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盈利难有起色,破发还将持续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中国中冶
  • 发布时间:2010-08-16 13:39
  作为2009年全球第二大IPO,发行市盈率超过40倍的中国中冶(601618.SH)去年12月23日便跌破发行价,在“新股不败”的一贯思维下,此举惊醒了所有网下配售机构“稳赚不赔”的春秋大梦。而且,该股目前4元区域徘徊不前,这比5.42元的发行价低了近3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中冶破发当天是其网下配售股份解禁之日,因此,当初参与中国中冶定价的363个机构配售对象苦等3个月后等来的结果,是因“破发”带来的2.7亿元浮亏。目前谈到此事,当初参与网下配售的一名机构人士仍对《投资者报》摇头感叹:“还有什么比遭遇中冶破发更倒霉的事呢?”然而,这些机构的浮亏命运短时间内仍难有起色。从基本面看,尽管中国中冶副总裁张兆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矿产开发业务都信心满满,但由于公司资源项目投产可能延后,加上保障性住房利润有限,公司短期内业绩出现明显改观的可能性较小。凤凰网财经使用英策咨询的上市公司财务模型,对中国中冶全年业绩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全年净利预增10%,合理价为4.78元,这与中国中冶去年5.42元的发行价相比,显然还有差距。

  机构打新浮亏2.7亿

  虽然中国中冶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建设综合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专业设计能力最强的冶金工程承包商,甚至在我国冶金工业建设领域有着领导地位,但作为去年IPO重启以来第四只大盘股,该股自2009年9月上市后便走势疲弱。去年12月21日,中国中冶还发布了一则利好公告,称旗下的子公司与安徽省方面签订了高达337.5亿元建设项目合同,但利好消息未能止住股价跌势,到去年12月23日,终究没能摆脱“破发”命运。以破发当日每股5.20元均价计算,所有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盘后浮亏高达2.7亿元。由于该股当日一开盘就跌至发行价以下,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363个机构配售对象终于在配售股解禁当日尝到了当初参与高价发行带来的“恶果”。此前的三个月,正是这些疯狂的机构,在参与网下配售的过程中定出了每股5.42元、对应41.9倍的高发行市盈率。上述参与配售的机构人士对《投资者报》透露,按此前“新股不败”思维,虽然机构也觉得该股定价偏高,但都认为上市3个月后应该还有盈利。但这次中国中冶的“破发”,却让这些机构网下配售“稳赚不赔”的计划彻底破产。保险资金是这些机构中损失最重的,其中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13个机构配售对象总计浮亏高达2560万元;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15个机构配售对象总计浮亏达2144.8万元。对于中国中冶破发原因,申银万国一名分析人士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与当时大盘的调整有关,但更重要的根源是其发行价偏高。而按照机构当时普遍预测的中国中冶2009年每股收益0.25元计算,破发后公司股价对应的市盈率约为21倍,国信证券报告认为,“这个价格才基本处于合理水平”。也有投资者认为,若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建筑业龙头不到20倍的市盈率相比,中国中冶在估值上并无优势。目前,尽管股价破后在低位徘徊,但其18倍的动态市盈率,仍高于铁建双雄的14~16倍。

  矿产资源项目投产延后

  在中国中冶现有的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房地产四大业务板块,资源开发是最受关注的主业。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 与会投资者对公司非钢业务的拓展和未来前景纷纷表示关注。该股东会上,中国中冶副总裁张兆祥透露,公司所收购的澳洲铁矿项目将于今年三季度做完开发的前期工作,并报中、澳两国政府批准,阿根廷铁矿项目年内也将实现销售;其他包括阿富汗铜矿、杜达铅锌矿等都在加紧投入建设中。上市时,公司在招股书对资源开发业务有着发展规划,即按照“以金属矿产品为主,以国内稀缺资源为主,以境外资源开发为主”的业务定位,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开发模式和合作方式,大力开发铁矿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非金属资源。但《投资者报》了解的最新情况是,公司大部分资源项目的投产时间可能推迟。天相投资上半年的一份报告也表示,公司部分资源项目投产可能推迟。一方面,由于公司减产了中冶葫芦岛部分低毛利率项目,去年资源开发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但盈利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一季度公司投资的资源项目中多数尚处于建设阶段并未开采,只有阿根廷铁矿、杜达铅锌矿实现初步投产,而且多数仍以冶炼项目为主,因此对公司总体利润贡献不大。与此同时,公司几大海外资源项目特别是阿富汗铜矿和投产进度较此前预测将推迟一年,公司境外资源实现大规模开采预计将出现在2013~2014年。不过,公司方面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未来有色金属价格市场表现较好,不排除加快建设进度,以提前投产。

  地产业务贡献有限

  在公司四大主业中,房地产业务尽管占比不大,但一直是公司比较看好的一块主业。2009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为94.39亿元,占主营收入比例为5.71%。公司此前也表示,将继续发挥设计、施工、采购和资本运作的优势,确保房地产开发质量,增强房地产开发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能力,全方位提高本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事实上,其去年房地产业务表现的确不错,总共完成销售面积9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开发保障性住房项目29个,总建筑面积1371.8万平米,结算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实现翻番。但今年以来,房地产业务进入大调整,会给公司带来更好业绩吗?公司对此仍然较为乐观。在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由于保障房不在调控范围内,公司房地产业务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中冶目前主要以委托代建和委托开发两种模式参与地方保障房建设,相比商品房3年左右的开发周期,保障房开发周期只要1~1.5年。”尽管在商品房受调控的当下,公司转而加大保障房开发的做法值得称道,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保障房开发的利润远低于此前的商品房开发利润,目前保障房利润率仅有3%,而且房地产业务目前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到6%,要大幅贡献利润还为时尚早。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52.9亿,同比增长40.5%,净利润42.3 亿,同比增长41.4%,EPS 为0.29 元,业绩表现低于市场预期。中信建投报告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与营业费用率反而小幅上升、投资收益的同比大幅下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