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银政策导致民国金融危机 孔祥熙开启“法币改革”终失败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美国,白银政策,孔祥熙
  • 发布时间:2015-04-08 13:16

  1934年6月,美国颁布《白银收购法案》,这一举措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为此,财政部长孔祥熙不得不开启 “法币改革”,但因得不到美国支持,形势极为凶险。无奈之下,国民政府终于向美国低头,美元的地位因此再度进一步跃升。

  《白银收购法案》制造金融危机

  1934年下半年,正集中精力秘密推进抗日准备工作的国民政府,突然发现自己深陷一场生死攸关的金融危机之中。该危机的爆发,固然与日本侵华有关——仅东北海关的丧失,即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减少了1/3——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则是美国在1934年6月通过的《白银收购法案》。该法案旨在抬高国际白银价格,美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白银买主,作为中国主要货币的银元,因之大量流出——自1934年4月至1935年11月,中国的白银储备,从约6.02亿万元,骤降至2.88亿万元(部分流入日本)。

  白银大量流出,直接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金融恐慌。先是银行、钱庄及工商企业大规模倒闭,进而演化为各行业经济的普遍萧条。其中尤以农村所受冲击为最大,可谓全面破败。

  按传统观点,民国农村问题根源在于地主剥削。但耕地价格一路下跌却没有地主愿意接手,已显示这种解释缺乏说服力。与底层知识分子走上“社会改造”的歧路不同,国民政府高层很快就意识到了经济全面凋敝的真实根源。1934年9月22日,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奉命照会美国国务院,表示:“近来……白银巨量流出,令人震惊。……故愿得(美方)一言保证,即美国政府不取可使中国白银再有流出之行动,并与中国合作,……阻止银价高涨。”但罗斯福婉拒了中方的请求。

  罗斯福的婉拒,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提高白银出口税,冀求能够遏制白银的合法出口。但问题是,合法出口虽略有减少,走私出口却越加猖獗,形势仍难以改观。1934年12月,在上海的美国金融界头面人物,甚至普遍预测,若形势继续恶化,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出数月,将全面崩溃。

  至此,除了改革币制——放弃以白银作为货币,发行纸钞(法币)——国民政府已无路可走。延至1935年11月,财政部长孔祥熙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要求银行和个人手中的白银,都必须在3个月内兑换成政府发行的纸币。此事,遂成为抗战爆发前,民国史上最凶险的一场改革。

  美、英、日的利益博弈

  其凶险来自列强(美、英、日)的重重算计。改革币制,虽属内政,但在当日,若无列强的支持,断无成功之理。这种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两大块。以后者为例——若在华外国银行拒绝使用法币,继续以白银支付,不愿将库存白银交由国民政府收购,则法币将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

  列强之中,国民政府最寄厚望者,乃是英国,曾向其请求贷款2000万英镑。英国政府却提出:要获得这笔贷款,中国必须先承认“伪满洲国”。英方这样做,是鉴于日本一再公开宣示独霸中国的野心——美其名曰“日本是维持东亚稳定的唯一领导力量”,希望以这种方式,取悦日本,换取其同意法币与英镑挂钩。故而,英国所派驻华财政专家李滋-罗斯,在来华援助法币改革前,先带着英王的亲笔信去了日本。但李滋-罗斯很快发现,中、日两国均不愿与之讨论“伪满洲国”问题。

  国民政府最不愿求助者,则是日本。对此,日方也心知肚明,故采取了三大针对性措施:1、积极走私白银、加速中国经济崩溃。2、以强硬立场,阻止英国对华贷款。3、在将中国经济逼到走投无路时,引诱国民政府选择将法币与日元挂钩——1935年,日本政府曾多次暗示可以向中国提供贷款,条件则包括:要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中聘请日本顾问;要聘请日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要求中国修订关税以利于日货输入;等等。对日方的上述野心,国民政府高层洞若观火,但无力对抗,故对其贷款暗示,只能佯装不知,“设法避开”。

  美国的白银政策,是国民政府金融危机深度爆发的直接原因。尽管如此,国民政府仍希望能够在法币改革上得到美国的支持。但美方开出的合作条件则是:中国外汇储备存于美国银行,改革由美国顾问指导,新货币必须与美元挂钩,而非英镑。

  国府终向美国低头

  1935年11月3日,鉴于日本所策动的白银走私已使中国的财政金融濒临崩溃,尽管尚未得到美、英两国的贷款支持,孔祥熙仍决定提前启动法币改革。没有贷款,就等于没有外汇储备,没有外汇储备,法币的信用就很难稳定。孔祥熙的补救方案,是将收集到的大量白银,运往伦敦出售,以换取英镑与黄金。对此,英国表示支持。日本则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性措施,除勒令日资在华银行拒绝交出白银、强化白银走私、禁止华北白银南运外,还启动了华北币制独立运动。

  中国获得英国政策支持,在伦敦出售白银,使美国极为不满。作为反制,美国报复性地决定暂停在伦敦市场购买白银,直接导致伦敦银价惨跌,进而使中国的法币改革命悬一线。1936年1月21日,孔祥熙不得不致电美国财长摩根索,承认:“银价下落的直接结果,已到了白银输入有利可图的关头,从而可能破坏新币制”——国民政府本寄望于输出白银,换回外汇和黄金,为法币改革保驾护航;美国此举,不但破坏了国府的既定计划,而且还可能使得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直接冲击乃至摧毁整个法币改革。

  摩根索此举,一箭双雕。其一,白银价格下跌,挫败了日本人在中国走私白银的狂潮;其二,英国政府无力继续协助国府出售白银,防止了中国法币与英镑挂钩。英、日皆出局,国民政府遂只能选择对美屈服,表示“愿在各个方面尽可能与美国政府合作”,为美国利益,承诺“如不先向美国政府提供出售,则决不倾销或抛售白银”,以换取美国政府不再使白银价格继续下落。

  延伸阅读

  孔祥熙是孔子74代孙

  孔祥熙的祖籍是山东曲阜,其先祖孔宏问于明代成化年间到山西太谷做官。孔子家族自乾隆年间之后就一直未修家谱,他们这一支系自孔闻美便未能入谱。民国初年,孔祥熙路过山东济南,结识了与孔府血缘关系较近的八府长孙孔祥勉,请其代查族谱,通过孔祥熙提供上溯几代的名字,查实属于孔氏“六十户”中的“纸坊户”,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4代孙。

  1937年4月孔祥熙作为“中国特使”前往伦敦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在英国受到了王室空前隆重的接待和礼遇。泰晤士报曾刊出一幅漫画,画有一棵大树,旁倚一支蘑菇。英国人在文字说明中自谦道,英国王室的历史与孔子家族相比,犹如蘑菇之比大树。(综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