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机制下的个性化酒店设计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酒店设计,室内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6-04 09:05

  ——访达克米勒欧曼事务所

  ERIC D.ULLMANN

  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因为激情走上了室内设计的道路,在设计过程中,Ullmann先生以独特的空间视角睿智地分配空间、雕刻线条。作为生活式设计事务所达克米勒欧曼的总裁,他综合了多年环球旅行时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时尚的敏锐触觉,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设计方式。Ullmann先生居住在上海,管理着60人的办公室,同时还管理公司在香港的办事处,以及最近与一间总部在柏林的艺术顾问公司建立的合作关系。

  达克米勒欧曼公司创立于1989年,从专业从事酒吧和餐厅设计开始,逐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酒店业室内设计公司。公司在美国和中国均有全面运营的设计团队,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包括从美国到加勒比海、再到阿联酋、亚洲以及印度。

  3月下旬,“中国设计精英考察之旅”再次相约春天,如约举行。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多位计师在《设计家》杂志与简一大理石瓷砖的组织下,走访业内知名的达克米勒欧曼事务所进行参观、考察和交流对话。在独具格调的办公室里,达克米勒欧曼上海办事处设计&运营总监王奇、商务发展经理张功侃和来访设计师们介绍了公司全球范围的概况、坚持的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并聚焦业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就酒店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精品酒店设计之要点、行之有效的设计流程管理与运营成本管理等,展开了深度对话。

  从超五星到精品酒店,追求个性化设计

  《设计家》:能否介绍一下达克米勒欧曼的概况和设计理念?

  王奇:达克米勒欧曼总部在美国,现在公司在全球有6个办事处,人数不到200人,仍然不是大公司,我们更注重的是设计的特色。到中国来是因为拿到一个澳门威尼斯人的项目(赌场酒店、餐饮),业主要求我们到亚洲设办事处。现在中东、印度、美国等地都有项目,上海公司承担了公司全球各地的效果图制作,相比之下中国制作效果图成本较低,而且做起来快。在上海的办公室一直维持在70人左右。我们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每个项目都不一样,都是特别的设计。一方面,老板兼设计总监是美国人,他很少处理行政工作,90%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设计。我们设计了杭州的J·W万豪、郑州的J·W万豪,但两个酒店的设计风格完全不同,每个设计有各自的特殊性。曾有一位业主说之所以找我们设计就是不想找到一家公司,做出来的设计与它五年前、八年前做的差不多。另一方面,老板是建筑师出身,但从事了多年室内设计,他读书时的专业与古建筑改造设计有关,曾在巴黎、美国和中国做过类似项目。其中一个是ART-DECO风格的上海扬子朗庭酒店。另一个是正在做的上海瑞金宾馆,它是英国殖民地建筑风格,最早建于1890年代,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那里结婚并居住过半年多,是一个保护性古建筑。

  总的来说,公司的特色是对每一个项目都有不同风格的设计。正在做的一个千岛湖项目,甲方是绿地集团,酒店的建筑是徽派民居的样式,甲方希望做成中式风格。为什么找外国人来做中式风格?因为甲方想要不一样的设计。最后,我们的设计里很少用中式元素,有些内部空间找不出一件直接“拿来”的中式的东西,但整个风格确实是中式的。

  《设计家》:请谈谈贵司观察到的全球范围内酒店设计的一些趋势?

  王奇:从全球的角度说,中国和中东的酒店是世界第一流的,目前在三亚有中国很好的酒店。除了中国和迪拜,世界上其它的酒店比较少有更好的。美洲有几个,但是不太多,在迪拜也没有很多数量的高端酒店。但在中国,一个海棠湾就有32家酒店,三亚有5个湾,不只海棠湾、清水湾,每个湾都有好酒店。从造价的角度说,三亚、丽江、西藏的酒店造价会高一些,北京、上海、深圳的造价也会高一些,其次是二线城市,如南京、天津等,越往下造价控制得越紧。

  前几年公司设计超五星酒店多于五星、四星级酒店,但近两年设计精品酒店较多,四星级酒店市场上也越来越多。年后业主询问报价几乎清一色都是四星级,而五星级的仅有一家。由于我国政策经济下行的压力,业主开始做四星或精品酒店,不再追求五星级酒店,并且更注重造价的控制,这是国内酒店业的趋势。

  《设计家》:能否请您谈谈酒店设计和地域的关系?

