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塔尔:印度财富之神的分合之道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米塔尔,印度,财富,分合
  • 发布时间:2010-08-25 09:34
  从一开始就独立在米塔尔家族之外发展,使米塔尔迅速成为独当一面的帅才,而通过并购,米塔尔开始称王钢铁行业。

  编辑|《小康·财智》编辑部

  米塔尔是闻名世界的全球钢铁大王。

  真正让天下人知道“世界钢王”大名的并非他一手缔造的“钢铁王国”,而是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在这份炙手可热的榜单上,财富增长最快的正是崛起于印度、定居于英国的米塔尔。在2004年的排行榜上,米塔尔名列第六十二位。而2005年他则以净资产250亿美元荣登“季军”位置,仅次于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和投资大师巴菲特。他的钢铁帝国幅员辽阔,从哈萨克斯坦的前国营钢厂,经过欧洲和非洲,一直延伸到美国。

  从一个印度小型家族企业的二代,成长为全球钢铁大王,米塔尔的成功,给印度、中国、墨西哥等新兴的大国企业家二代以重要的启示。而其整个家族的成功,亦为亚洲家族企业楷模。

  少年磨砺

  没有魔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

  这位让印度骄傲的富翁在新德里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之后,一个在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向他提问:“我多久之后就能成为你?”

  米塔尔对他说:“你必须努力,没有魔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米塔尔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拥有今天的辉煌。

  米塔尔(Lakshmi Mittal) 1950年生于加尔各答,是家中的长子,被父亲寄予厚望,因为名字拉克思密Lakshmi,在印度教中意思是财富之神。

  米塔尔的父亲名叫默罕·拉尔·米塔尔(Mohan Lal),也是家族第一代真正的企业家。

  拉尔·米塔尔从小外出经商,后来带领全家定居到Kolkata,投身实业。1952年,他拿出多年经商的积累,在印度加尔各答收购了一家经营惨淡的钢铁厂,改名Ispat钢铁厂,这里成为米塔尔家族钢铁帝国的第一起点。

  为使孩子成为真正的财富之神,望子成龙的拉尔·米塔尔对小米塔尔的要求很高。即便他考上大学以后,父亲仍要求他每天早上6点半必须起床,然后去上学,10点半放学后必须到钢铁厂跟父亲工作两个小时,学习钢铁厂的技术、经营以及团队管理。

  拉尔·米塔尔的信条就是:“他必须超过我,因为如果他还不如我,就意味着我们家族的生意早晚要完蛋。”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米塔尔不仅与父亲一样爱上钢铁产业,深谙钢铁厂管理,还培养出了远远超过父亲的经营智慧与雄心。

  小时候的米塔尔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学习非常刻苦,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上小学时,他在尺子上刻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拉克希米·米塔尔博士,商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博士”。 他雄心勃勃,誓要在学识上到达到极致。

  这样,等到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时候,21岁的他已是一位熟练的管理员了,他开始全职为家族企业工作。当时,这家小钢铁厂一年的钢铁产量是2万吨。

  雄鹰试翼

  1976年,拉尔·米塔尔成立的Ispat钢铁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精力不济,有一块印尼的土地空了两年多,项目也未建成。此时,大儿子米塔尔已经长大成人,父亲决定给他一个考察与锻炼的机会,一举两得。

  1976年,26岁的米塔尔奉命前往印尼。正是借助这个机会,未来的钢铁之王从此踏上传奇的钢铁之路。

  父亲的原意是派他来卖地,但看到地之后,米塔尔对周边商业环境认真调研后,最终建议父亲保留此地,并兴建一座钢铁厂。同时,他向父亲毛遂自荐,留下来亲自督办钢铁厂项目,一试身手,父亲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1977年,米塔尔家族第一座海外钢铁厂Ispat Indo落成,米塔尔有了第一个独自表演的舞台。为经营好Ispat Indo,他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工作14小时,甚至更多。

  出于削减成本的不懈追求,米塔尔觉得进口原料太贵,于是寻找廉价的替代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实验,他成功开创直接还原铁技术(DRI),以DRI替代进口废钢,使炼钢成本大幅度降低。此术至今仍是是钢铁业重大创新之一。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米塔尔又借Ispat Indo舞台,将团队管理、财务控制等基本功全部练扎实。随着米塔尔一手将Ispat Indo打造成印尼最大的私营钢铁厂,他本人也从一腔热血的钢铁青年变成远近驰名的炼钢高手。

  羽翼渐丰的米塔尔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1982年,机会悄然到来。

  这一年,Ispat Indo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位于特里尼达岛&多巴哥岛的Iron & Steel公司出现危机。Iron & Steel是两岛最重要的国有钢铁厂,一直为米塔尔的Ispat Indo提供废钢等原材料,但由于经营不善,年亏竟达8000万美元,当地政府对Iron & Steel束手无策,决定私有化。

