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大周期接近终局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债务大周期
  • 发布时间:2010-08-16 13:31
  当我提到“终局”,你肯定立即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终局。我认为“发达”世界相当数量的国家即将要到达终局的是债务大周期。“债务大周期”这个概念最初由《银行信贷分析师》(Bank Credit Analyst)提出,用于指代包括货币周转率、银行流动性与利率在内的很多事物。

  基本上,债务大周期是债务持续数十年的增长周期,债务从小数额、易控制的水平,一路增长到令债市反叛的程度,然后必须对债务进行重组或削减,或必须采取一项紧缩计划将债务恢复到可控制的比例。

  正如《银行信贷分析师》在2007年写道:“美国的历史就是负债长期增长的历史,中间偶尔穿插着金融危机及随后的通货再膨胀政策。”次级债务危机的爆发正是这场持续性债务大周期的最近分期。

  彩虹彼端

  我几个月前曾跟马丁谈论过债务大周期的终结。马丁说,我们还远远没有接近终局,因为在私营部门债务人缩减的同时,政府也在介入。我们只是转移了债务来源的重点。他是对的,美国、英国、日本和其它发达国家(是的,甚至是希腊!)都还在进行中,即使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债务总额仍在继续增长。

  可是,虽然债务大周期可能还没有结束,但是我想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夹心板卡通先知警告“末日就在眼前!”希腊正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预兆。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朝着同样的结局在发展,因为它们的债务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债务累积是有限度的。但正如莱茵哈特和罗戈夫的研究(《这次不一样》)所指,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限度或是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各个国家的限度各有不同。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限度是相当小的,按债务对GDP比率来说,大约是12%。而日本的债务对GDP比率很快将会上升到230%!区别在哪里?日本有当地储户来购买政府债券,而俄罗斯没有。

  债务大周期的结束并不是对每个国家都意味着灾难,这取决于它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多远。如果你是希腊,你将只剩下极为糟糕或灾难性的选择,而日本则是一只在寻找挡风玻璃的昆虫。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情况。

  以美国为例。我们现在离终点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不要心存幻想,我们是不能让赤字占GDP的比例永远保持在10%的高度的。到一定时间,要么美联储必须对债务进行货币化,要么债市将会要求更高的利率。

  我们为什么不能走日本的路子?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传统储蓄水平。但是他们的储蓄水平正在迅速下降,这意味着,如果他们想继续保持GDP10%的赤字开支,他们就必须以高得多的成本向国外市场借债,否则他们的央行将不得不印钞。两个选择都不好。

  挥霍之路

  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看图1,我们以越来越迅速的速度借入数额越来越庞大的债务。

  起初,每一美元债务大概可以使GDP对应上升一美元。但是,那部分早期的资金是投资于房产和生产资料的,因此有助于经济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债务被用于消费(其中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国外),而不是用于增加生产能力。最终,3美元的债务才能使美国的GDP增长1美元。而今,债务每上升1美元都是政府债务,一些研究称这类债务是具有轻微负乘数效应的,实际上有损于GDP。

  而且不只是美国这样。看看图2,触目惊心,这样的债务水平是不可持续的。1950年,七国集团国家正从非常庞大的战争债务中恢复过来。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借口。我们也不能选择它们以前的做法:即削减军费开支,增加一些名义通货膨胀,靠增长摆脱问题。

  终局路径

  对于大多数存在债务问题的国家,终局就是一个双重路径依赖的未来。各国可以选择管理本国的财政,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名义GDP的增长之下。但逐年削减赤字,甚至是逐步削减,将意味着增长会非常缓慢,经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持续跋涉前行的状态。

  那么,我们能否知道终局将会如何收场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个国家都得做出自己的政治抉择。美国、英国或日本会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错误的政治抉择是会导致这种可能性的。但我怀疑能否发展到这种程度。那我们有没有可能看到通货膨胀呢?答案是肯定的。

  许多年来,这一直是许多国家传统的违约方法。它们没有直接违约,而是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贬低债务价值。其逻辑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通胀率是5%,实际增长率是3%,那名义增长率就是8%。这意味着,九年之内,经济的美元价值将增倍,但在通胀调整基础上只大约扩大35%。如果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将赤字削减到“仅有”3%的水平,那你每年就能将债务对GDP的比率削减5%。在不到十年之内,你就可以将债务对GDP的比率削减一半了。听起来不错,对吗?

  当然,你破坏了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对中产阶层的收入构成了实际的打击,欺骗了购买你国债务的投资者,而且很有可能你无法将通胀率控制在5%的水平。想想上世纪70年代,将赤字削减到3%这个提议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

  所有身陷困境的发达国家都需要做出一些艰难的抉择。假装知道事情确切将会如何发展其实是狂妄自大,但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潜在的路径。在大多情况下,潜在路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做了一些糟糕的选择,将我们逼到了当前的处境。在我们设法认清这些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沿途会有相应路标在指示我们所走的是哪条路。我们作为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路标做出相应调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