  王奇:这个问题可以与另一个问题一起回答,我们也经常被业主问到酒店品牌的差异性问题,比如万豪酒店和喜达屋酒店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说,三十年前它们有区别,万豪偏保守,有更多古典元素,喜达屋更现代、时尚。但是今天,喜达屋、洲际、万豪这些品牌几乎很难这样去区别。也许在色彩上稍微有些区别,有一些品牌之间甚至连色彩都没有区别。近五年来,四大酒店品牌之间很难找到区别。你到西安这样文化特征比较鲜明的城市去看几个品牌的酒店,会发现它们都在体现地方特色,或者都“没有特色”,都是高端酒店的做法,很难说出品牌的特色。所以,我们一般会告诉业主,酒店管理集团在管理方面确实每家略有不同,但从项目的室内形象来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性。

  《设计家》:您在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配合方面有什么特别体会?业主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求?

  王奇:可能今年开始,业主希望建筑和室内配合更紧密些,会更早地找到室内设计公司,在建筑设计时就让室内设计师介入。以前业主都是建筑建得差不多,结构封顶了,才找室内设计师。从这个角度说,室内设计师做的和旧房改造没什么大区别。将来建筑和室内结合会更紧密,设计师需要对水电暖等知识有更多了解,设计更仔细。

  《设计家》:能否谈谈节能环保的趋势?

  王奇:这两年遇见的业主,都会提到节能环保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对绿色要求越高,成本就越高。刚开始业主提了很多这方面的需求,但谈到投资就都缩回去了。真正花很多钱做这种设计的业主,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碰到过一家。

  《设计家》:能否谈谈达克米勒欧曼近期的主要项目?

  张功侃:达克米勒欧曼DMU十年前开始进驻中国市场,目前的项目以品牌酒店、精品酒店、度假酒店、餐厅、主题娱乐、赌场、会所及服务式住宅&独栋家庭住宅为主。与我们合作的品牌包括喜达屋、洲际、卡尔森、万豪等。Eric Ullmann先生是DMU中国办事处的总裁兼设计总负责人。Ullmann先生以其独特的空间视角睿智地分配空间、雕刻线条。作为生活式设计事务所达克米勒欧曼的总裁,他综合了多年环球旅行时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时尚的敏锐触觉,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设计方式。在全家移居到亚洲后的近十年中,Ullmann先生在亚洲地区树立起了公司的影响力。

  王奇:第一个项目是去年开业的郑州J·W万豪酒店,建筑设计是SOM做的,以塔的形状来演绎中原地区的一些传统。室内运用了一些当地元素,在标准客房、大宴会厅等设计中有呈现,水晶灯不是传统做法,还有一个非常高的中庭。第二个项目是位于上海的扬子朗庭精品酒店,这家酒店解放前在上海就已经很有名气,《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就是在那里唱红的。它原本有200间客房,改造后变成了98间,在很多节点、详图做法、家具选型等方面都是修旧如旧,与上世纪20年代的ART-DECO风格一致,同时在细节上更接近于上海而非美国的ART-DECO风格。第三个是位于迪拜的瑞享BATTUTA度假酒店项目,这个项目的造价稍微高一些,它有明显而强烈的阿拉伯装饰风格。第四个项目也是去年年底开业的一家万豪酒店,叫ACHotel,目前这个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它是一家精品酒店,建筑完全是古典式的旧建筑,但室内完全是当代设计,几乎没有任何古典元素。

  目前,我们手里正在设计几个超五星级酒店项目,其中一个是济南的丽笙蓝调。这个品牌目前在国内大概只有两个,已开业的有一个。另外还有两个正在设计的酒店:J·W和上海瑞金的洲际酒店。后者的设计要点是既要表现出酒店的奢华,又不过于张扬。还有一家位于天津的精品酒店,它原本是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建的厂房,现在市中心的工业项目搬走了,业主要把这座建筑改造成精品酒店。我们的目的也是做当代设计,同时表现它的特色,有一些工业风格。

