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杯练兵,还是争胜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亚杯,中国男足,佩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1 08:41
东亚足球的现实状况,中日韩三国在国内经济基础的保证下,职业联赛发展较快,朝鲜虽不开展职业体育,但国内联赛始终稳定。在亚洲赛场上,韩日处于第一集团,中朝则处于第二集团中偏后的位置。东亚杯赛既检阅了各国国家队周期性调整的进度,又是对人才选拔、培养等后备力量效果的观察。
东亚杯赛的由来和演进
1990年,一项名为戴拿斯杯足球锦标赛的赛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参赛的有中国、韩国、朝鲜和日本的国家队。一阵暴雨过后,中国队在与韩国队点球决战中失利,获得亚军。当时,这些球队之间的实力以日本队最弱,韩国队接连两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明显处于上升势头。朝鲜队虽不复当年之勇,但在亚洲足坛仍是强队。创办这项赛事,符合东亚足球发展进步的需求,赞助商也很有兴趣,于是商定每两年一届,四国轮流承办。
但是,赛事很快就受到非足球因素干扰,第二届继续在中国举行,第三届以后,赛地转移、队伍出缺、商家退出赞助等,致使赛事就此打住。随着韩日足协将主要精力投入筹备2002世界杯,中国足协也为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倾力,无暇顾及这项赛事的前景。
当赛事以东亚四强锦标赛名义再生的时候,亚洲足球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韩国足球连续5届世界杯赛入围,并打进四强。日本足球走过将近10年的职业化之路,在世界杯赛上的表现使其成为亚洲足坛迅速崛起的新生力量。韩日足球有了更高的起点和追求,东亚足球的交流更多是锻炼年轻后备力量。其次,东亚足球联盟的成立使比赛有了规范和系统的设计,分为预选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足球版图上覆盖了更大的面积。再次,世界杯和奥运会周期使落后的亚洲足球每两年就有一次冲击的机会,分别由国家队和奥林匹克队承担。东亚四强赛借此契机增加球队实战练兵机会,特别是中国女足在上世纪末的世界大赛中接连取得亚洲足球最佳战绩,东亚四强赛增设女足比赛势在必行。
基于上述背景,2003年起,东亚四强赛以全新面貌出现,比赛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超过已经存在多年的东南亚和海湾地区足球赛。尽管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球队之间国际排名最多相差100个位次,但实际水平并没有那么悬殊,历届比赛从来没有出现很大的分差,甚至没有一届冠军被东道主所得。中国男足的最好成绩是2005年和2010年,本土教练朱广沪和高洪波先后率队取得冠军.直至韩国足协建议再度更名,正式推出东亚杯赛,今年的比赛男女足分别设有25万和7.5万美元的冠军奖金,东道主中国足协秘书长张剑担任东亚足球联盟轮值主席,都表明这项区域性传统足球比赛在赛制、组织等方面稳定下来。无论参赛队伍派出什么样的阵容,都是以国家队名义,不存在所谓“二队”之说,也不意味着日本等国对东亚杯赛不重视,更不像有的媒体所说东亚杯是“鸡肋”赛事。
东道主责任与中国队表现
武汉的天气湿热,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四大火炉”的说法,也为东亚足球联盟所知。中国虽大,但夏季说不上哪里更凉快,既然各国都觉得曾经改为冬季比赛的效果并不好,开春之前又与亚冠联赛的赛期冲突,那就必须有承受高温酷暑的准备。事实上,很少有来自参赛球队对武汉太热的抱怨。
9天之内,武汉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了男女足总共12场交锋,经受严峻考验的草皮依然如新,专业团队精心养护和及时修补,确保各队战术和球员个人技术的发挥,称得上质量一流。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逊于日韩,球市也比日韩更好,首尾两轮到场观众都在4万人以上。至于中间一轮上座率锐减,与中国队首战表现不佳有直接关系。赛场位于远离市区的沌口开发区,大热天,大老远,跑去看场比赛,只有主队踢得尽力,才算物有所值。
中国女足在加拿大世界杯赛上打进八强,一时间得到高度好评,其实,没有那个错判的点球,小组赛能不能出线怕要另当别论。但是,至少应当看到中国女足眼下还不能真以世界八强自居。当日本、朝鲜和韩国队都以几个月后的里约奥运会外围赛为目标到武汉练兵的时候,中国女足赶忙将球员从国内联赛赛场上召集起来,以疲惫之师仓促迎战。虽然是世界杯赛的原班人马,但主教练郝伟去意已决,这样的队伍能踢成什么样,是很难强求的。
三战结果,中国女足连一场平局都得不到,是唯一没有积分、场场失球的队伍。首场与韩国队的比赛,球员自认为以往胜多负少,应当能够拿下,但上半时竟然被对手压制在后场,完全被动挨打,是整个东亚杯赛踢得最不像样的45分钟。最后一轮面对众多新人的日本队,中国女足很想赢下一场,但连日辛劳已成强弩之末,替补出场的古雅沙一上去就跑不动,毫无边路突破的可能,还不如那些打满三战的球员。目前,全队最具潜质、表现稳定、技术全面的只有拖后中场谭茹殷,多数球员属于有能力、没特点,练得好、打得顺的时候给人感觉不错,遇到难缠的对手和一时挫折,掌控和扭转局面的信心和能力都有不足。
担任现场技术调研的老女足中卫范运杰说:“跟我们踢球那会儿比,边前卫没人比得上阿猫(赵丽红),边后卫没人比得上王丽平,更不要说没有孙雯、刘爱玲那样的中路球员。中国球员没有特点不行,当时我在队里是个子最高的中卫,1米65,可老外也没能从我头上破门。”
中国女足老队长孙雯看过比赛后,认为日本队保持了攻防整体性好的传统优势,大家一起行动,弥补了自身的缺陷,比中国队的效果好。中国队队员出球的目的性常常不清楚,说不清是传给谁,有些时候的选择很不合理,前面只有一名队友,还处在对方后卫夹击防守之中,怎么可能接得到球或接球后实施攻击呢?
