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新中的设计创新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创新,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4 08:51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主办:《设计家》 承办:简一大理石瓷砖
时间:2015年4月25日 地点:上海新天地安达仕酒店
许晓东女士介绍了本次论坛创办的背景,自2014年下半年后,创新的话题在设计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要以创新驱动带来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设计是创新中的创新,在全民创新的新形势下,设计界关于创新的讨论,有助于设计师们形成新的思路。
蔡楚曦:专注设计,超越建筑
我们AAI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拿的是加拿大的设计牌照,现在主要的项目是酒店、商业办公楼和住宅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项目基本在沿海、沿江一带,合作伙伴主要是酒店管理方和一些酒店室内设计公司。我第一个介绍的是位于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的改建设计,这是一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原主人叫沙逊,现在的产权归属人民政府。我们从档案馆里找到原来的图纸,今天来看,它是一个标准的综合体项目,有购物廊、两家银行、出租的办公楼,顶层还有沙逊的私人住宅,这栋楼是集零售、酒店、办公和公寓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大楼沿外滩一侧有一个入口,沙逊自己的图书馆改成了上海第一个有弹簧地板的跳舞厅,现在仍然存在。中餐厅常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包括两岸的会谈。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和平饭店算是上海对外的一个窗口。外滩和平饭店虽然是五星级酒店,但改建前几乎看不出标准间,配置上也不符合,更像一个招待所,只有沙逊自住的部分保留比较完好。这个项目对建筑师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改造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整个酒店是一个巨大的文物,想做一点设计都要文化保护局审批。在研究这栋楼原先布局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找到一些空间的关系,最后以“丰”字形来设计。我们把原来最辉煌的中庭作为中心,轴线上是一个公共酒廊,背后是老年爵士酒吧。入口处设在南京路上,且设计了一个停放汽车的地方,许多八角的桌椅家具是1949年以前的上海风格。酒廊原本是过渡空间,改动较少,只做了一些简单的精华设计。跳舞厅改建成了酒店的宴会厅,原来的彩色玻璃重新焕发光彩,中餐厅改建成24小时餐厅。比较大的变化是客房,我们将原来的每三个开间并成一个房间,这样可以把空间做成宽面达6米左右的房间,卫浴空间有很多回旋的余地。新酒店还用到了一些环保材料,地面用的竹木地板,如果有穿高跟鞋的女士进来,还能带来一些往日的场景。整个项目改造前有192个房间,改造后是270个房间,耗资4.5亿,预算非常紧凑。世博会期间,整个外滩呈现出一组各具特色的酒店群,经过改造后的和平饭店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项目是去年完成的兰博基尼品牌酒店。兰博基尼家族将其品牌的汽车领域的所有权卖给了大众,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兰博基尼家族只能做一些延伸品的商业推广,酒店是其中之一。项目位于萧山,在杭州郊区,距离西湖15到20公里的车程,自然生态环境很好,有一条比较宽的江,地块的后面部分建成了别墅,前面准备建酒店,就是兰博基尼酒店。我们希望将酒店设计为融入山水之间的形式,但不能挡住别墅的视野。酒店有一条比较清晰的轴线,由于地块空间紧凑,设计理念是小中见大。酒店采用非常简洁的形体,入口最宽敞,以形式感非常强的庭院塑造出功能空间。我们的设计目标是把酒店的品牌价值与自然景观的价值融于一体。酒店注重体验,一般精品酒店有一个24小时餐厅或一个小但有特色的餐厅就足够了。但因为浙江当地民众的消费能力很强,而且喜欢到酒店消费,所以酒店餐厅被放大了,还设计了一系列带庭院的包房作为餐厅的配置。所有餐厅都带有庭院空间,哪怕再小也有一个空间能够看到四季变化,这是我们塑造的就餐空间的体验。水疗区设计得比较安逸,还设计了娱乐空间,包括棋牌、麻将空间,位于水疗区的后侧。屋顶的绿化被细腻地雕刻出来,施工按照方案图进行,很多设备放在侧面的空间里,居住于别墅中的人看到的便是这种场景。我们以场地本身的一棵古樟树做了一个入口空间,落客就在樟树下,通过不同的窗可以看到内外景。客房设计相对简单,唯一的要求是看到湖景,所有房间都朝向湖景。设计师对客房后区关注了两点:人流和货流,并尽可能区分两者。对于建筑的肌理,是希望能将一些地方色彩和新材料融合起来,因此做了一些竹子元素。希望把竹的细节融汇到每个窗户里,就像一个三明治的夹层,在网片和玻璃之间显现出竹子的寓意。所有围绕兰博基尼酒店的设计,都是希望表达一个理念:酒店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城市人群的到访点。