  我们公司目前的项目是以酒店为主,大概85%、甚至90%的项目是酒店,目前手里的8个酒店项目中有3个是超五星,两个五星,还有一个在南美的度假村、一个位于印度的喜来登,以及在安徽的一个福朋。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郑州绿地和J·W万豪酒店。万豪酒店项目2003年开始设计,直到去年才完工,虽然历时很久,但是非常成功。现在国内最大的旅行网站上,郑州的酒店里面它排名第一。万豪的管理方也非常满意。这个酒店是我们为绿地集团精心打造的,引入的品牌是万豪集团中的“贵族”,超五星,去年7月底开业,后来成为万豪集团2014年新开业酒店中的最佳酒店。

  对话:室内设计如何与建筑设计互动

  孙铮:我想了解设计精品酒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从哪里切入?精品酒店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王奇: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做过几个精品酒店,设计本身是上海公司做,但软装设计师是为了上海公司而在美国招的。现在的业主认为精品酒店是四星级不是五星级,但他们对酒店设计的要求更高,同时在造价方面要求比前几年做五星级酒店低。我们总结出两条经验:第一,精品酒店投资越低,设计难度越高。为什么?因为设计要有特色,设计师的难度就增大。如果业主舍得花钱,设计师可以用好材料,可以设计大空间,设计就好做;如果业主既要省钱,又要做好,难度自然就增加了。第二,每个酒店都要有“地方特色”,“地方特色”的涵义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地方特色”指上海有上海特色,广东有广东特色,北京有北京特色……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同质化,要求设计更善于挖掘地方化的元素,比如位于西安碑林地区或清真寺地区的酒店,“特色”和“地方化”的表达就不同。

  我们在千岛湖设计度假村时注意到:1950年代,为了兴建新安江水电站,淳安两座古城被水淹没,现在人们乘船还能看得到水下的古镇。我们把淹没的世界,逝去的村落,作为酒店的特色。所以在艺术品的选择、室内外空间的设计上,引入了这些元素,这之前没有人设计过,绝对是地方特色的体现。如果只是表达整个上海或石家庄的特色,那就没有特性了。最好能做到让设计只能用在一个地方,甚至隔壁街上都不能做同样的设计。

  郝卫东:目前我司也有项目是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起做,所以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你们在做郑州万豪酒店时,建筑设计方SOM与业主签的合同里已经把设计的深度、公共空间等写进去了,细致到这种程度。那么你们与万豪的合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王奇:像这样的新建筑,室内设计基本上在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后就开始介入了。我们老板本身是建筑设计出身,他也会向客户提出希望在建筑设计方案差不多确定时介入,这样我们对于室内空间规划的经验可以发挥作用,最后达到更好的效果。

  郝卫东:设计过程中你们与SOM之间的互动多吗?你们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会落实到他们的方案里吗?

  王奇:我们觉得理想的状态是:室内做方案时,建筑做扩初;建筑做施工图时,室内做扩初。与SOM的这次合作有些不一样,因为SOM的团队对酒店设计很熟悉,对万豪品牌也很熟悉,我们有沟通,但并不反馈太多意见。比如我们会提出想把什么东西做进去,请建筑师不要忘了。因为每一层、每个角上都要放一幅很大的画,而且画的内容是郑州的某个特色,需要有点空间可以让客人看见这些画。

  具体情况也要看开发商。一般来说,之前做过酒店的大开发商有经验,在确定建筑设计时就会开始寻找室内设计公司,他们知道这样整体的设计会有更好的规划。但对一些之前没做过酒店的小开发商,他们会把室内设计后置得很晚。一方面,从成本上看,后期再介入对我们来说成本更低。设计公司的成本主要在于人员,时间一长,管理方、业主方的人员不停更换,相应地会造成很多事情的变换。如果整体建筑差不多建好了,可能整个项目我们只需花费两年时间完成,万豪这个项目我们差不多花了近六年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较早介入,这对我们把控整个项目的设计有利,可以把作品做到我们想要的样子。两者都有利弊,需要平衡。

  设计公司的决策、运营机制和施工质量控制

  郝卫东:公司内部的决策机制、流程等是怎样的?

