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买的房终于住了进去,她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群里。我看了好几遍,想夸奖几句却实在无从下口。房间真的很粗糙简陋——根本谈不上什么软装,墙上和地上都空空荡荡,仅有的几件风格不同的家具像是租借的,乡土气质浓郁的窗帘垂头丧气地搭在客厅的墙边,厨房摆放的简陋碗碟让人生不出任何食欲。没有任何风格,只让人感到一切从简,所有东西都是将就。
平心而论,朋友的工资不低,首付是家里出的,月供公积金还一部分,家里帮着还剩下的;学过美术做过设计,虽说不至于装出家居杂志照的效果,但是布置一个简单温馨的小家绝对不算是难事。很明显,她并没有用心去打理现在的房子。
我大概能猜到一点原因:她一直不满现在的工作,甚至想离开所在的城市,但苦于没有好机会。虽然家里做主买了房子,终究有些不甘心。在远方不知何时能到达的情况下,她先把当下过成了“苟且”。
现在,人们总是习惯把当下的生活和内心的渴望对立起来,所以才有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人无意中把对远方的憧憬当成了忍受眼前“苟且”的利器。
实际上,生活是诗,还是苟且,往往还是在于你的选择。
我有一位学姐,每次租房都要挑选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实在找不到合意的,就会尽量改造,添置或者替换一些东西。我一直觉得她太挑太能折腾。后来,我去她家做过几次客。午后暖洋洋的阳光里,窗明几净,大大的书架摆满了书,客厅里有苍翠的水生植物,阳台上有开得正盛的花。她端出茶和点心,点心装在精致的碟子里,不同的茶配不同的茶杯。每次做客,我都舍不得离开。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梦想中家的样子。
工作刚起步时,学姐对待遇也不甚满意。她就在周末上课学习,渐渐爱好成了技能,没过两年就换了理想的工作。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苟且的影子。
当我们看到“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也觉得热血沸腾想要改造自己的房子,然而转眼冲动就沉没了。下意识觉得以后肯定要买房子,所以当下多么糟糕都可以忍受。做着不满意的工作,我们也总能用“明天会更美好”来麻醉自己,却生不出任何动力和勇气去改变。
对于远方,对于明天,我们总是有一种执念和向往。高晓松说,“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可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却说,“人生又有多少场华丽在等着,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岁月罢了。”
远方固然值得向往,但大多数的人生是由一个个无法抵达远方的平凡日子组成。有人说,“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工作,把爱人讨作老婆。”
远方,梦想和爱好都是用来放在脑海里想象憧憬的。这种美好,恰恰是因为得不到才愈发显得美好。落到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极易变得枯燥。但我愿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越来越接近自己心中的“远方”。所以我要把爱好变成工作,与爱人结成夫妻。
如果说“六便士”是现实的苟且,那“月亮”就是高高在上的理想。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对立起来,却忘记了,我们一直有抬起头来看月亮的时间。像那个学姐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把住所打理得整洁舒适;做不喜欢的工作之余,在爱好上花点心思,说不定哪一天就能换一份喜欢的工作。
我相信,当你选择了不苟且,总有一天会发现眼前也可以有诗,有远方,有月亮。
(尘中塑摘自佳人网)
由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