再与大家交流一些酒店的经济指标,过去两三年,酒店业不断往精品酒店或设计酒店靠拢。精品酒店与传统商务酒店的区别在于其投资只有传统酒店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而一些带有很大功能空间如宴会厅的大酒店,其投入都在五亿以上,这是一个趋势。与传统酒店相比,精品酒店前期资金压力小很多,这会成为酒店业主在新经济常态下的竞争优势。
张纪中:设计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
我一直认为设计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设计师可以去符号化,做无数种风格的设计,而不是每做一个设计都是一个色彩,一个手法。我今天带来四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我的设计理念。
第一个项目是武汉的万科润园办公中心,这是一个由三套住宅打通后改建成办公楼的项目。业主是一家投资公司,想设计一个美式风格的办公室。一楼大堂有一个挑空,主要材料是木头和仿古砖,院子有200多平方米。办公室家具全部是定制的,造价是10000/平方米,包括打印机都是美式的。老板的办公室里有吧台、水吧,楼上是过渡空间,家具没有用统一的色彩,总裁办公室设计成阳光房,旁边是一个酒窖,院子里做了一面流水墙。第二个项目是汉口的一家私房菜餐厅,500平方米,也用到了类似于流水墙的设计。一楼大厅是散座,以灰蓝色和木色的色调贯穿整个空间,墙壁上悬挂了很多贵妃醉酒的油画。餐厅针对的消费者是女性,用了很多红色元素,红色的灯,红色的窗帘,灰绿色的墙板。餐厅还设计了带卫生间的包房,色彩是统一的。因为造价问题,餐厅的地板是反着铺的,不同形态的贵妃醉酒的油画一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洗脸盆用了马赛克的设计。
第三个项目是一个400平方米的酒吧加办公的项目,业主是专门代理房产销售的公司,一楼和二楼是酒吧,三楼做办公设计。一层和二层的结构没有改,只加了一个钢瓦,三楼实际是房产公司的简约的售楼部。因为中间沙盘区有十米层高,放灯不合适,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吊顶,铁管涂了黑漆,里面包裹着LED灯。因为成本控制很严,我们当时找到甲方劝说灯是唯一有效果的地方,去掉营销中心就没法用了,于是才保留灯的设计。最后一个项目设计是私宅。女主人是国画系毕业的,对色彩很讲究,男主人是一个音乐发烧友,住宅中没有电视机,客厅里有一个壁炉,餐厅没有餐桌只有一个吧台,色彩比较重,外墙的砖贴到天花板上,地板是做旧的,顶是拱形的。这是都是我画图后定做的,厨卫的设计中我亲自到工厂调了一块色板,台板采用了仿古砖。设计视听间时,我专门派设计师到南京最大的音响设备厂学了三天,设备花了150万。卧室、小孩房间的家具都是我们调色后定制的,阳台上增加了一个天花板,窗户设计成用木头支撑的。
李想:设计创造价值
我是一个专业、专职的建筑师,对于做室内设计,在空间的框架内做设计,其实给了我很大的思考力度。我从来没想过在四面墙或柱子、横梁之间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空间。所以面对一个室内空间,我自然而然地有一点胆怯。但我认为室内空间是温柔的、温暖的,不管它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它与建筑相比是软性的。所以我在做室内空间时切入点不是专注于墙面,也不是专注于天花吊顶,而是专注于空间给人的愉悦感和震撼感。我今天主要介绍三个室内设计项目,分享我以建筑师的身份做室内设计的一些想法。
前两个项目是文化类别的钟书阁一期和二期,一期是2013年完工的作品,当时甲方的要求是最美,我们提炼出书的灵魂作为设计的启发点。一期的空间设计称为重生空间,二楼有一个深色的回廊,一进入空间会看到中间是一个镜子的柱子,吊顶是镜面的,书架是蛋形,我们希望把一种情感物化出来,那就是重生,一个鸡蛋是生命的起点。入口处的设计也是以人的精神作为出发点,我们把书放在地面上,读者用脚踩踏它会有一种敬畏感。很多人走进书店时是小心翼翼的,这是把敬畏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正门口设计成现代的玻璃幕墙,用多国语言将各种物理、化学、数学符号拼接成一面报纸墙,把书中的感觉直接呈现于人们的视线中。这是一种张扬的做法,把书店的内涵完全暴露在外以产生一种感染力。
