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的忧与思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小麦,自然灾害,气候
  • 发布时间:2015-06-01 13:36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5-0062-01

  小麦是翼城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余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占六成。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小麦生产的主要受自然灾害气候的影响有干旱、倒春寒、冻害和后期干热风等灾害气候,历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生产中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问题。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令人寻思:

  1 小麦生产现状的忧虑

  1.1 小麦品种“杂乱”

  根据我站2015年对翼城县小麦品种的统计,小麦品种多达37种之多。小麦品种“多、乱、杂”不利于丰产稳产,其主要弊病是:一是不利于因种制宜进行统一的栽培管理,也难以充分了解每个品种的特性,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运用良法,充分发挥良种的优点,减轻或补救良种的缺点,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给假、劣种子的流行开了方便之门,“多、乱、杂”使一些所谓“新品种”、“超级品种”乘机而入,遗害无穷。三是种植品种“多、乱、杂”,甚至一块地里种几个品种,很易因机械混杂、自然杂交等原因造成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生活力下降。有些种子经营单位和农户又不注意提纯复壮,多代种植后往往出现“几层楼”现象,优良品种的种性变劣,增产性能逐渐降低,不但造成小麦减产,也降低了商品价值。

  1.2 农艺管理“粗糙”

  人们对小麦的病、虫、草防治,缺乏统防统治意识。无论是丘陵山区人们对红蜘蛛、播娘蒿、荠菜的防治,还是平川区对蚜虫、节节麦、雀麦、赤霉病等病虫草害的防治。买农药听卖家的、兑农药问邻家的、喷农药看大家的。对小麦病、虫、草防治方法缺乏科学性,不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也不准确地计算兑药的使用浓度。

  近年实施的小麦“一喷三防”工程项目,要经过统计、计划、审批、政府采购等批复。一般不能及时到位,且对平川、丘陵、山区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如物资发放往往在小麦的生长后期,此时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一次施药用来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叶片早衰。单一的配方对防控平川、丘陵、山区虫害各异、分布不均的现象三喷物资难以面面俱到。存在当年农资隔年用的物资“迟到”现象。

  焚烧秸秆现象总是屡禁不止的。在小麦播种或者是小麦收获以后,焚烧秸秆现象总是屡禁不止。焚烧秸秆危害是很大的:首先,焚烧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其次,焚烧极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次,焚烧形成滚滚烟雾、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还有,焚烧会造成片片焦土、破坏土壤结构使耕地质量下降。

  1.3 项目辐射“缺位”

  近年来,各项惠农工程项目的落实,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工程项目的落实,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含量、产品质量方面的促进情况存在“缺位”现象。如:针对十年九旱的不利因素,翼城县从1997年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但人们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冲突和影响,重工轻农意识严重(经营一亩小麦的收益,甚至不及务工一天的薪水)。因此,多年推广却进展缓慢。再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已进入千家万户。按说有了施肥建议卡,地里缺少什么养分、该补施什么肥料,一看就明白。照卡施肥既节约了种田成本,又能提高小麦产量。但是实际上却有一大部分农民在小麦播种时,为了抢墒、抢时早播种。对建议卡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既不在乎节约小麦生产成本,也不在乎提高小麦产量。

  2 小麦生产建议的寻思

  2.1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建设,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进技术指导和项目落实的衔接。

  一方面,要强化行政主导的技术推广机制,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稳定技术人员,配备必要设施和信息网络工具,使技术推广系统与农田农户更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应大力支持和发展非政府主导的多种多样的农技推广与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各项惠农项目中的作用,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托管服务,为劳动力外出家庭的田间生产排忧解难。同时重视实行农民参与式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特别应重视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的技术参与作用;突出发挥农技和农机员在技术应用中的载体作用,抓好农技员的农机、农艺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新技术的重要推广者和实施者。通过技术服务,科学地引导人们对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2.2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麦规模化生产、统一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小麦优质与高产的同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因此,必须加快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加强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稳定农资市场价格,尽量减少投入成本的增加,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另外,应制订鼓励政策,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加快土地集中流转进程,提高机械化作业的程度和效率,实现小麦规模化生产、统一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同时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统一作业和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整地质量和作业效率。实现小麦优质与高产的同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3 “创”与“建”结合,推进高产创建整建制发展,并发挥其综合示范效应。

  高产创建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大举措。高产创建活动是“创”和“建”的结合,“创”是创造大面积高产示范典型,“建”是建设可持续高产综合能力。“创”是标,“建”是本。在前几年高产创造取得较好成果基础上,强化可持续高产能力建设,应以地力培肥、水利配套和高质量农田建设为基础,以高产高效的结合为目标,以关键技术集成和有效到位为重点,由点-片-镇-县逐步推进发展。树立高产高效示范村、示范县典型,切实做好示范典型的定位建档追踪研究工作,总结技术模式、技术条件与实施经验,加大宣传,扩大其示范带动效应。

  靳云 李新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