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中国人不分南北,按照祖传下来的各种食谱秘方掀起了全民进补热潮。可老一辈的经验不乏以讹传讹,有时不仅不能养生,还会伤害身体。快来看看你的进补是否正确?
食补的误区,你中了几个
补得越早,身体越好?
很多人天气一冷就立刻开始进补,大补特补后没见效果,反而肠胃闹各种不适。有的人便认为自己虚不受补,其实问题不在于进补的食物,而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肠胃习惯了夏天清淡的饮食,突然进补大量油腻的肉食,当然吃不消。
正确做法:进补也需要做好准备。在冬季进补前,最好先调整好脾胃功能,吃一些健脾开胃的食材,如党参、太子参、山药、莲子、砂仁等。这样不仅能为大补做好准备,还能避免匆忙进补出现的不良反应,使进补事半功倍。
食材越贵越好?
在选择进补的食材上,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体质,总是看见别人买什么自己也跟风买,还坚信食材越贵效果越好,不惜花高价购买人参、冬虫夏草。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还给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
正确做法:进补先要分体质。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9种,并且每个人的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所以即使其他人觉得进补效果好的药材,也未必适合自己,更不存在“贵的效果才好”的说法。除此之外,要注意药膳也是药,必须遵循服药的原则,例如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影响。
认定一种猛补
很多人进补时,往往会因为个人喜好,只吃喜欢的或者只吃最贵的,比如,喜欢吃红枣,就只吃红枣的药膳,冬虫夏草最贵,就只用冬虫夏草进补。更有甚者,以为顿顿吃肉就是大补。在吃的量上也不加控制,以为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实际上,猛吃一种食材,不仅会影响人体的营养平衡,也容易出现副作用。肉类中的脂肪、糖分等大量堆积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正确做法:首先,冬季进补需要全面调理,否则进补伤身。吃肉是一种补法,清淡的饮食也是一种补法,尤其在冬季,蔬菜类更不容忽视。其次,在食材的剂量上,必须遵循“使用量少,使用持续时间长”的原则,否则使用剂量大了容易出现副作用。
补对了,才是真的补
很多人都抱怨:为什么别人进补效果很好,我却花了钱身体也没补好?有中医师认为,现代人普遍是用药膳+食补的方式来进补,但人们往往注重了药材的好坏,忽视了身体的需要。只有根据身体的症状针对性地进补,才是真正补对了。
症状一:气虚。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气短喘息,声音低微,时有腹胀等。
进补方法:宜选用具有补气养血功能的食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牛肉、鸽肉、鲫鱼、黄鳝、红枣、海参、花生等。
症状二:血虚。主要表现为面部没有光泽,嘴唇、指甲呈淡白色,头晕目眩,形体瘦弱。
进补方法:宜选用具有补血、养血功能的食材,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枸杞子、桑椹子、羊肉、牛肉、龙眼肉、花生、猪肝等。
症状三:阳虚。主要表现为胃寒,四肢发冷,腰膝酸痛,夜晚尿多等。
进补方法:宜选用具有温补肾阳功能的食材,如鹿茸、海狗肾、附子、肉桂、鸡肉、虾、鳗鱼、核桃、红枣等。
症状四:阴虚。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
进补方法:宜选用具有滋阴润燥功能的食材,如龟板、天冬、麦冬、何首乌、水鱼、鸭、鹅、兔肉、鸡蛋、雪耳、花胶、梨、百合、蜂蜜、芝麻、海带等。
冬季进补食谱推荐
食谱一:卜炆牛腩煲
功效:健脾益胃、固肾益精、强壮筋骨、补血气。
食谱二:莲子百合煲鸭肉
功效:养阴安神、健脾益肾。
食谱三:黑豆羊肉汤
功效:补肾壮阳,温中暖胃。
Tips: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和“十九畏”指的是配伍禁忌,意思是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冬季进补时应注意“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朴硝、水银、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犀角、牙硝、三棱、官桂、赤石脂、人参、五灵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