女足垫底,中国男足成绩尚可,一胜一平一负,取得亚军,得失球也做到了不赔不赚。主帅佩兰在同样面临球员伤病的情况下,轮换调遣新人老将。但球员的情况与女足一样,首战面对韩国队,有的球员踢得无精打采,溜溜达达,让人无法理解是否不情愿打东亚杯赛,曾经有过不只一次关于“球员不愿为国家队出力”的说法此时又起。主场作战的中国队与缺少大部分主力的韩国队之间,本不应该是两球落败的结果。此战的效应是打跑了好不容易聚起的球迷。
不知是对老将表现不满,还是原本就有安排,佩兰从第二场开始起用年轻球员,至少在场面上有所改善。在迎战打法简单的朝鲜队和相对稚嫩的日本队时,中国男足显然有了更多的取胜欲望。但是,动荡的中后场牵扯了太多精力,后卫线上老态的冯潇霆、本不适合打中卫的郑智、并非中卫出身的任航以及能力有限的饶伟辉,无论如何不是中国足球目前的最佳人选和组合。于是,具有前插助攻特点的蔡惠康和吴曦不得不重守轻攻,打得很累。
中超外援张贤秀和金英权之所以得到东亚杯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后卫奖,与韩国队整体均衡和后防稳固不无关系。同时,也提醒了佩兰,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要走得更远,必须配置好后场的力量。
东亚足球格局与竞争力
东亚足球的现实状况,中日韩三国在国内经济基础的保证下,职业联赛发展较快,朝鲜虽不开展职业体育,但国内联赛始终稳定。在亚洲赛场上,韩日处于第一集团,中朝则处于第二集团中偏后的位置。东亚杯赛既检阅了各国国家队周期性调整的进度,又是对人才选拔、培养等后备力量效果的观察。
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族传统,并非一支国家队在短期内所能打造出来。以此观之,中国队从实力到战绩的起伏不定,与球队风格多变不无关系。中国人踢球,速度和技术是特点,目前的男女足国家队中几乎没有一匹快马,以往拿手的边路突破因人才匮乏而失传,用并不精准的脚下技术跟对手周旋,看上去让人起急。
日本队短传接应和控制球打法仍在延续,缺乏必要的身材条件以致影响门前得分能力的短板也不见改善,同时,由于参加东亚杯的球员大多并非国内一流好手,也没有海归球员,打法的质量有所减弱。男足垫底、女足第三,虽然东亚杯赛名次并不是各队首要的追求,但日本队这样差的战绩也很少有。
朝鲜队一向作风勇猛,逼抢凶悍,球路简单,向前的意识很强,唯有这样直来直去的踢法才能体现跑不死的干劲。特别是在技术能力有限的女足比赛中,朝鲜队这一招就是拿到世界大赛中,也很有效。主教练金光民执教朝鲜女足十几年,先后与七八位中国女足主教练较量过,很有些心得,以全胜战绩蝉联东亚杯也就不算意外。
韩国足球有与朝鲜一样的体能优势和技术风格,但多年参与国际足球交往和竞争,打法上更趋近潮流,前后几条线上都不断有优秀球员涌现,可见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在中日韩男足都由欧洲教练担任主帅的对抗中,韩国队更好地保持了固有特点。韩国女足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史,但在亚洲已是进步最快,中场突前的12号李珉娥尤其了得,娴熟的控传技术、良好的场上大局观和轻灵的跑位,使其成为进攻的核心,连孙雯看后都觉得“这个小姑娘真不错”。
从技术发展、身体机能、比赛经验等多方面看,孙雯认为小孩子踢球,6到9岁是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后还有第二次发育过程,错过了最佳成长期,或训练不得法,以后踢球总是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我接触过基层教练,他们在功利驱动下,出了成绩就可以在4年周期中每个月多拿20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于是,要小孩子多练力量,速度很快,场上有明显优势,借此赢球。但是,从拿球后用眼睛观察到用脑子判断,再到用动作完成传球,这一系列行为也有协调性在其中。孩子缺乏协调性训练,吃亏一辈子”。
这一观感道出了日本足球得以领先的要诀,也点中了中国足球的要害。尽管眼下的事情是打好世界杯和奥运会两项预选赛,争取到世界大赛舞台上比试的机会,但从长计议,不太在意名次的东亚杯赛更能看准问题所在,总归要有效提高。
文 汪大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