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收购长丰:不必太看好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31 16:19
在历时一年多的猜测与热炒之后,长丰汽车(600991.SH)终于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婆家”——广汽集团。近日,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正式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标志着广汽重组长丰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不过,在一片赞誉之声中,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长丰汽车今后的发展未必一帆风顺。而以广汽收购长丰为样本掀起的汽车业重组热潮,未必会如期而至。

  挑战中低档轿车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长丰汽车(600991)2008年SUV销售已经遇到危机,早就有意转向轿车领域寻求突破。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则有意通过并购长丰汽车补强自己的SUV车型短板。双方一拍即合,借助于湖南的整车生产资源、成本优势、市场空间,广汽得以实现跻身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的梦想。本次重组可谓二者“双赢”。

  根据本次所签协议,长丰集团将其持有的长丰汽车1.51亿股(占总股本的29%)转让给广汽集团,转让完成后,广汽集团将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

  广汽集团同时承诺,力争五年内在湖南投资(000548)约100亿元,使合作项目形成约50万辆的产能规模,销售收入争取突破400亿元,利税总额50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长丰联姻广汽。“不能说和行业巨头合作就一定能盈利。对长丰今后的发展还是有疑问的,最起码要看一看再说。”国泰君安分析师张欣明确表示,“不能盲目看好广汽重组长丰。”

  张欣认为,按照目前广汽和长丰所披露的收入及盈利目标,未来的单车售价约8万元,单车盈利约1万元,因此可以认为广汽和长丰未来将以自主品牌轿车,特别是中低端轿车为发展方向,而这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极具挑战的领域。目前包括奇瑞、中华等国内自主品牌中低端轿车的发展其实并不顺利,主要体现在盈利方面而不是在产销量方面。如果没有赢利或不注重盈利,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广汽重组长丰后,长丰将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轿车业务,公司闲置的产能将可能利用来生产广汽与菲亚特合作的车型。

  广汽整体上市之谜

  广汽成功入主长丰,也让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变数陡增。尽管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对媒体表示,广汽集团整体上市还是按照原来计划进行,广汽集团收购长丰汽车旨在借壳上市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但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IPO相关条例不允许发行人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而广汽集团盈利能力最强的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集团仅持股50%,只能采用权益法核算。正如外界猜测,广汽集团IPO确实会受影响。

  “不排除今后广汽集团借壳长丰汽车整体上市的可能,广汽可能言不由衷。”张欣称,“广汽集团至少是获得了一个资本市场的运作平台,是否借壳,要看广汽集团IPO的进展。”

  当然,广汽集团第一目标还是IPO。2008年初,广汽选择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JP摩根担任境外承销商,国内联合保荐人则为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再次按照此前的整体上市方案,将广汽旗下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广汽日野、骏威客车以及相关汽车零配件资产一并打包上市。

  而阻碍广汽IPO相关会计问题,有消息人士称,“广汽集团很可能得到政府特批。”

  汽车业重组热潮难起

  今年2月,《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出台,明确了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导向,并公布了“四大(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四小(北汽、广汽、奇瑞、中国重汽(000951))”的鼓励重组名单,这让人们对国内汽车行业的重组潮更加期待。

  “汽车企业的重组最终要由市场决定。除非政府强力介入,近期不会出现汽车行业的重组热潮。”国泰君安张欣表示。

  对于目前传言较多的几个并购可能,一位资深的业内分析人士也一一予以分析。

  首先是北汽集团收购福建汽车。由于之前北汽集团也有意入主长丰,在长丰选择了广汽之后,北汽可能加紧并购福建汽车集团的步伐。据消息人士日前透露,北汽可能获得北京市政府百亿元资金支持,用于国内外兼并重组和自主品牌建设。目前,北汽已组建领导团队,专门负责兼并重组事宜,不仅包括早已传出的并购福建汽车集团,还包括海外收购克莱斯勒。据悉,按照规划,北汽将用5亿元并购福建汽车,剩余资金用于收购克莱斯勒7款车型、1个研发中心、发动机和生产线等资产,以及自主品牌后续建设。

  不过,据该业内人士透露,“北汽和福建汽车一直在谈,而且谈得比较久,但目前并没有大的进展。即使谈成了,预计两家企业的资产评估、处置也会相当麻烦,真正落实还需时日。”

  可能性比较大的还有奇瑞汽车联姻江淮汽车(600418)。安徽省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省份。在奇瑞进入国家鼓励地方性兼并重组的名单后,安徽省政府很快做出反应。5月12日,安徽省公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推奇瑞、江淮、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汽车企业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希望通过区域内联合重组,抢先打造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实现“大安徽汽车”集团梦想。安徽省政府认为,通过奇瑞和江淮的重组,可以做大做强安徽汽车,两家企业优势互补同时又拥有对方所急需的资源,有利于奇瑞汽车的上市改制。

  “这两家企业重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由于江淮汽车(600418)的老总左延安比较强势,重组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进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业内还看好哈飞汽车并购昌河汽车。哈飞与昌河同时隶属于新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体制上,哈飞和昌河隶属于一个大集团;车型上,两家的主打微车系列又基本上由同一个车型底盘开发和衍生。整合后,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业务的有效开展,“中航汽车”的名字曾一度呼之欲出。

  “这个有可能。不过,根据最新迹象显示,中航集团很有可能放弃汽车业务板块。如果国企考核实行‘轻产值重利润’的原则,由于盈利能力非常差,汽车板块被甩出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家重组变数很大。

  张欣认为,汽车企业的重组要谨慎,不要对汽车企业重组期望过高。“大了不一定就强。从‘上南合并’(上海汽车(600104)和南京汽车)的例子来看,至少目前还没有实现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预期目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