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2.0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Toyota,索尼,MacBook
  • 发布时间:2015-11-05 15:40

  吸尘器制造业老大戴森能否将自己变成一家全面的技术公司?看《快公司》独家采访戴森。

  发明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詹姆斯·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在戴森公司(Dyson)全球总部二楼的一间玻璃墙办公室工作,公司位于伦敦西部100英里外的马姆斯伯里村。这间办公室明亮通风,如博物馆一样排列着影响着戴森设计作品:一本讲述丰田公司(Toyota)发展史的书,一部款式老旧却十分耐用的索尼(Sony)塑料翻盖手机,一辆1961年MiniCooper玩具车,还有一台1970年代鹞式战斗机(Hawker Siddeley Harrier)压铸模型。“鹞式战斗机是革命性机器,”戴森跟我说,“它可以垂直起落,它的一片式碳纤机翼使机身保持极度轻盈。它并非1970年代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但因为轻盈,它的操作性极强,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最喜欢使用的机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强调说,“它是英国的发明。”几年前,戴森在网上发现了一台退役的鹞式战斗机,大为欣喜的他花钱雇人将机器从埃塞克斯机场拖到马姆斯伯里。如今,这辆战斗机放在戴森总部的入口,就在这位公司创始人办公室的窗户下方。

  身高1.86米的戴森极具线条感,他下巴突出,颧骨高耸,手指细长。出现在广告中或吸尘器包装盒上面时,他通常不戴眼镜,但在办公室里,他钟爱一副圆框眼镜,这副眼镜让他看起来十分睿智,又增加了他那对蓝色眼睛的威严感。我们见面那时是六月份,当时,他戴着一块Suunto Ventus钢带手表,身穿一件开襟衬衫和系带裤。他的衣着是女儿艾米丽(Emily)设计的,艾米丽在伦敦开了一家备受欢迎的精品店。一见面,戴森就为迟到跟我道歉,他整个下午都在楼下的研发实验室审查样品。“我没办法突然走开,”他说,“我已经无法操纵机床,但我可以每天都到下面去,查看每个项目。”

  戴森今年68岁。他一手创办的这家空气循环产品企业去年全球销售额高达21亿美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据估算,这让戴森的净资产逼近50亿美元。不出意料的是,他总是被问及是否打算让公司上市。而他总是给予否定。“我一直都觉得,这得看你想要什么样的公司,是否要引入其他股东,”戴森说,“我们的兴趣在于技术、工程和设计,作为家族企业,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我们可以将眼光放长远,可以开发20甚至25年之后的技术。我们付得起代价,不用怕犯错而被炒鱿鱼。我们可以长远规划所有事情。”

  他大手一挥,我的眼光顺势在靠墙排列的产品上逡巡了一圈。这些产品可谓公司22年发展史的精彩回放,它们似乎极好地证明了戴森的观点,其中有DC01,首台为英国市场打造的吸尘器,曾经风靡全国;有DC07,该半透明吸尘器拥有兰博基尼黄的外观;V6 Absolute,售价500美元、数字电机发动的无线吸尘器;还有Airblade烘手机、空气循环机AirMultiplier——本质上来说,就是无叶风扇——以及椭圆形冷暖器Hot+Cool。

  戴森承认,成功很容易令人冲昏头脑,让人“不求进取,不假思索地推出更多产品,从纯商业的角度做决策。但是,”他微笑着说,“这并不是我选择的路。”

  反之,戴森的目标是扩张自己的品牌,这不啻为一个勇敢而充满冒险的决定,某些员工称其为“戴森2.0”计划。去年,公司投入4亿美元,在马姆斯伯里总部附近建设一个技术园,项目预计明年完工,届时将容纳3,000名设计师和工程师。目前,公司已经引入近千名软件和电脑硬件专家,并将工程队人数扩大两倍。公司每周向R&D投入250万美元,除此之外,它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一所尖端的机器人研究实验室投入了800万美元,并掏出1,500万美元投资位于美国的固态电池公司Sakti3。

  在未来数月,这个新建的技术园将作为公司多个新投资项目的启动平台。戴森公开了某些项目(比如机器人研究),另有一些项目似乎迫在眉睫(比如,在Sakti3身上做投资似乎表明,公司对家用电器有进一步的兴趣),还有一些项目处于高度机密状态。与此同时,在我到达马姆斯伯里的前几个月,公司宣布收购詹姆斯长子杰克(Jake)创办的LED照明公司,并将让杰克担任戴森的高管。[杰克和他的弟弟、唱片公司Distiller拥有人山姆(Sam)都是戴森董事会的成员]。杰克的照明设备将以戴森公司的名义出售,产品将转移至戴森位于东南亚的基地进行生产,这意味着,戴森将在另一个行业拥有市场份额。

