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言论降温市场的合理解释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政策言论
  • 发布时间:2010-08-16 11:17
  ·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个温和的回涨是最符合政策制定者意愿的

  ·证券市场不出现过度反应,不施加过大的压力,也许最有利于执政者做出政策抉择

  上周二,接近3%的跌幅是惊人的,也出乎意料。

  2600点整数关口的反复会让投资者心存不安,人们每天都会抱着对政策的期待开始,但结果总是没有等到什么象样的东西。

  我判断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不出什么大的事情的话,10月的五中全会才会结束这种局面。既然中央已经决定10月的全会将讨论新一个五年计划,其重点又集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上,之前,不会有新政策、新态度。两个月的政策的真空带给人们的是一个思考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如果少了些吵闹,少了些“言论”,也许人们会看到经济自身的发展,人们会看到市场自身的运行。

  我坚定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看法,市场会恢复性的上涨,直至挽回上半年的跌幅。

  也许有人会争辩说,上涨的看法太乐观了,因为市场扩容的压力不但没有变小、反而加大了,特别是九、十月后,大小非解禁将迎来新上市公司这股力量;银行业最近又有相对负面的消息传来--在与信托公司“合谋”的理财融资类产品被银监会发文“严控打压”后,银行股带头上涨的能力深受怀疑;最后,还是房地产,房价是否真的回调?三套房贷款力度是否真的越收越紧?相关言论严重影响着房地产股票价格的走势。

  是的,过去一周,宏观言论氛围确实比之前两周灰暗许多。但如果你认真回忆一下会发现,反弹开始后的第一周并没有亮丽的论调,一切都不是在强力利多政策刺激下产生的。市场应该是在自我找寻底部的过程中出现了反弹。当时人们都以为还会再低些,但又没有真正耐心地去等待那个低点,相反,却表现出足够的胆量--现在就买,如果再低就再补点。这种心态带来的是一个相当可靠的底部。如果现在自问一下,再给你一次2400点的机会,你会怎么做?

  我知道事情往往与你想像的相反,现在认可2400点买入的投资者,当指数真的跌到那个点位时,又会有相当多的人改变今天的看法。但是,不正是人们这样的差异才使得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吗?人们比拼的就是不同条件下不同决策带来的收益,那种期待一劳永逸获利的想法事后总会被证明更像是空想。

  说到这儿,可能还会有人批评我“在一劳永逸地等待上涨”。事实上,我在这里表达的并不是投资建议,我始终坚持认为任何投资决策都是由投资者自己做出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对市场和政策制定者行为的看法。

  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个温和的回涨是最符合政策制定者意愿的。虽然我相当反对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影响,但我也同样非常强烈地同意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市场上半年已经赚够了足够的跌幅,如果没有实行强力的政策救援,指数就能有所回复,应该说,它还是处在能够真正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合理状态。

  当前的政策选择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难度,我认为可能是过去三十年时间中最难的。这对执政者的考验非常巨大。因此,证券市场不出现过度反应,不施加过大的压力,也许最有利于执政者做出政策抉择。

  我深知这个想法更像是一个愿望,因为投资这个行为本身与投机行为相同的地方就是“预测并做出判断”。投资者也好、投机者也好,都会不约而同地在“猜测、预料、判断”执政者后面的政策选择。我现在的看法就是,3000点是一个新的起点,十月后,新的五年计划给市场带来的信心足,就会自此走高;反之,就会再次受挫下探。

  如果市场指数没有回复到一定高度就大幅下跌,或者,指数无厘头般地大幅上涨,都会缩小执政者政策选择的空间,直至把决策层逼到一个只有逆调节的墙角。那样,局面于市场参与各方都不是好事。我相信,这也就是近来市场会遭遇一些政策言论冷遇的最合理的理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