中小投资者只能参加网上申购,显然具有双渠道优势。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具有绝对优势,使得中小投资者中签概率明显小于机构投资者。

  此次改革明确规定在网下和网上申购只能选其一,这将从制度上使得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在申购渠道上公平化。

  另一个重要改革是对申购资金量做了明确限制。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应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每笔申购的最低申购量;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将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

  由于国内很多理财产品的设计思路是利用资金大的优势打新股,因此,申购资金受限后,这类产品的收益会大受影响。

  《投资者报》研究发现,在公募基金中,改革的实施对偏股票型基金影响较小,影响最大的是债券型基金,尤其是能打新股的债基。

  在市场繁荣时,偏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股票投资的增值,而不是打新股。一些偏股票型基金甚至不愿打新股,因为打新股的资金需要冻结4个交易日,而在这4天里,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或许会远高于打新股的收益率。

  不过,在市场低迷期,如2008年股指单边下挫时,众多偏股型基金纷纷用手中的大把现金参与到打新股阵营中,冀望通过打新股的收益率对冲二级市场的高风险。

  与偏股型基金比较而言,打新股收益对债基的影响显得重要许多。

  历年的数据研究显示,2006年,网上申购新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5%,网下申购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1.37%;2007年,一些打新股的资金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当年年化收益率最高出现在9月份,高达28%,最低为5月份,平均年化收益率3%。

  这样的年化收益率为债券基金提供了超额收益的空间。由于债基在债券市场的收益相对稳定,因此,打新股收益往往成为这类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所在。

  然而按照证监会的新规,申购资金不得超过网上发行量的千分之一,显然,这将限制基金打新股的申请资金量,进而将降低公募基金的中签率和收益率。

  打新银行产品规模受限

  利用资金总量优势分享新股发行盛宴的还有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在发行时就旗帜鲜明地告诉投资者产品定位是打新股。在实施新的新股发行制度后,为了保证收益率,具有打新概念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严格控制规模。

  在2007年IPO火热期间,众多银行均推出了打新股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主要对象是银行的稳健型投资者,因为一般来说,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会高于银行存款甚至与其他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

  2006年和2007年,“中信理财”推出“打新”四大系列十余款银行理财产品。如2006年,推出“双季计划”系列产品,实现的收益均高于预期收益的最高值,其中双季计划2号产品实现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0%。

  2007年,中信银行又推出新年计划1号、新年计划2号、新股申购计划1号、2号和3号等5款专门致力于“打新股”的产品。每款销售量都相当大,如新股申购计划2号和3号销售量都超过了80亿。

  同样,民生银行发行的好运套餐3号销售量也达到73亿。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也发行了不少半年期的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销量都能到几十亿元。

  这些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最高的超过20%,平均收益率约在10%左右。银行理财产品打新股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收益率,主要是由于巨大的资金参与,大幅提高了其中签率所致。

  执行新的新股发行制度后,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大受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大资金的优势在千分之一的限制面前将失去不少。为了应对这个申购规模限制,《投资者报》预计,未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将会限制在更小的规模上。

  券商产品收益率同样受损

  除了基金公司和银行推出了打新股产品外,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在新股发行期间也十分火爆。

  如东海证券旗下首只集合理财计划东风一号、华泰证券旗下的紫金一号、国泰君安的君得利一号等产品,都是打着打新股旗号发行的。

  在2007年末,发行的2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具有打新股功能的有8只。

  此外,信托方面的理财产品也加入打新大军,仅2007年11月,就有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推出10只打新股信托产品。

  它们的火热发行主要是因为享有双渠道申购优势和资金优势,使得这类产品具有远远高于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为典型的低风险高回报产品。

  但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这类概念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大打折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