  王奇:概念、方案、扩初、施工图,这就是流程,每一次都要做业主汇报。有一点是我们和国内很多事务所不同的,就是软装在概念期就介入。软装和概念同时开始,色彩、材料、灯光等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整体中,而不是将硬装和软装割裂开来。我们非常重视软装和灯光的效果。在做前期方案时,软装设计总监和空间设计师会共同探讨。开始可能有十个不同方案,有一些发散。当然如果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全公司开会时会将年轻人的不同想法都贴出来讨论,可以同时挑选两三个好的想法继续深入。

  我觉得我们最强的优势在于,老板自身是设计师,专注于设计,每个项目都亲自参与和把控,老板更注重做出好作品,而不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来对待项目。老板会要求项目一定要做施工图,这样才能把控最终的产品。

  孙德峰:能否谈谈贵司业务的来源?

  王奇:我们的项目有一半是酒店管理公司介绍的,有25%到30%是业主通过建筑师介绍的,还有25%左右是我们自己找的。

  孙德峰:有没有遇到,要给开发商推荐管理公司的情况?

  王奇:有,但很少。我们在珠海刚签了一个酒店项目,业主就问我们有没有合适的酒店管理公司。现在大业主会直接找大的酒店品牌,小业主会考虑找小一些的品牌。我们在行业里做了近30年,他们想得到的品牌我们都有联系。

  孙德峰:前两年感觉到经济发展发展非常快,但是这两年,尤其去年,各方面都感觉有点吃紧,贵司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王奇:去年并不是酒店发展变慢,而是酒店数量更多了,但顶级品牌更少了,现在仅锦江酒店就有很多家。很多国内管理公司都在做一些低端品牌的酒店,即便洲际也劝业主不要做超五星、五星级的酒店。我们有一个建筑师介绍的项目,业主要做华尔道夫酒店,但喜达屋酒店管理方劝他们做艾美酒店。毕竟华尔道夫酒店要求每平方米投资1万元左右,艾美酒店每平方米大概六七千元。做了华尔道夫酒店,市场又没那么大,多少年才能赚回投资?从这个角度说酒店管理集团也有压力。

  孙德峰:酒店管理公司要出市场分析报告,看多长时间能赚回投资。

  王奇:是的,因此有些酒店管理公司会劝业主不要做高星级酒店。但有些业主认为,建筑本身是当地第一高的,顶楼不放一个顶级品牌酒店怎么行?

  张功侃:前些年这样的观念很强,原因之一是政府可能对开发商有要求,在拿地的同时须建一个星级酒店作为配套设施……但这两年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了。

  孙德峰:在酒店施工过程中,如何把控方案实施的质量?

  王奇:从三个方面把控:第一,施工图一定要做到位,不能只做90%,一定要做到100%。到位是指两个方面:图纸本身和软装、五金、卫生洁具等材料都要到位。施工单位肯定有一些地方不会100%按照施工图做,如果施工图中有一些不明朗的地方,就更有理由做得不一样。第二,施工单位,各供应商,固定家具(包括活动家具)都要有大样图。我们在与业主签合同时提出要审大样图,虽然成本高一些,但一定要派专人审大样图。第三,就是跑工地。我们的经验是,只要图纸到位,施工图材料样板到位,虽不用每天待在工地,但是一个星期要去一次。而且跑工地的人要有点经验,能处理工地上的问题,尤其水暖电方面的问题。

  孙德峰:管理和设计似乎是一对矛盾体,老板一心做设计,谁和老板沟通经营管理问题?很多组织都提出过,设计师管理企业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贵司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王奇: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有一些经验,对设计很熟悉,如果项目经理不懂设计,只盯着钱,大家会很难沟通。另外,一个项目经理不一定只管一个项目,他可以管几个,甚至一年管三个项目。国外公司和中国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国外公司用小时来管理项目,一个项目花多少小时来完成。

  另外,老实说,肯定每个设计公司都有赚钱的项目和不太赚钱的项目,所以碰见赚钱的项目就稍微多赚点,碰见不太赚钱的项目只能少赚点。但我们公司最注重的是项目的质量,如果一家公司出几个不好的项目,在行业里口碑就不好了。当然,很难做到所有项目口碑都很好,总会碰见一两个项目配合不好,或者施工单位做得不好,但我们作为设计师要想办法把每个项目都做到最好。

  孙德峰:按照这种项目经理的制度,公司在接到一个项目时,是否有一个对项目成本的评估体系?

