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比较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原生态,民歌,新民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7 15:39
本文从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概念入手展开分析,以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思辨方法,对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概念、艺术特征、表现形态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民歌既是一个民族独特的音乐语汇、又是一个民族流动的图腾。近些年学术界对民歌的界定(新民歌、原生态民歌)就更加新潮而具体,由此以来而产生的,对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哪个更具发展空间,民歌的个性美与现代美是否在民歌发展中相融等问题的讨论?已成为音乐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概念的比较
什么是原生态民歌。就其内涵来说,包括两个关键的要素:第一,必须是“民歌”,即植根于民间,植根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民间歌曲。第二,必须是“原生态”,何为“原生态”呢?首先,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外延来讲,原生态民歌是一种纯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娱乐之中,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如信天游、秦腔、爬山调、二人台、蒙汉调等都属于原生态民歌。
什么是新民歌。真正的原生态民歌不是为舞台而生,它只属于乡间田野,它有着很强的自娱自乐和随意性,主要是表达和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在舞台上唱给大众的。而新民歌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是从形式到内容对原生态民歌进行革新与创作的结果,它代表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艺术审美情趣,同时更加鲜明的突出中国民歌的民族化艺术特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艺术特征的比较
民歌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根源,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
体裁丰富,风格多样。中国幅员广大,由此形成了各地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上述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民歌体裁也就十分丰富。原生态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不仅受地貌条件的影响,更与不同的语言、方言音调相融合,因此,其民族的、地域的特征和风格几乎与生俱来,异常突出。
旋律流畅,语言精炼。民歌是一种口碑艺术。歌手们所遵从的最重要的美学原则就是简洁、精炼。即无论词曲,都应以最简单、明畅、质朴的语汇、技法表达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原生态民歌是大众创造的艺术,向来以“返璞归真”为宗旨,以便与自然法则保持一致。
新民歌的艺术特征
创新性。新民歌中的“创新性”:即用新的艺术手法对原生态(传统)民歌进行包装,重新配器、重新编曲,并用现代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传统音乐。例如摇滚版的《刘三姐》,电声演绎的《绣荷包》等等。
流行性。一方面是指旋律精炼、易于上口、既好听又有特点。如在中国流传很久的四句体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等等。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新民歌的歌词是从小点着意,短小精炼,口语化中见意境,质朴中见空灵,题材和体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如汤灿演唱的《幸福万年长》、张燕演唱的《月亮女儿》等。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歌手的民歌演唱方法的多样性。即各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唱法,都属新民歌唱法。新民歌唱法要求以作品风格定唱法,即作品决定唱法。而非无论什么作品只用一种声音和一种方法。像歌唱家李双江、郭兰英、宋祖英等,他们的演唱各有特色,唱法与作品结合得很好,从而体现了多样性。
多面性。多面性是指新民歌在音乐制作手段上的“全面性”。即把各地各民族的原始性音乐和一些特殊乐器的音色,利用高科技手段采集起来。根据不同作品风格的需要,运用一些现代音乐制作手法,经过制作人的编配,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精神气质,又具有时代精神气质。如: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便具有“多面性”的特质。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表现形态的比较
原生态民歌的表现形态
生存环境的地域性。原生态民歌的显著特征是它的生存环境的地域性。不仅从它表现的内容还是它的表现形式,都与它的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蒙古草原的高亢、江南水乡的婉转……无以不打上因环境不同、生态文化不同的烙印。
传承方式的自然性。原生态民歌由于产生的时期较为久远,并植根于民间,反应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需要句顶了传承的自然,加之生活状态的自然性、原始性其传承方式除了自然的口传身授也是别无选择。
表现内容的纯粹性。我们知道原生态民歌反映的是各民族地区不同的乡土人情、风俗文化。因此,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号子、山歌、小调不一而足,几乎涵盖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爱情和劳动歌曲为甚,它的广泛多样性是原生态民歌又一显著特点。
演唱目的的自娱性。原生态民歌在创作功能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演唱的目的在于自己娱乐。原生态民歌并不运用或无法运用一些现在高科技,在功能上则更多是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和娱乐,无太多功利色彩,它表现的只是较为纯粹的人和事,具有明显的自娱性。
新民歌的表现形态
创作动因的时代性。新民歌的产生是基于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不论是利用原生性民歌旋律填词,还对原生性民歌旋律的局部改写亦或是演唱表现方式的更新,都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的,要么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斗争,要么是迎合当时社会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一定的社会功能。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新民歌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创作的人为性(为了符合社会功利)以外,其采用各种各样人为的手段(伴奏、乐器、服装、舞台背景等)为新民歌的表现推波助澜。
演唱方式的自由性。虽然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方式含有多种性,但它相对于其中一个地方的民歌的唱法却是单一性的,必须是以当地民歌语言和腔调才能真正演绎出它的神采。新民歌却由于新民歌具有典型的创作特色,致使它的演唱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民族唱法外,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都成了新民歌的演唱形式,而且有的新民歌还必须是新唱法(如:通俗)才能极尽其演唱风格和目的。
原生态与新民歌的相互关系
原生态民歌是新民歌的前提和本质。新民歌无论是利用原生态民歌的旋律填词,还是把原生态民歌拿来老歌新唱,还是加花点缀,都离不来民歌的范畴,而原生态民歌正是所有民歌的真正祖宗!只要是离开了原生态民歌的本质,就无所谓新民歌的“民歌”。
新民歌是原生态民歌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它没有脱离原生态民歌的根和魂,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歌的责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健康因素来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新民歌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态,融汇于世界的音乐潮流之中,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我国的民歌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表达形式,尽管有低潮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么,民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通过全文对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概念、艺术特征、表现形态、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这样说虽然原生态民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单一性,而这种封闭性对于保持民族传统音乐的原貌是有利的,但长期的封闭和单一必然使其陷入一种死硬僵化的状态,从而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会走向自生自灭的道路。
了解中国的民歌,就是了解中国的音乐史;懂得中国的民歌,就是懂得中国的音乐语言文化;喜爱中国的民歌,就是热爱我们的民族;发扬中国的民歌,亦是把中国的音乐文化推向世界的艺术之林。
段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