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空”轴融合“新旧”建筑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建筑,博物馆,CCDI
  • 发布时间:2015-06-04 09:54

  ——中国版画博物馆

  CCDI悉地国际是一家在城市建设和开发领域从事综合专业服务的公司,目前在国内主要城市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CCDI曾主持设计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等众多项目。中国版画博物馆项目便是由CCDI悉地国际东西影工作室操刀设计。

  中国版画博物馆位于深圳观澜,项目场地内有一组保留完好的“老房子”、碉楼和半月塘,建筑群呈南北向线性布置。基地西侧有座小山丘,山丘西侧是高尔夫球场。这座不大不小的山丘把尺度合宜的人文景观和开阔的自然景观从视觉上一分为二。CCDI通过连接、延伸、开放的设计策略,把人文、自然景观有机串联,打造出为普通市民所享用的公共建筑。

  《设计家》:我们了解到这个项目直到建成才被用作中国版画博物馆,那么最初的设计要求和难点如何把握?

  朱雄毅:这是一个通过国际竞赛获取设计的项目,设计之初其实没有真正的使用方,只有规划审批和建设团队。我们面临的设计困难更多的是基于城市和场所本身各种复杂的制约因素。整体布局明确之后,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在没有使用方的前提下,对设计任务进行细化,梳理出任务书,而空间和指标又有一定的弹性,满足未来使用的不确定性。当土建完成后,馆长方才确定,这时候才明确了建筑的真正需求,这阶段的重点在于布展,如何增加展墙的面积。

  《设计家》:这个项目的设计灵感来自什么?

  朱雄毅:场所的特殊性是设计的原点。场地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客家街”、半月塘和碉楼。我们保留了场地中的这些“客家元素”,并向北延伸为“时光轴”,与博物馆主体呈“十字”垂直关系,重新定义了场地的秩序。折起的架空层空间与南侧的碉楼,北侧的自然山体形成对话,塑造新的场所体验。

  《设计家》:请谈谈中国版画博物馆项目的一些值得分享的技术概念。

  朱雄毅:为了实现博物馆主体的架空公共空间效果,博物馆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桁架结构,通过四个核心筒支撑,最大跨度达60米,室内的桁架支撑体系成为室内空间语言,视觉的重心。架空层的吊顶我们采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反射了周边的环境,消解建筑体量的边界,使它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界面。

  《设计家》:在中国版画博物馆项目中,您如何实现项目预算、企业需求和文化艺术创新之间的平衡?

  朱雄毅:这是一个政府投资的项目,对预算的控制近乎苛刻,但这确实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另外建设方为了“安全”完成项目,对于新材料的使用也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设计家》:作为建筑师,对这个作品您是否满意?或者说还存有哪些遗憾?

  朱雄毅:建筑的实现总是伴随一堆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客家街”目前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因为土地权属问题,南面这块地暂时没有拿下来,“时光轴”空间结构虽然还在,但却没有“强化”,原来设计的主入口,也是这个原因未能如愿,他的实现有赖未来征地的进展情况。

  《设计家》:您在CCDI设计了多个文化建筑,对于这个建筑类型,您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朱雄毅:文化建筑最大的问题是活力问题和运营问题。设计与真正的使用脱节,导致文化建筑仅仅变成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缺乏持续的“生命力”。文化建筑应该与商业、产业联姻,呼唤有经验的“文化运营商”。

  《设计家》:中国版画博物馆是一个融合了“新”“旧”建筑的项目,您认为“新”“旧”建筑的融合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朱雄毅:新与旧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今天是时间的延绵,往后看是历史,往前看是未来。同时,时间的载体需要“物证”,需要有“空间”来承载。深圳的历史不长,但是对待有价值的老建筑却也需要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仅是保留一个构筑物,还应该让它具备一种持续的生命,在新一轮的生命周期中承担新的角色。

  《设计家》:请简单介绍您近期完成的其他比较满意的项目。

  朱雄毅: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和版画博物馆是同一年的作品,虽然功能迥异,但在思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个在高密度城市区域的项目,解决片区核心配套及产业办公用房功能问题。设计通过贯穿东西的空中连接体,塑造了一个“立体城市”的概念。首层是贯穿东西,符合南方气候特征,有顶遮阳的的城市公共空间,串联的西侧高密度城市区域与东侧公园的开放绿地系统,多样的功能塑造的丰富的街道生活。三四层的连接体作为另一种院落办公模式和配套空间空中连接了各栋塔楼使园区成为整体。连接体以上的平台空间过滤了城市的机动车系统,成为漫步的空中绿化平台,是城市健康生活的体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