钟书阁二期是一个扩展空间,中间有一个连廊,原本打算做成一期的延续,但后来站在甲方的角度思考,我们希望二期能提升钟书阁的品牌,因此二期放弃了做一期同质化设计的想法。一期是将书放在地面,二期的设计理念是仰望,希望通过动作提炼设计。穿过中间的大会堂,转角处是儿童阅读房,原先是一间创意品买卖空间,业主觉得小孩比较多,希望将空间改建成与儿童有关的空间。我们希望把地面做成寓教于乐形式的地图,虽然施工很艰难,但结合了画实样的淘宝团队、台湾制作塑胶地板的团队最终做出来了。墙面设计源于小朋友的绘画,他们无法用文字表达,最直白的方式就是绘画,我们摘取了孩子的绘画作品作为设计的图案,有蝴蝶、猫、鸟。二楼空间采用比较复古的元素,希望营造古人读书的氛围。穿过一条通道,还有一个纯白的阅读空间,采用了教堂式的拱顶,希望展示给读者神圣的感觉。
下一个项目没有用重装,所有设计语言都集中在房间的家具上。我们形容这个项目是一个纯白的画板,只要把画板画好即可。我们希望呈现给人的不仅是白布上的一出话剧,更重要的是让现代人脱去浮华体验山水的平静。一般设计师想到山水,就会用山和水做设计,我们的设计中没有山水,反而运用了山水之间人存在的痕迹作为设计点。想像一个平静的湖面,一个人划着一片小舟静静捕鱼,我们将吧台设计成一张非常干净的船,这只船也是我们原创的一个家具,还很应景的雕刻出一支船桨。我们绘制了一些初级模型,通过简单的形体构造营造出一种安静、简单的感觉。大堂入口的一些角落里,我们设计了一些画作,可能是一个树枝,一块简单的麻布拼接出来的画,图案非常简单,形式很质朴,希望通过这种空间创作手法,给人以宁静和愉悦感。
地下一层的餐厅设计采用了船桨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船桨设计成屏风样式。吊顶设计借鉴了别墅高墙上的篱笆设计,我们找到灯具厂做实验,看灯光洒下来的光影效果。客房没有过多区域性的硬隔,只用了一组沙发或桌椅诠释空间的意境。沙发也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它像水的涟漪一般在水中荡漾,我们希望通过它表达水的形态。旁边的椅子像水荡漾开去后的一个水滴,中间的茶几象征千岛湖山水的微缩景观。我们使用了一些小木桶,粗陶罐子打造出既精致又质朴的空间。整个空间材质的对比也体现了现代和原始生活方式的冲击,包括粗麻和墙壁的对比,光洁的地板与原始实木的对比,布艺垫子和稻草纹理的对比。洗手间设计干净整洁,点缀了小竹篓做的灯,从小景处看出我们对空间的希冀,希望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理念。
余微微:跳出设计师的身份来做设计
我们一直在说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汇集了几个设计师投资了一个小项目叫“无舍度假酒店”,在网上流传较广。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设计的,我们没有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这其实是一种改变,也是种创新,设计师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方案,而是跳出了设计师的身份。我们做任何方案都有一个来源,比如做商业方案,设计师具不具备商业的理解能力,是否找到一个有理解商业能力的人帮助你做方案的支撑?项目需要挖掘当地的文化,你的文化修养不够的情况下,你能做出怎样的设计?李想设计的山水,她跳出了山水的概念,把山水用另外一种方式诠释出来,她可能是看了一首诗,从另外的角度找到灵感。我想设计之外的东西是不是更重要?我们总想立面怎么画,布局怎样合理,灯光怎么运用,要达到什么效果,最后发现每个设计师都有一个观念,都不满意。为什么呢?而且我们发现与很多大师级的项目比差太远了。但差的是立面关系吗?不是,差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贯穿项目的灵魂。项目可以与参观者对话,而我们与很多项目之间没办法对话。设计师要从设计中跳出来,要改变自己,而不是陷在设计方案里。
另一点是设计公司的管理。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想分享我的管理经验。举个例子,传统手机执行命令就按上下滑动,左右滑动键,直到找到你想要的命令。传统手机的运行模式和设计公司的管理模式一模一样,总经理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设计大师坐办公桌前喝茶,某些部门都有自己的小帮派,只有部分设计师加班加点地画图。公司机制中上下级关系太明显,就和执行手机命令一样,一个命令从大脑发出,一直按键,大脑思维不停转换命令,时间很长,效果却不满意。苹果手机改变了这个问题,采用滚动模式,仅触摸键就解决很多麻烦。这可以称为完全的创新,颠覆性的创新,导致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将屏幕放大,可视化很强。苹果不光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人内心的需求问题。人存在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沟通和交易。因为沟通,然后产生交易行为。当然不能用贬义的角度看待交易,人如果不沟通,永远产生不了交易行为。我的公司管理没有很多条框把人套起来,什么叫滚动管理,滚动管理就是一个圆,没有最高职位者,也没有最低职位者,实习生可以与老总直接对话,结果是消除了沟通的隔膜。