  机会难得,但是米塔尔缺少足够的资金将其买下,父亲对这桩交易也不看好,不予支持,使他陷入两难。

  聪明的米塔尔不得不另谋出路,他找到特里尼达岛&多巴哥岛政府负责人,希望先租下钢铁厂,租约5年。如果5年后他能把各项经营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就有权从政府手中买下钢铁厂,政府欣然同意。

  米塔尔接手后,连施三项手术。一是更换管理团队,直接将钢铁厂高层换血,印尼团队上岗。二是技术改造,采用他在印尼独家摸索的直接还原铁技术,使钢铁厂原料成本降低近50%;三是精确成本管理。三大手术实施后,Iron & Steel奇迹般地当年扭亏为赢,1989年,按照原定协议,顺利将Iron & Steel买下。至此,米塔尔又从炼钢高手再度升级,成为扭亏专家。

  米塔尔把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的岁月,形容为“能量爆满的10年”。在印尼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米塔尔决定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机会,自此踏上缔造钢铁王国的征程。

  兼并称王

  1992年,墨西哥第三大钢铁厂Sicartsa钢铁厂陷入困境多年。政府先后请来美国顾问、德国专家进行救治,结果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决定私有化,米塔尔闻讯赶来,经过几番商讨,以2.2亿美元将钢铁厂盘下,不仅出价只有墨西哥建厂成本的十分之一,而且只需要出2500万美元现金,其余由墨西哥政府发行债券。

  米塔尔捡了个大便宜,但这种便宜不是谁都敢捡。米塔尔的勇气除了来自印尼炼就的直接还原铁技术、成熟优秀的团队,还因为他在救治Iron & Steel的过程中,又创造出微型炼钢炉,手中又添一张王牌。

  接手墨西哥的Sicartsa后,米塔尔照样三管齐下,一年后,Sicartsa起死回生,五年后,Sicartsa成为墨西哥的工业明珠。米塔尔也相应成为走衰的国际钢铁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成功打进美洲。

  墨西哥Sicartsa钢铁厂成为米塔尔全球布局的重要棋子。因为墨西哥是美国的前院,美国则是全球钢铁业的制高点。

  完成对墨西哥Sicartsa的改造之后,米塔尔马上又将眼光瞄向美国的后院。1994年,他如法炮制,成功并购加拿大第四大钢铁厂Sidbec-Dosco,并在一年内扭亏为赢。在墨西哥与加拿大布点之后,进军美国只剩下时机问题。

  在瞄准美国的同时,米塔尔同步展开欧洲布局,1995年,他成功并购德国最大的盘条生产商汉堡Stahlwerke,以及哈萨克斯坦年产550万吨的Karmet钢铁公司,一年之内双双扭亏为盈。

  1997年,米塔尔拿出部分股份,将Ispat国际分别在美国纽约与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融得7.76亿美元,并由此开辟一条全新的融资渠道,为之后重大的并购与改造奠定了资金储备。

  1998年,美国第六大钢铁公司内陆钢铁经营陷入困境,米塔尔顺势拿下,并以相同的手法迅速扭亏为赢,从而在美国钢铁市场站稳脚跟。

  在内陆钢铁陷入困境的同时,美国其他几大钢铁公司的状况也很不理想,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家罗斯捷足先登,迅速购进伯明翰钢铁等几大钢铁巨头的股票,迅速获得控制权。之后,罗斯迅速将几家亏损的钢铁公司合并为美国国际钢铁,并通过重组、减薪等一系列手法,使财务上出现盈利,然后伺机出手套利。

  2004年,米塔尔看准机会,以45亿美元从罗斯手中接过国际钢铁,成功登上世界钢铁业制高点,成为新一代钢铁之王。

  决定性的一次“兼并战争”发生在2006年1月,米塔尔出人意料地提出收购欧洲钢铁业老大阿塞洛,在打退多轮反收购之后,米塔尔最后终于鲸吞阿塞洛,也以1.1亿吨的年钢产量称雄全球钢铁业,米塔尔家族也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家族。

  财富是诅咒?

