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1000强:创新的成功之道(下)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成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30 15:28
长达十年的研究为全球企业揭示了未来十年的最佳研发战略。
未来十年
作为2014年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让参与者畅想未来,请他们谈谈未来十年在创新议程方面的期望。我们发现,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有一些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它们对希望在哪些方面改善创新业绩有一些共同点。他们认为,使业务战略与创新战略具有一致性将是推动创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这和另外几个关键方面正是需求搜寻者如今已经在专注的一些相同方面。
所有受访者声称,他们计划将现有的研发支出结构由渐进性创新转向更多实质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如今,58%的研发支出投入到渐进性创新或更新式创新,只有28%投入到新的创新或实质性创新,仅14%投入到突破性或根本性创新。受访者预计,十年后,情况会大不一样。
印度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这家能源和化学品集团是当地最大的私营企业,该公司分管研发和技术的集团总裁阿吉特·萨普雷(Ajit Sapre)预计,新的创新、实质性创新或突破性创新方面的研发支出会有所增长。信实致力于能源和材料方面潜在的突破性创新,有望帮助印度满足对能源和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通过赶超发达市场所使用的现有技术。萨普雷说:“突破性创新的前景比较模糊,而且风险高得多;但如果我们成功,这些创新会带来根本性转变(paradigm shift)。要是你过于注重短期目标,可能会错失长远发展机会。”渴望找出新的创新和实质性创新,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肯定会给一些创新者带来回报。然而,想如此大幅度地重新分配支出,许多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创新方法和业务能力进行重大改变。比如说,突破性创新带来了比渐进性更高的风险,所以既要确保这些创新目标从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战略来看很合理,还要确保打造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处理β值更高的创新组合,这点很重要。正如加拿大飞机和火车制造商庞巴迪(Bombardier)的先进设计和战略技术主管法西·卡夫维卡(Fassi Kafyeke)所言:“新的研究项目将继续牵涉更多的合作者,包括大学、供应商及其他行业合作伙伴。最终,这将使产品开发更稳健,实现更大的技术飞越,同时降低风险和成本。”
企业还期望加大分配给开发服务的研发支出,减少分配给制造产品的研发支出。当前的分配体系略偏重于产品研发,两者比例是52%比48%。到2024年,受访者预期这种关系会倒过来,服务方面的研发支出增加到62%,产品方面的研发支出减少到38%。比如在伟世通(Visteon),蒂姆·耶顿(Tim Yerdon)正领导一个小组,探究与联网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有关的服务。该小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车载无线充电,正积极开发让汽车能够彼此联系的无线通信技术。耶顿说:“对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汽车配件公司,甚至对一家像伟世通这样的全球供应商来说,这不是传统的业务模式。这更像是硅谷的一家高科技企业。”随着更多企业考虑向服务大力转变,确保企业的创新目标与企业战略相一致,而且业务模式包括一个能够使设想中的服务创新货币化的计划,这显得很重要。
创新者的成功诀窍
尽管需求搜寻者模式具有先天优势,但并非适合每家企业。的确,如果市场阅读者专注于其所独有的能力、目标和特长,那么相比努力向需求搜寻者模式靠拢,结果半途而废,他们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奉行技术推动者模式的那些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需求搜寻者应该磨练其独特能力,这包括直接获取深入的客户洞察力、全产业发布以及技术风险评估方面的水平。需求搜寻者在2014年的研究中提到事关未来成功的一个优先事项是开放式创新,这对其创新方法起到了互补,因为这让他们能够从企业和传统合作伙伴边界之外的网络社区寻求新的想法和洞察力。他们应寻求来自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其他行业的新想法,并且打造专业的技术创新网络,从而确保产品和服务具有优势。他们应该充分利用前端数字化辅助手段,比如可视化和互动工具。
市场阅读者应该继续开发在管理资源需求以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参与方面的能力。为了确保将来创新取得成功,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创新领导人与业务领导人步调一致。成功的市场阅读者会迅速而巧妙地复制并改进竞争对手的创新。他们的目标应该包括针对本地市场定制产品,打造跨职能、跨地域合作的文化,以便实现快速顺畅的响应。他们需要善于评估来自销售、客户支持和传统市场调研的反馈。监控工具和想法捕获工具等数字化辅助手段至关重要,并与这种模式的要求相一致。