第三个问题是设计上的创新,设计师一定要去了解其他行业的一些知识。福斯特公司有一点很强,将科技、技术作为项目的推进力,这意味着设计师对科技界的任何创新技术,包括原材料和电子技术要了如指掌,最起码要去摸索,才能将科技融合在建筑设计中,然后产生效益。这种效益能带给公司超强的附加值,比如设计一家酒店,完工后甲方很满意,设计费很爽快地支付了,但甲方经营一年后,本来可以赚100万,去除能源等损耗,只赚到了30万。如果你懂更好的电子产品,更好的原材料,说不定甲方赚到80万,只损失了一二十万成本,甲方会再找你。我希望每个设计师不要陷到设计里,一定要多学设计以外的学科来给自己的设计加分。
交流环节:
胡批修:大家需要站在一个更好的生态圈中进行对话和研究,这不单单是设计师的事情,是很多产业链上的整体服务。我先来介绍金螳螂现在在做什么。金螳螂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型,而是一个平台型、产业链型的企业。金螳螂以装饰工程起家,现在综合了室内设计、幕墙设计、艺术品装饰、标识标牌和专业的灯光设计等服务,相应的工程链包括幕墙、景观、艺术品加工厂等一个产业链。之前室内设计团队有三千多人,比较庞大,之后与HBA合作,加强了境外国际品牌的整体设计力量,这是我们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主链条。再来说创新,所谓创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相对于已有事物来说,如果没有传统作为对照,就叫发明。互联网时代,今天武汉设计师和上海设计师收到的信息量是对等的,唯一的差别是当地一些消费认识形态的不同。创新可能与互联网,与整个信息的梳理有关。现在的创新不该如以往般在传统思维上创新,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模式的创新。
许晓东:创新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设计或设计手法,行业、运营的模式都应该包含在内。现代设计院要上市也是应对现在一些新局势、新经济形式,不局限于风格或技术的创新。我觉得业态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创新,观念的创新,观念创新是最重要的。应对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创新的领域应该有非常广泛的定义。
周翔:做设计也有些年了,一直在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后来发现它是一种复合型的东西,它关注未来,有一种方向性;它需要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建筑一样,设计只是一个表皮,最关键是体现设计师的思想或解决了什么问题。我想请教蔡老师,我们在武汉也有两个老建筑的改造项目,作为设计师,老建筑改造后不仅仅是把它做出来,还希望它能够有一个延续。但很多老建筑的空间意义由于时代的变迁或用途的转变,空间的性质改变了,这种建筑本身是一种再生。老和平饭店到新和平饭店,在经营方面有哪些创新?
蔡楚曦:改造前,酒店有190个房间,900多名员工,不管是客户对硬件设施的体验,还是员工的日常工作管理,都会在运营中造成困难。改建后,房间增加到270间,员工数400多人,是比较标准的配置。除了我们设计的空间外。空间背后的创意在运营上更有意义。在酒店的门边上有一个蛋形空间,有一点老建筑的痕迹,每个周末都会铺上木地板,在那里教大家交谊舞,或者举办下午茶。建筑师也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做了贡献,如爵士酒吧的门设计成不闭合的,因为爵士酒吧本身有点名气,我们希望每天晚上演奏时,音乐可以飘到门外吸引过路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空间与活动是交互的。一些老建筑改造项目就是旧瓶装新酒,基本都是一些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城市才有改建。上海的改建从苏州河开始,以前都是货站,新一轮改建后都建成了艺术馆。改建其实是让空间重新创造一个新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同样一个东西,在于你怎样去诠释,怎样去运用。我们创建一个环境后,使用者在运用中更开心,创造空间最重要的是关注空间背后的活动。
蒋宏华:我想问李想关于最后千岛湖项目软装的问题,事实上甲方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他对软装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判断、分析,并完成软装设计的?