  若戴森并不打算进行公开募股,那么,杰克在公司担任的新角色是否意味着他至少愿意退居幕后?但戴森说他完全不想退休,说到“退休”,他马上激动地从皮椅上站起来。“不,”他说,“不,不,不。”

  然而,我们不可能不将马姆斯伯里发生的一切变化——建设技术园、推出新产品和加大儿子的管理权——看作戴森品牌演化的新行动,至少从某个方面来讲,这场品牌演化体现在引入新人才和新创意。若成功了,戴森在人们眼中将不再只是一家尖端电器公司,而是一家尖端技术公司。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成名作是AppleI,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BASIC编程语言,詹姆斯·戴森是几经磨损的Hoover Junior吸尘器。Hoover Junior是戴森年轻时候仿照住处附近锯木厂的一台设备,用纸板筒制造的机器。锯木厂这台“旋风分离器”用离心力清除空气中的灰尘,戴森研发的样品用同样的原理除尘。1983年,一家日本公司同意出售这台带有透明容器的吸尘器,售价将近2,000美元。结果是产品大受欢迎。

  成立自己的公司后,戴森推出的首台吸尘器同样有一个透明的吸尘箱。“我们做了市场调研,发现大家都不想看到灰尘,”戴森说,“作为工程师的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们希望看到里面的情况,比如,机器每次能吸多少灰尘。所以,我们对调研结果置之不理。”

  至今依然如此。长久以来,在欧洲占有20%至30%吸尘器市场份额(端看以哪份报告为准),在美国占据6%的戴森最引以为傲的是吸尘器的强劲吸力,但戴森的产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跟机器的透明性有极大的关系。其产品及产品价格如MacBook Pro一样,赋予了生产商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让人们看到这是乐意在风格和质量上投资的品牌。确实如此,在英国,戴森的员工已经习惯听到外界将公司与史蒂夫·乔布斯管理下的苹果相比,但并非每个人都为此感到开心。我采访过的几位员工指出,苹果经常为了设计而强调设计,故意隐藏其电脑产品的运作原理——这与戴森公司的理念背道而驰。

  与戴森在其办公室会面的几个小时后,我和工程师迈克·奥尔德雷德(Mike Aldred)站在一间小模型房的角落,这是公司用于展示新技术的地方。他将公司的最新产品,即名为360Eye的自动吸尘器——马姆斯伯里总部员工简称其为“机器人”——放在地毯上。戴森研究这台机器已超过十五年的时间,预定于12月在日本推出,明年年初在欧洲和美国上市。这台吸尘器极具戴森的风格,由数字马达驱动,可通过透明容器看到除尘器;与此同时,该设备又是戴森进军计算机编程、软件设计和物联网界的一大飞跃。“确实非常不容易,”奥尔德雷德说,“开始研究‘机器人’时,我们有优秀的电机团队,但电子技术却不够。”

  因此,他向从英国各个技术公司挖来的十几名硬件专家和软件开发人员寻求帮助,这些人改善了360Eye的计算机系统,并开发了一个新的安卓和iOS应用。“我们不断改进产品,直至臻于完美,”奥尔德雷德说。他从口袋里掏出iPhone,手指划过屏幕,这时,“机器人”发出嗡嗡声,从房间的中间移动起来,攀上一个低矮平台,在桌脚之间迂回前进。即将撞上一只扶手椅时,它停了下来,似乎陷入深思。“这台机器非常轻盈,所有重量都在底盘上,”奥尔德雷德说,语气如同一个深为运动健将儿子感到骄傲的父亲。“所以,一旦遇上什么东西,它会轻推试探,检测到即将撞上硬物时,就转头往其他方向移动。”

  奥尔德雷德说戴森本可以更早推出这项新发明,苦苦等待的原因是机器仍有硬伤,包括电池不够持久,传感器太过敏感以及摄像头存在盲点。“当然,有时候你会恨不得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尽快在市场上销售,”奥尔德雷德说,“但我不喜欢明知产品可以更完美,却无力改变的感觉。我感到幸运的是,公司领导是愿意给予足够时间让我们改善产品的詹姆斯。”

  他指向手机,屏幕上出现的是吸尘器覆盖的区域地图。“很棒的一点是,”他接着说,“假如你出门前设置了清扫整层的空间,但你忘记打开某个房间的门,这时,机器会记住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清扫,你回到家之后把它放在未清扫的区域,它就开始工作啦。”

  在戴森费劲改善360Eye的十五年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清洁机器人,其中包括iRobot的Roomba和三星的几款机型。戴森说360Eye的吸力更强,传感器更先进且电池会更耐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显示了戴森试图进入充满竞争的领域时所遇到的挑战。戴森一贯因引领创新而备受赞赏,但当它扮演起后来者的角色,表现又会如何呢?