技术推动者应该继续完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功能。他们的优先事项是管理战略性平台,并深入了解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新兴技术和趋势,这类公司需要擅长技术路线图规划以及与外部技术社区互动。数字化辅助手段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大数据、客户分析和协同设计工具,以及连接边远团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ERP)平台的协作环境。
当然,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关键事项,适用于力求创新成功的所有企业:
· 定义创新战略,向整个企业传达战略,并确定最终清单,表明需要哪些创新能力来支持战略。
· 使业务战略与创新战略具有高度一致性。
· 确保创新文化与创新战略相一致,并支持创新战略。
· 致力于直接联系并观察使用产品的最终用户,获取深入的客户洞察力。
· 确保技术社区在决定企业议程的会议上有一席之地。
· 有条不紊地管理研发组合,大胆砍掉希望不大的项目,确保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落实到位,支持高风险项目。
这些事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颠覆市场格局的创新突破寥寥无几,更多的例子是许多企业很难从创新投资获得足够丰厚的回报。不过,虽然创新有别于运营、销售和营销,却是个可以管理的职能部门: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则和可以打造的能力,以及可用来逐步改善方法的明确手段。这方面下苦功夫能收到很大成效——创新业绩方面的差异表明,从研发支出获得更多价值以及改善竞争地位和财务业绩方面都大有机会。
全球创新1000强剖析
在世界经济前景不明的大环境下,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在2014年共计6470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1.4%。这是增长率连续低于平均水平的第二年,之前创新支出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反弹,2011年和2012年的增幅异常强劲(增长率约10%)。同时,全球创新1000强的收入在2014年强势增长了3.7%(达到184000亿美元)。因而,研发强度(创新支出占收入百分比)略下降至3.5%,接近长期平均水平。
2014年创新总支出增长放缓是大企业的现象:创新支出最多的前100家企业在2014年研发支出增幅中所占百分比不到1%,与上年的45%形成鲜明对照。不过尽管前100强在总体上增长放缓,但相比于跻身2013年榜单的企业中近60%增加了研发支出。(根据企业在上一财年报告的研发支出来计算,截至2014年6月30日。欲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详见附文《调查方法》。)
虽然大企业的研发支出增长率出现缩减,但它们依然在研发支出总额中占了大头。实际上,前20名的企业在2014年研发支出总额中占了25%以上。前20名当中出现了几张新面孔,包括亚马逊(第14名)、福特(第15名)和思科(第20名)。不过总体来看,前20名榜单在我们分析全球创新1000强的过去十年基本保持一致。有13家企业年年上榜:葛兰素史克、本田、IBM、英特尔、强生、微软、诺华、辉瑞、罗氏、三星、赛诺菲、丰田和大众。
2014年创新支出总额增长放缓体现了我们跟踪调查的九大行业中五个行业在走下坡路。虽然航空航天及国防、医疗、计算机及电子产品,以及消费品行业的研发支出减幅不到2%,但由于这四大行业的支出占全球创新1000强研发支出总额的53%,这些缩减尤其令人关注。电信行业减幅最大,减少7.5%。这延续了2013年的颓势,当年电信行业的研发支出下降了2.2%。价格压力,加上需要增加资本支出以便将网络升级到最新技术,可能导致电信企业将投资从研发方面转向其他方面。化学品及能源、工业和汽车这三个行业的创新支出小幅增长,而软件及互联网行业增幅最大,足足增长了16.5%。
在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的这十年中,软件及互联网行业的研发支出复合平均增长率最高,达到近12%——在过去三年,每年都有两位数增长。考虑到这个行业具有的活力,这不足为奇。不过可能让人惊讶的是,化学品及能源部门和工业行业在2014年和过去十年居然都拥有第二高和第三高的增长率。
尽管软件及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支出增长惊人,但2014年另外四个行业的研发投入绝对金额更多:它们是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行业、医疗行业、汽车行业和工业行业。实际上,在过去十年的每一年,其中三个行业: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医疗和汽车的研发投入比软件及互联网行业还多。这表明,硅谷及其他科技集群外的创新支出数额巨大,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综观地区数据,2014年研发支出增长在北美和欧洲均有所放缓,增幅分别为3.4%和2.5%。同时,日本继续缩减支出。继2013年减少3.4%之后,2014年日本企业的研发支出又减少14%。全球其余地区(包括巴西和印度)的创新支出猛增12.9%,不过与2013年13.7%的增幅相比还是略有下降。2014年整体形势普遍欠佳,而中国是唯一的亮点,研发支出猛增了45.9%——与2013年的增幅34.4%相比有了进一步增长。(想深入了解中国这个冉冉崛起的创新大国,详见附文《中国的创新引擎》)。
尽管不乏几个亮点,但2014年支出增长总体放缓,且过去十年仍然是持续投资的时期。即便深陷经济大萧条,创新支出也只是略微缩减,远少于资本支出或收入的下降。实际上,企业入围全球创新1000强所需的研发支出金额已翻了一番还多,已从2005年的3700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8300万美元。跻身20强榜单所需的支出金额提高了46%,从2005年的41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59亿美元。
文/巴里·雅鲁泽尔斯基、沃尔克·斯塔克和布拉德·戈勒 编译/沈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