李想:这个项目的转装有别于其他项目的软装,它是特别定制的,承载了一种概念的演说。如果换一个家具我的概念就不完整了,这种情况下就有了独特性和稀缺性,在市场上找不到设计师要求的形象,只能由设计师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甲方就没有办法,只能把话语权交给我们,而且一开始做汇报时,我们就提出工期太急,资金又缺乏,让他将硬装简单做做,出彩的地方就放在软装,找一家厂按照设计师的方式意化出山水的模式。甲方觉得不错,从施工到竣工只用了六个月时间,深化整个家具设计,我们有主导权。当然这是个别案例,如果家装或不是精品、概念型的酒店,我们要想挑软装,话语权就相对比较低。
蔡楚曦:千岛湖项目的业主是怎样的?
李想:业主是我们做建筑项目时认识的,他在千岛湖拿了很多的山,有水,算是一个大岛主。业主为了这个旅游地产项目花了很多心思,对设计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他查了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室内作品,我们通过以前的项目也了解业主的喜好,给他做了一个比较梦幻的爱丽丝梦境的主题,效果图非常炫。剩下四家公司都是新中式的设计,业主对创新有需求,就选了我们的设计。但我们最后没有延续那个方案,还是回归到自然的设计方案,细细思考还是要适合甲方,要有职业操守。
刘涛:李想有西方的学习背景,你觉得东西方文化在设计方面有什么不同?
李想:东西方的设计思想肯定有一些不同,但某种程度上很相似。比如东方讲究因果,这种因果在设计中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你种下什么样的因,得出什么样的果。在西方国家做设计会问很多为什么,因为什么要做这种设计,你要达成什么结果?大学设计训练非常严格,设计的结果必须能回答很多人提出的为什么。这是一个逆向思维,在设计当中要先问自己很多为什么,只要抓到很多合理的因才会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果。中西方只是语言不相通,道理是一样的,只看每个设计师怎样考量。
胡俊峰:我也是从公司员工逐步走到独立创业,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说到创业,最初是没有想法的,想太多可能寸步难行。走出来的意识是一种自我的心态,在公司受到约束了,想法和观点没办法得到发挥,就想走自己的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设计师都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讲,创新可能是追求本我。结合我自己的生活和设计来讲,其实我们的设计也是追求本我的一种发展,只是每个设计师追求本我的程度不同,所以体现的水平差异很大。但是如果一直追求本我的设计,最终的设计会很精彩。真正有思想的设计是很少的,偶尔灵光一闪也会被客户或者很多现实打回原形,这是很纠结和痛苦的事情。所以在未来对待客户时,可能要少一些浮躁,做真正打动自己的设计。今天流行什么风格,明年流行什么风格,可能过些时候什么都不是,只有做自己的设计才是持久的。
柳小飞:我想询问胡俊峰公司设计管理是怎样的?
胡俊峰:我打工时,上海公司、境外公司、港台公司都有工作过,很多公司的管理方式对我这种个性自我的人是一种极大的打击。所以我开公司以后,就立志把我认为不好的东西都去掉。我很向往自由交流的工作室,也喜欢那种氛围。我的工作室很多客户去了之后不认为我是老板,认为我是年轻的设计师,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我在公司也不希望别人叫我老板,不管是毕业生还是资格老一点的设计师,我们都是以项目为主组成一种工作状态,大家以商量的口吻工作。
艾侠:武汉的设计与沿海没有什么区别,可能设计费有差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唯一需要提升的是观念。以后金字塔形的公司可能会消亡,灵活性的联盟公司可能会很火,五千人的公司可能不会存在,但是我们会变成一百个五十人的公司的联合。
胡批修:现在很多团队小型化,你要做一个亿的项目,50人的团队要乘以20或者200才可以做到。这种项目如果单个的大公司就可以做到,现在很多小团队也在逐步往回收。
艾侠:收是可以的,如果专业不能集合,意义不大。比如有景观,有项目管理,各种团队集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胡批修:专业是要考核的,如果再碰到一个水立方项目,如何选择团队?
艾侠:公司抽调经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