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助发达国家提升出口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提升出口
  • 发布时间:2010-08-16 13:32
  在上一次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于1930年颁布的《斯穆特-霍利法案》将9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上调,极具保护主义色彩。这一行动进而招致其它国家纷纷跟进,采取报复性措施。最终,世界贸易总额灾难性地倒退。在这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截至1932年6月,世界贸易总额下跌了1/4。无疑,此次金融危机后人们又开始担心保护主义是否会抬头,随之而来的贸易倒退是否会出现。

  贸易复苏

  起初,此次衰退确实极大地打击了世界贸易。虽然全球GDP在2009年下降0.6%,而世界出口总量却下降了12.2%。不过,上次的大萧条后人们等了至少四年才迎来国际贸易复苏,这次它却来得特别快。到今年6月为止,G20中新兴国家的进出口量已超过其危机前峰值的10%。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虽然还没有回到危机前的那种水平,但也同样复苏了过来。世界贸易并没有被经济倒退时期的保护主义所破坏。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此次危机过程中世界贸易总额下降的量中,只有不超过1/15的份额是由关税上升、反倾销造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求低迷导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有证据显示危机前世界贸易不平衡的格局得以在危机后出现再平衡。在危机发生前,新兴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缩减,而现在的情况则是,来自新兴国家的需求正在前所未有地帮助发达国家提拔出口。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在G20的9个新兴国家中,有7个国家于2009年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总额较一年之前有所上升。2008年,中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总额只占到59%,而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大幅上升到66%。印度在2008年从富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只占到42%,而2009年这一比例也升至47%。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格局有助于“富国”与“穷国”维持彼此的市场开放,这样地区内的经济增长才能让世界其它地区分享到。当然,现在许多国家由于失业率高企而要求政府保护本国产业的压力仍然很大。不过,这些国家仍然在维系现有格局与提升关税之间留有余地。

  多哈谈判

  当立场不再左右摇摆之时,重启多哈谈判也就变得可能。这场始于2001年的世界贸易谈判经过一轮轮的唇枪舌剑,到2008年7月结束的时候仍然无果而终。最近在多伦多召开的G20峰会上,计划于2010年底达成多哈协议的希望仍然没有被写入决议。尽管形势并不乐观,世界贸易组织主席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在7月27日,他表示:“会谈在陷入僵局几个月之后,我们又会重新看到新一轮会谈开启的迹象。”不只他看到形势在好转,美国商会的克里斯托弗?温克(Christopher Wenk)也估计:“大家在情绪上已经出现了转变。”这一表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立场的改变。奥巴马直到今年四月才任命迈克尔?庞克(Michael Punke)为美国驻WTO的大使。克里斯托弗表示:“领导层重新关注贸易议题还是最近的事。”不管现在谈判各方抱有什么样的情绪,在会谈重启前各国意见上的差距却是在扩大。美国认为要想谈成协议,贸易自由就是必须的。不过刚刚就任的印度驻WTO大使却认为贸易自由的范围应该集中于目前已经生效的领域,而不是极力寻求开放更多领域。中国在这一议题上与印度立场相似。没有类似新市场准入之类的有形优惠,美国代表团要想兜售自己的提议就会变得十分困难。鉴于现在经济刚刚复苏,这种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现在外界流传中国与印度将在会谈中面临大力削减工业制成品进口关税的压力。印度一位官员便暗示谈判的时候这一问题会很灵活。当把其它产业也纳入会谈之后,达成协议也就容易得多。庞克认为:“服务业应该在谈判中充当一个更有分量的角色。”现在的会谈都是在谈农业以及制造业。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经济学家阿文?苏巴马廉(Aaditya Mattoo)甚至认为服务业在纳入谈判日程之后,多哈会谈的僵局便会被打破。例如,印度的外包产业极具竞争力,而且依赖美国市场。如果美国愿意对印度的外包产业出口给予法律地位,印度就会愿意在农业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妥协。要知道2008年7月多哈会谈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在农业问题上的固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