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设计、管理与品牌建设的“三位一体”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设计,管理,品牌
  • 发布时间:2015-06-04 09:13

  ——访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

  连自成J.KLien

  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设计总监

  英国De Montfort大学设计管理硕士

  连自成先生出生于台湾台北,专执于室内设计多年,后深造于英国De Montfort University并取得MA Design Management设计管理硕士学位。游学英国期间,游历欧美各国,深受欧洲深邃的文化生活的熏陶,为设计的创意思源和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转至上海,继续执着于室内设计的行业,并与各大房产商屡创精彩的设计佳作。Mr.连多年的室内设计经历,其专案分布海内外,从豪宅、会所、酒店至大型商场都有知名业绩及奖作。

  从2000年至今的15年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到理性回归的阶段,也是台湾设计师连自成在上海创立的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从起步到不断成熟,建立并拓展品牌的阶段。2015年阳春三月,中国设计精英之旅(石家庄)活动走进知名事务所环节中,来自石家庄的十几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代表,走进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位于上海古北简洁现代的办公室,在此,品牌经理朱婷向石家庄设计师介绍了公司目前的业务范畴,坚持的理念以及未来的品牌运营、设计师培养计划,设计总监连自成以大观·自成在大陆市场15年的设计实践,清晰地折射了中国房地产设计市场的演化过程。连自成坚持品质的设计理念给石家庄设计师留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还分享了目前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采用的管理模式,将流程系统化,以及在标准化流程下激发设计师创造力的方法:以头脑风暴式会议鼓励包括助理在内的所有人提出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设计概念,让项目更有效地进行。在设计师普遍关注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应从创意、思考、目标、责任、激情、社交能力等方面培养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交流环节,石家庄设计师孙铮、郝卫东、张迎军、孙德峰、袁英飞等与连自成就品牌塑造、项目落实、团队管理等方面展开细致交流。

  建立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设计家》: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大观·自成国际设计擅长的项目类型与风格特点?

  朱婷: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事务所由台湾设计师连自成创立,在上海成立已经超过十五年,设计范围包括五星酒店、豪宅、会所、精装修样板房、商业空间。连总监在设计领域有自己的风格和定位,以精装修为出发点。考虑到这些居所是人们长期居住的,所做精装修绝非是那种视觉性的设计,而是通过每一个动线的设计、每一个细节的考量让居住者能感受到细致的关怀。所以这也是大型地产集团跟大观·自成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

  设计风格方面主要分为大都会、新古典、新东方、新法式四种类型,因为专注市场定位比较精准,所以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作为一家台湾设计公司,也希望能在大陆保持公司的设计本质,以创意、创新的主轴,保持自己特有的风格。就像做奢侈品一样,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和可识别性。这四种风格不会一成不变,结合市场和潮流而前进。同时,公司注重个性定制,从建筑感、文化理念、时尚及艺术出发。

  我们的项目基本都在上海,由连自成总监主导设计,他坚持做精品的理念,做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近期主要作品包括,与复地集团合作复地御西郊会所和样板房。通过沟通与探讨,和甲方讨论未来的趋势,市场定位在两三年之后,最后达成一致;与长期合作伙伴宝华集团合作的一个别墅项目宝华海尚郡墅,新东方风格,设计的挑战是处理地下室的空间如何考虑自然光线的运用,不会让人觉得身处地下空间;另外与绿地集团合作的海珀璞辉售楼处,是现代东方风格,它地处大学城,受周围的环境影响,甲方希望做一个更具人文化的概念。我们将其做成新东方风格,在整体环境上,木质、山水得到运用,还将书法等元素引入其中,很契合“东方书院”的主题概念,跟楼盘的定位是相符的。这些都是市场反响非常好的作品。

  《设计家》:近期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朱婷:公司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的构想。预期在两到三年之内,将大观·自成拓展成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分品牌。大观·自成针对高端市场,负责空间设计,大观·茂悦由公司一个部门发展起来成为高端软装品牌;大观·展茂,将会更多地负责全国性的室内设计项目,这些城市需求的风格不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更加有弹性且适应其市场。相对而言,大观·展茂会更灵活些。两者在风格上有所区别,总的来说,核心价值观是以大观自成来倡导的。在VI系统方面,公司也给予重视,希望做到更专业,各品牌区分更明确。

  《设计家》:贵公司为何要强调品牌建设?