  张功侃:一般外资公司主要通过(设计人工)小时来控制项目的成本,我们公司也是如此。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团队来负责对接,项目在每个阶段用时多少,这个信息我们会给到项目经理,每个阶段结束前项目经理都要去平衡工作量和产出。

  张迎军:是不是说,公司接了项目后交给一个团队去做,然后给团队一个时间限制?

  王奇:我知道有些公司的团队要做到特定项目有多少回报,但我们公司目前不是。举个例子:有一个项目我们只有用1.5万个小时做完才能赚钱,而项目的方案设计要用300到400个小时,方案做到一半发现已经用了250个小时。我们每两周开一次会,这时候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提醒设计师还有哪些没有完成,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业主的原因,还是其它原因。我们曾遇到一个项目,每一阶段业主都是一次通过,最后完成时间比我们预计的时间节省了很多。这种情况下,老板也会考虑是不是要放慢脚步看一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精细一点?项目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每个项目我们对待的态度都不一样。

  还有一个三年前签约的威斯汀酒店项目,以前做过一个方案,中间停下来,去年又做了一轮设计方案,又停下来,今年下半年又会开始设计……这种情况下时间拉得很长,而我们三年前做的设计可能到明年就会过时,要考虑将以前做的设计做一些修改。像这样的项目赚钱会很少,甚至不赚钱,但不能因为不太赚钱就不把项目做好。每个公司都有这种项目,赚钱可能比较少,年终时就要考虑怎么补偿。

  孙德峰:这种情况与业主谈合约时,怎么考虑这些风险?在合同条款里有没有显示?

  王奇:有些可以写进合同,有些则很难。有的业主很好说话,对于三年前签约的设计,现在还没有完成,我们提出追加一些设计费,双方商量,我们说加十块,他说只能给五块,最后协商下来他付了七块五。有些业主很难商量,我们说加十块,他说只能给一块。怎么办?我们也就说算了,给我两块也行。而且我们总要给业主解释,这不是为了多要钱,而是为了把项目做好。如果完全亏本给你做项目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为了项目好才这样。

  许晓东:一般贵司做四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收费标准是怎么样的?

  王奇:这与业主对项目的投资和定位有关,有时候我们做一个四星级酒店,虽然是四星,但是旗舰店的标准,我们差不多会按照五星级的标准来设计。收费方面,要看酒店的品牌和规模、功能等而定,一般在300到800万之间。这个问题很难简单说清楚,比如一个五星级酒店3万平方米和五星级酒店5万平方米,收费肯定不一样。而且我们不按面积来收费,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大的建筑体,我们还是要针对个体的项目,空间主要的功能和业主所期望的设计的复杂程度来决定收费标准。同时,与业主方的沟通很重要。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遵从客户的某些想法和意见,但又不能完全听从客户的想法,必须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业主有时要求很离谱,有时要求不太离谱,但离设计太远。我曾遇见一位业主用三星级的投资,要求设计出五星级的效果,我告诉业主这在现实里不可能实现。如果脚踏实地做事情,就得承认花三星级的投资做出来的酒店是三星级的效果。如果我把酒店大堂和宴会厅做成四星级的效果,那么客房在三星级里感觉都是差的,因为钱用到别的地方了。

  在项目前期,业主方可能对设计提出要求,后来因为成本和工期压力,再加上施工方尽量简化施工,业主方就会把我们设计的东西改得更简单,怎么容易怎么做。这种情况,我们作为设计方必须有所坚持,不能完全听从客户和施工方的要求,否则做出来的效果离我们原本的想法会很远。

  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慢慢教育业主,让他知道设计是做出来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给你变出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告诉业主怎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怎样的空间才是好空间。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人,在这个国家有这么多机会,有这么多项目,在这个行业里这几年设计师、设计公司不赚钱的很少。我在美国待了20多年,这些年美国并没那么多项目可做。

  采访:《设计家》 整理:王小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