  超过2,000人在戴森的马姆斯伯里总部工作,其中大多数是身穿连帽衫的年轻人。然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可以进入公司的研发区域,该区域位于一楼,用磨砂玻璃门和指纹扫描仪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

  这里极少接待访客,记者更是未曾涉足。为了获得访问权限,我必须上交录音笔,将iPhone放入密封塑料袋内,并穿上亮眼的蓝黄色工作马甲,这样,员工们远远就能看到我走来,及时用防水布盖住任何禁止对外开放的研究或设备。“我们极其注重保密,”全球新开发总监亚历克斯·诺克斯(Alex Knox)以抱歉的语气说道(尽管如此,还是发生过意外:2012年,戴森抓到一位前员工将公司保密文件卖给对手)。

  研发区域是大多数公司创新的发源地,戴森也不例外,这儿正在研究的,是戴森未来十年的设备。“我们反复进行设计、构建和测试循环,”诺克斯解释说。每周,公司的绝密新产品创新团队都会研发出十几个新样品,做成模型后向其他工程师展示。最有发展潜力的样品——无论多么遥不可及——都会被送至高管手中,很多时候更是直接提交给詹姆斯·戴森本人。

  诺克斯于1990年代进入公司,是戴森雇佣的第三名工程师,当年,他的首个任务是设计第一版DC01吸尘器。他协助监管这个过程。“过去,样品要不用纸板搭建起来,要不由内部模具工制造,”他边说边推开某个房间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钢丝框,“现在比较先进了。”诺克斯解释说,这个钢丝框是价值80万美元的EOSINT P760,该设备使用激光将金属粉末熔结成样品。工程师可以在走廊尽头一台电脑上用CAD软件将样品画出来,当天晚些时候就能拿到样品。

  我们的下一站是电波暗室,这儿将测试样品与其他设备的电子或无线电干扰。暗室内,20英尺高的墙全用大块的隔音泡沫板覆盖,我们去的时候没有测试在进行,整个房间一片寂静。隔壁房间堆满了麦克风,用以测量戴森产品的声波输出。“我们要确保产品不会发出不悦的声音,”诺克斯说,“因为设备发出的声音跟外形或运作方式一样重要。”

  戴森总是喜欢说它对设备所做的测试,远超过美国或欧洲管理机构所做的规定。离开研发区域前,诺克斯带我进入一辆小拖车,在那儿,一只机械臂正操作一台新型吸尘器,拉着它在地毯上来回移动。这将持续50个小时或以上,诺克斯说。附近的墙上挂着一罐又一罐的垃圾碎片,一个上面写着“沙子”,另一个上面写着“猫屎”。

  “这不是普通的猫屎,”诺克斯笑着说,将罐子转对着我。“看到没?上面写着‘日本猫屎’。我们要确保产品能满足不同的市场。”当然,还有美国/英国猫屎样品,他随后跟我说。

  这些测试都为了一个目标服务,诺克斯接着解释。只有经过大量测试,才能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反复测试经常让我们有意外发现,”他说。他举了个例子,对第一台旋风吸尘器进行重负荷测试时,工程师发现所谓的“康达效应”总是伴随着吸力而出现,具体而言,就是气体流入设备时,会以几乎同样快的速度流出。工程师们根据这个发现研发了Airblade烘手机,后来更推出了Air Multiplier。

  “发明灵感的来源有千千万万,”产品创新主管斯蒂芬·考特尼(Stephen Courtney)说,他设计了首台Dyson Ball吸尘器,解决了之前产品的可操作性问题。“灵感并不总是来自于思考。认真观察测试或自己做测试时,你都可能有重大发现。”

  戴森会在“不久的将来”披露某个突破性结果,公司说。参观马姆斯伯里总部期间,我得以一窥这款即将面世的新设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系列新产品的先驱——前提是我不向世人披露产品的细节。可以说,这款产品是对品牌的一次彻底颠覆,但同时又是有逻辑性的延伸。

  戴森本人在办公室向我进行了产品演示,他将机器从一个看似可抵挡坦克轰炸的金属盒子里取出来。他来回转动机器,惊叹其完美线条。我问,推出这款产品之后,他是否想进军其他市场?他没有直接回答我。“我觉得应该这么想,要进军一个领域,必须看我们能否改变这个领域,我们是否具备技术来创造不同。我们不是商业驱动企业,”他如是说起戴森,“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不仅如此。”戴森的目标是寻找完美。

  杰克·戴森的照明公司位于伦敦设计区克勒肯维尔一所旧电梯工厂内,地板是硬木,墙壁刷得粉白。一个车库推拉门直接通往主办公室,杰克经常将他的亮红色菲亚特500开进去,停在办公桌旁。楼下,也就是地下室内,各个工作台沾满了润滑油,堆满扳手和多余灯泡。