  连自成:公司现在主要关注三部分,第一个是管理,包括商务、内部行政等。第二就是设计,这也是核心部分。首先概念和方案要做好,然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包括施工现场的监控等。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挑战,那就是建立品牌,因为建立品牌才能够让一家公司稳定下来,才能把作品的魅力散发到各个角落,或是说变成设计过程中的沟通能力……所以请专业领域的人来协助,朱婷是在意大利是念品牌管理的,观念和我比较契合,而我在英国读书时也学习了市场营销的课程,内心多少有一些这方面的观念。管理、设计、营销这三块是我们都要做好的,我们也尽量让专业的人员专人专职去做。

  《设计家》:品牌经营和维护上有何举措?

  连自成:做品牌建设这一两年里,整个过程就是在找自己,去反问自己:公司的特征是什么?你是谁?在市场的定位在哪?未来要走向哪里?不断地讨论品牌方向,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其实公司有段时间跟媒体比较疏远,因为我觉得那时候公司有些名气后,浮躁是不可取的,应更专注地把作品做好。

  对于设计公司,人才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品牌推广出去之后,可以为公司带来优秀的设计人才,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品牌对于我们发展分公司也是很重要的。

  至于公司怎么经营这个品牌,我觉得首先是要有一种态度吧,因为在去年,整个室内设计界好像变成了一个很大的秀场,“大师”满天飞。我们希望在乱流之中还是要坚守自己,不要随波逐流。我觉得自己的设计生命,至少在50岁之前,还是要专注于看图、讨论设计,我的热情在这上面。可能等到年龄再大一点,会多参加一些对外媒体活动,我认为设计师也要去规划自己的年龄段,以及要去做的事。

  说到做品牌,现在有很多媒体及设计平台,要懂得怎样去分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推广方式。

  找寻市场和设计师自身的平衡点

  郝卫东:我自身作为一个建筑师和设计公司的领导者,可能跟您的角色也有些相像。您说有一个使命,要成为一家优秀的设计公司。我们也有一个使命,就是要做中国可持续建筑的践行者。您设定的一流设计公司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能分享一下您对使命如何落地问题的看法?

  连自成:一个设计师首先是加强自身的修养,再慢慢把设计理念扩大到公司层面,让所有人一起参与。但是,这个高度又是阶段性的,是慢慢达成的。设计师首先要把设计做好,进而带动其他设计师的发展。在设计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公司也会随之一起成长。所谓好的、优秀的设计公司,需看怎样界定。设计公司还是应该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我的方式是,先去想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而这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比如说,年轻时,我喜欢造型比较强烈的设计,追求形体上的如体量、线条的力量……随着年龄增长,就关注到更细微的部分了。室内设计并不像建筑那么硬,可以从各个角度看,也可以从时尚的角度去了解。于我而言,我可能更喜欢有大体量框架的空间,细节的部分跟日常生活和时尚相关联,追求某种品位,抓住某个味道——从电影的角度,或者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思考。

  我觉得所有的优秀设计,有设计师的认同,也有第三方的认同,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当然,可能有时候会相反。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设计师自身的认同。每三年到五年,我会做一个大的调整。室内设计有一种趋势,大概五年会有一个大的改变,那就跟着国际潮流趋势的方向去调整自己的设计。

  郝卫东:刚才朱小姐介绍说大观·自成的几种风格,项目上以现有的样板房和会所为多。实际上,现在我们还是需要通过一些公共的建筑和场所,去鼓励和教化人们懂得并享受高品质的空间。未来在项目的选择上,你们会不会选择一些民众化的公共空间设计?