  在成为顶级富豪的同时,已经移居英国的米塔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主流社会人物,于是,身居英国的米塔尔,作出很多令人惊叹又充满争议的举动。

  米塔尔不但“能赚”,而且“会花”,烧钱从来不眨眼。他的房子比盖茨的还贵。盖茨为其位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湖的豪宅花了1亿美元。米塔尔则以1.2亿美元的天价买下了伦敦一套超级豪宅,创下了全球私人购买豪宅的最高成交价纪录并保持至今。很有可能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据说,设计之初,建筑商的目标就是让这所房子成为全英格兰最昂贵、最华丽的住宅。而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米塔尔一直住在印度的穷乡僻壤。

  米塔尔的一位朋友曾对《星期日泰晤士报》透露了这位亿万富翁舍得花如此大的代价买下这座豪宅的真正原因。他说:“拉克希米希望融入到英国社会中,他认为这座房子是身份的象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他的地位。他太富有了,这点钱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

  最轰动的,还是米塔尔将自己宝贝女儿的婚礼盛宴摆到法国王宫,2004年6月22日,米塔尔用一场花费6000万美元的婚宴,嫁掉了他的掌上明珠瓦尼莎,在米塔尔的精心策划下,女儿的婚礼成为一场宝莱坞味儿十足的豪门大戏,场景则几乎包括了巴黎所有著名建筑。

  这是一场奢华至极的婚礼,有人估算其成本竟然相当于一架“空中客车”A320客机的价格。印度发行量最大的《展望》杂志则以“爸爸,给我买下埃菲尔铁塔吧”为题报道这场婚礼,暗指米塔尔的一掷千金。

  为了提高自己在英国社会的地位,米塔尔还曾向执政的工党慷慨解囊,换来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友谊”。2001年6月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再次赢得大选胜利后,米塔尔向工党捐赠了12.5万英镑。在野的保守党怀疑布莱尔有接受“政治献金”的嫌疑,这一事件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被称作“钢铁门”丑闻。而同一时间,媒体还指责米塔尔游说美国政府打压英国的钢铁产业。两件事情加起来,令米塔尔在英国声名狼藉。

  2002年2月,《印度时报》用这样的标题报道了米塔尔:《米塔尔:英国人最恨的外国人》,说他作为富豪在英国最鲜为人知,但是最遭嫉恨。

  越分家,越兴旺?

  在顶峰时期的2006年,整个米塔尔家族财富高达900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富有的家族,在全球舞台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家族。米塔尔虽然成为全球钢铁大王,但是,他还不是米塔尔家族的全部。

  进入1990年代,年迈的父亲已经力不从心,逐步退出了管理,两位弟弟全权接管家族留在印度的产业。两位弟弟与哥哥的经营思路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分家。1994年,在父亲的主持下,拉克什米·米塔尔从家族中完全分离,仅保留家族钢铁产业品牌Ispat,另行成立Ispat国际公司。而两位弟弟完全接管家族留在印度的全部产业。

  事实上,米塔尔多年来,也一直是半独立,早在1976年,米塔尔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钢铁公司LNM控股公司(LNM Holdings),但米塔尔并未与父亲一手创立的Ispat钢铁集团断绝关系,而是始终将LNM作为Ispat独立子公司。而正是从印尼起家,米塔尔逐步成长为全球钢铁大王。

  当米塔尔最终成为全球钢铁大王的同时,他的兄弟普拉默德·米塔尔和维诺德·米塔尔也非等闲之辈。

  留守印度的Ispat集团1980年在印度中部城市Nagpur增建一座大型钢铁厂,投入铁轨与建筑钢材的生产,后又于1985年成立Ispat工业公司,迅速成为印度最大私营镀锌钢管生产商。之后,米塔尔的印度公司又通过与日立合作,在印度钢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年收入也逐步从最初的几千万美元扩大到2005年的15亿美元左右,成为印度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

  米塔尔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老米塔尔的培养模式分不开,老米塔尔早在1976年,就让米塔尔独立,一直让其在“体外发展”,最后,才造就了新的帅才,他的两个弟弟,也因为与哥哥的分立,而获得了独立的经营能力。而今,这种培养模式,也被米塔尔移植到了下一代。

  米塔尔的大儿子安迪亚·米塔尔1996年毕业于全球最好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他也没有立即进入米塔尔,而是先在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苏黎士信贷并购部磨练一年,然后才正式加入家族钢铁公司并购部。由于表现出色,尤其是思路大胆,1999年就被米塔尔任命为Ispat国际公司并购部总裁,担当集团在并购方面的高参兼操盘手。安迪亚比其父亲眼光更开阔,手笔更大气。米塔尔在欧洲的大规模收购,乃至最后收购阿塞洛,几乎全部出自安迪亚之手。

  而这种因为分家而反致家族越来越兴盛的情况,近来在中国亦多有出现,黄俊钦、黄光裕兄弟俩当年及早分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创造了成功的商业神话;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分家之后各自发展,遂至今年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家族,家族产业分而不倒,甚至开枝散叶,绝对是一种智慧。

  (本栏目为《小康·财智》杂志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商业传奇》栏目联合推出,内容由录音整理之后编辑而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