  我参观公司那天,员工们正忙于测试代号为Ariel的新顶灯,戴森将于2015年年底推出该产品。Ariel呈长方形,宽大的金属翼让人想起人造卫星,戴森将其定位为适用于餐馆和酒店的商业产品。“市场上许多LED射灯使用时,都必须在上方加扩散器,这会使灯光特别刺眼,”照明专家卡洛琳·纽曼(Karoline Newman)说,“让人感觉不舒服。我们的产品射出来的灯光更集中、更直接。”

  “还可以配合挡板叶片使用,根据办公位置调整灯照方向,”高级工程师道格·英奇(Doug Inge)补充说,如此一来,办公桌在哪里,灯就能打到哪里,“可以打造针对性的照明。”他关掉房间的灯,只留下Ariel。漆黑的办公室里,Ariel的灯光集中、明亮而强烈。

  未来几个月内,几位照明工程师将加入马姆斯伯里戴森的核心团队,不过,杰克计划让创意团队继续呆在伦敦。“我们与当地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建立了极好的关系,他们定期与我们见面,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反馈,”他说,“所以,得留一些人在这里与他们保持联系。”

  42岁的杰克有一头蓬松的淡黄色头发,一对蓝色眼睛,还继承了他父亲身上那种稳重的强大气场。(“我们对技术都有极大的热情;我们热爱制造、设计和发明,”詹姆斯如是说起杰克,“我们对同样的东西抱有信仰,与我的另外两个孩子不同。”)杰克成长于维尔特郡乡村,在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学习工业设计。“我入学时,没人知道詹姆斯·戴森是谁;毕业时,詹姆斯·戴森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英国发明家和设计师,”杰克回忆说,“这改变太大了。”但这也是一个负担。毕业后杰克在马姆斯伯里呆了五年,与戴森的新产品创新团队开发产品,2004年他离开戴森,自己开创事业。

  他在伦敦找到了一个工作间,花了一些时间研发一种新吊扇——“研发出来的吊扇在房间里晃荡,还引起十二级飓风,太危险了,”他说。此后他转战照明领域,这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但在杰克看来,领域似乎被卡在了过去的时代。他参观过不少公司的样品间,发现产品都非常昂贵,且技术并不先进。杰克认为必须研发LED灯泡,因为与白炽灯相比,LED灯泡更耐用、更节能。但投入研究之后,他很快遇到了令其他工程师困惑的问题,那就是LED灯泡很难冷却。“我们考虑了多个方法,利用马达、泵工作液和风扇进行的主动式冷却很有效,但产生很多噪音。我们想让灯泡每天使用12小时的情况下,寿命长达37年,”英格说,“我们听到许多客户说,‘37年后我都不在世间啦’,我们会说,这正是意义所在。”

  2011年,杰克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是用一根长方形的铝杆从LED灯泡上吸热。戴森的首台LED灯CSYS(“协调机制”的简称)极具戴森产品特色,功能决定了外形:产品没有任何装饰,呈简单的T形铝合金架。其中,八个LED灯泡装在一根吊杆末端,吊杆的设计灵感源自工程起重机。手指轻轻一点,吊杆就可以从左边移至右边;再轻轻一点则能调整高度。该照明设备于2012年在欧洲上市,售价699美元;但去年,杰克为27个国家的405名经销商供应产品(美国版将于2015年底推出)。如今,他和团队以几乎要累死人的节奏在工作室里制造设备。

  多年来,杰克一直推迟回马姆斯伯里的时间——他想先证明自己。如今,既然他已加入戴森,何不与父亲强强联手?马姆斯伯里的戴森总部可以为他提供公司发展需要的研发和制造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保护父亲的发展理念。“我不能袖手旁观,看合股公司制毁掉戴森,这肯定会毁掉公司!”他睁大了眼睛,大声喊道,“他们只会利用品牌,而不是改进技术。这必然会毁了戴森。”

  未来一年,杰克要管理照明公司,同时又要快速了解戴森总部正在开发的数百上千种产品。从某个方面来讲,他正是“戴森2.0”计划的理想代表:他是精通传统工程学的发明家,但又成长于电子时代。我们谈话过程中,他反复强调要跟上物联网时代的潮流,必须在相关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及设备上面做投资。“公司必须做点改变,”他说,“要呆在顶端,所有公司都必须做改变。”他停了一下,玩弄起面前CSYS灯的底座,“但我觉得,也不要太担心市场或未来趋势,关键是将注意力放在戴森的核心竞争力上面”——那就是打造持久耐用的创新产品。“要特立独行,就必须忍受害怕,”杰克说,“要扪心自问:这是可能的吗?我是否为此兴奋?若答案是肯定的,那必须勇往直前。”

  詹姆斯·戴森承认,杰克“很可能比我更善于创造和更敢于冒险。我们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秉持公司的核心理念。如今,戴森已是一家家族企业。”一如既往,他总是着眼于长远。

  文/Matthew Shaer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