  连自成:都有可能。作为一个设计师,面对新的空间类型时会有一种挑战的冲动。我当然很希望去做其他类型,但是一定坚持品质,把手上的东西做好。

  “任性”基于品质 品质源于坚持

  孙铮:请谈谈您在设计中坚持品质至上,以及品牌文化建设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连自成:公司一直在跟甲方奋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经历,也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们来大陆时,刚好是房地产行业起飞,其实要经历很多熟悉和摸索的过程。就图纸而言,台湾的图纸跟大陆的图纸完全不同,我首先要去了解所有的符号,画图的方式、施工工法等。在2000年,大陆很多物料并不齐备,很多设计师都认为我抓住了好的时机,其实当时也是有困难的。那时项目很多,业主虽比较容易沟通,愿意听设计师的想法,尤其是作为台湾设计师本身有些优势,但要说服他们也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困难和优势并存。

  对品质的坚持,是先前在台湾工作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出来的,从那时开始思考,国外,西方是如何从遥远的地方来控制东方的施工品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很多深刻的体会,特别是这些品牌对品质的要求——当然包括图纸的品质,对工艺细节的控制。所以我认为,控制品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我们在公司内部使用世界一流的家具,其目的就是时刻提醒员工关注品质。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体会,并在慢慢积累后释放到作品里。我觉得在上海做设计,欠缺的就是甲方及设计师对品质的追求。很多设计师很有才华,设计做得很好,但是怎样坚持把它做到细致,让细致的品质感动人呢?同一个设计案、同一个图纸在台湾、大陆做,或者放到日本做,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十多年来,也看到很多中国优秀的工法。一个好的设计公司当然要追求好的项目,我们期盼与注重品质、承认设计价值的甲方合作,一直在追求和我们内心价值相匹配的业主。

  我们一直很坚持一定要和甲方谈到想要的结果,觉得这是对设计的尊重。其实我也跟业主有过争执。需要忍让的时候可以去沟通,不可忍让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我觉得这种态度通常都会被谅解。因为你的出发点其实是对设计的要求,所以甲方通常也会理解。所以说,设计师也会“任性”。和甲方开会的时候,可以直接去谈设计上的问题,有的人讲话战战兢兢,带着很多商业上的考虑,但设计师不用这样。我们经常会遇到业主,你如果顺从他,他最后就问一句,到底你是设计师还是谁?你到底要把自己放到哪个位置?

  其实回想起来,自己的很多进步和成长,其实是来自于跟甲方的冲突。如果他很大力地反对你的设计时,你也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一下。重要的是,哪些话可以听而哪些话不可以听?如果有道理,那我全盘推翻重新做都可以。并不是说设计师要从头到尾没有理由地坚持着到底,还是要有分辨的过程。盲目的坚持就变成耍大牌了,不应该是这样的。

  你很辛苦地做每一个动作,就是为了这个作品,最后它成功了,看到自己的作品最后完美呈现,这是很感人的。但我感觉最糟糕的也就是,天哪,怎么会变成这样?设计师也是不断地在这两个状态轮回。

  孙德峰:现在大观·展茂会更多地运作二三线城市的一些项目,这意味着他面对的客户群体和工作环境可能会不同,那么大观·展茂怎么样去坚持大观的设计品质?大观茂悦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连自成:大观·展茂的成立的主要想法是:这十五年来,公司的很多设计经验已经比较成熟。由于客户和我们的市场定位不同,没有与我们合作,这对我们来说也造成了客户资源的错失。

  所以我觉得未来大观·展茂,甚至其他的分公司,可以持续发展下去,这也是通过一个品牌的力量去慢慢扩张分公司。当然,一定是要先做好基础。我们希望服务更多的区域,也是希望我们的设计能走的更远。

  多面向培养设计师,核心点还是设计

  《设计家》:公司如何培养设计师?

