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学习踢皮球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篮协,CBA,广东凤铝
  • 发布时间:2015-09-01 09:45

  吸收更多力量来参与表决,未必能够确保争议事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很多时候,这只不过会成为篮协“踢皮球”的一种方式。

  “争议协调处置会议”成为中国篮协在联赛间歇期抛出的一件新事物。具体规定是:“如出现争议运动员,在相关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中国篮球协会将组织部分CBA俱乐部代表(至少7家)、联赛委员会成员、法律顾问、媒体代表等召开争议协调处置会议,并将争议协调处置结果通知CBA联赛委员会。”

  明眼人不难看出,篮协应当是吸取了去年吴冠希事件的教训。当初在北京和上海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篮协难以给出足够具有权威的结论,导致整个事件至今仍然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或许有鉴于此,篮协决心成立一个全新的机构,并且吸收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消除争议的目的。

  愿望很美好,但真能够实现吗?不妨关注一下这个新机构的组成名单,分别来自球队、篮协和社会等三个方向,看似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际却难以回避表决者是否客观中立的问题。就以吴冠希事件为例,在确定这名球员到底应当归属北京还是上海时,如果要求其他CBA俱乐部代表对此表态,那么后者会不会从哪个结果更有利于削弱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做出选择?又如,法律顾问和媒体代表看似代表了社会上的中立观点,可是选择哪些法律顾问和媒体代表的权力,是否还是掌握在篮协的某些官员手中?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于表决者名单进行筛选,以达到借助他人选择来体现自身倾向的目的。

  以上担忧绝非杞人忧天。还记得昔日轰动一时的“凤铝风波”吗?当初,在2008年的NBL联赛中,广东凤铝力压天津荣钢和青岛双星荣膺冠军,按理说应当成为晋级CBA联赛的头号选择。然而,篮协当时却将三支球队共同纳入考查范围,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所谓考查。至于结果,则是篮协宣布以上三家俱乐部都满足CBA的准入门槛。在CBA联赛委员会对此投票表决时,得票数分别是天津8票、青岛7票、凤铝1票,导致成绩最好的广东凤铝反而被淘汰。对此不服的凤铝随后提起申诉。不久之后,篮协又组织了第二次投票,结果,这次的数据变得更夸张:天津25票、青岛24票、凤铝0票!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场景,一方面是因为广东凤铝当时的崛起势头较为强劲,导致CBA原有成员未必愿意接纳这个强敌的加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篮协方面存在着诸如“南北均衡”之类的小算盘,从而在幕后推动了其他CBA球队对于广东凤铝的抵制。然而,这些未必见得了光的私心杂念却在联赛委员会中依靠冠冕堂皇的投票方式得以实现,就此毁掉了一家俱乐部多年来的努力。

  由此可见,吸收更多力量来参与表决,未必能够确保争议事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很多时候,这只不过会成为篮协“踢皮球”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当篮协自己难以直接出面做出决定时,可以将皮球踢给实际由自己控制的各类机构或者各种会议,然后假借后者名义来做出裁决,以避免只有自己一家身陷是非的漩涡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篮协甚至还不如搞足球的那些同行们。中国足协近年来尽管也有不少决定受到诟病,但至少当刘健、广州恒大与青岛中能出现转会争议时,足协还是会由内部的仲裁委员会来受理争议。至于裁决是否具有公信力的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不难,一是明确说出裁决所依据的相应规则,二是对于裁决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以便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判。只要能确保这两点,就无需担心裁决会引起外界的不满。

  回过头再来看吴冠希事件,在争议已经持续了一个赛季之后,篮协的态度至今仍然模棱两可。说白了,就是管理者的心里也没底。在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再找几个未必客观中立的小伙伴来协助处理,就能提升篮协处理争议的能力了吗?恐怕很难对此做出乐观的判断。目前被篮协寄予厚望的“争议协调处置会议”,未来也许只会成为制造出更多争议事件的发源地。

  方正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