  朱婷:对于公司而言,设计师是不可少的一个核心价值。在人员流动问题上,人员与公司毕竟存在着是否契合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公司的品牌文化下培养人才——公司有了品牌文化,设计师认可了公司的价值观,双方才会得到发展。此外,公司也应该解决员工的发展问题,为他们创造梦想和未来,让员工知道如何得到学习和晋升。

  设计师最大的弱点在于容易专注设计而忽视了管理。其实,设计和管理都很重要,设计师不单要把创意和设计做好,还要跟别人协作好,同时还要进行团队合作、创意、责任、激情、社交能力、目标、思考、忧患意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设计师的这种沟通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也是公司必须主动培养的,目的就是让设计师知晓相应的思维逻辑。

  孙德峰:回顾大观·自成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这里边有多少人是跟您共同走到现在的?您觉得,一个员工要做到比较高的层面的话,需要多少年的培育?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留住公司里一些比较关键的人?

  连自成:在上海,设计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和设计师的流动,这很正常,我们自己打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员工也在寻找自己设计生涯的方向。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如果他认真去做,四年里能够做到了解我们公司的设计,可以独当一面做设计,跟我也有了一些默契。会留下的就是会留下,不会留下的就是不会留下。员工如果跟你的想法比较接近,追求的目标也接近,同时认同你操作的态度,心里认为自己将来也想做类似于你这样的设计师,那他肯定愿意留下参与这个工作。

  张迎军:如何激发团队的创造性?

  连自成:在设计管理上,大观·自成现在尽量走精准化的设计流程,整个设计的过程有8道流程、13个标准。商务部签约后24小时,项目设计就会启动,召开启动会议,由商务部对设计部进行交接,解说项目的任务目标、时间要求等。设计公司可能在初创的阶段比较严格,而公司现在就比较开放,尽量鼓励大家。比如大观·自成设立的台北创意中心,台湾和上海在创意上进行PK,就是为设计师营造一个鼓励的、充满挑战的氛围,鼓励他们多学习,多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过多地批评。我平时比较忙,但是我会接触到每个设计师,并为他们指出问题。

  孔令涛:您在提炼核心理念时,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建筑感”。室内设计师如何去培养这方面的素养?这跟台湾建筑与室内设计教育有什么关系?

  连自成:我个人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过两年多,自己也很喜欢建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对当代建筑设计非常关注,在欧洲时也会经常游学考察建筑,这些对建筑的感受一直影响着我的设计,会提醒我不要让室内设计钻在细节里,陷入那种过度装饰之中。把室内当成建筑做的话,思维会比较开阔。室内设计师如果只关注室内,视野可能会窄,所以尽量要去看一些大体量的东西,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室内设计,思维会比较开阔。我会鼓励我们的设计师,像追星一样去认识当代的建筑师。

  孙德峰:您觉得,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师和您的差距在哪儿?您对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指导性意见?

  连自成:每个公司它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就像阶梯一样,是不可能跨越跳出的。我喜欢室内设计这个行业,是因为它是比较扎实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慢慢爬上去的。

  大观·自成刚来大陆时,一年至少要接三、四十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但是在考虑生存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知道自己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虽然那时业务繁忙,但我们会预测十多年以后大陆的室内设计市场状况如何,并且开始做准备。

  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师和上海相比,我觉得应该没有太大差异。上海有差的设计公司,二三线城市也有非常优秀的设计公司,有些年轻设计师和公司就做得很棒。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说二三线的设计师就会输给上海的设计师。

  孙德峰:从设计上来说,我感觉不存在信息闭塞的问题,是不是在设计管理或者是在设计营销方面,我们欠缺多一些?

  连自成:我其实不是非常了解每一个公司发展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很透明地让你们看到我们的公司,你们可以直接去比较什么地方存在着不同,什么部分你们可以吸取经验。我总觉得还是要回到那个主题——设计。我不是商人,在甲方面前也是如此。很简单,我就是设计师,我的目标就是把作品做好,其他的如管理、品牌运营也都很重要,核心点还是设计,产品是最重要的。

  采访:《设计家》 整理:刘璐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