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新
曾几何时,茶文化因茶叶的高价格代表着一种“轻奢”的生活方式。茶产业造就的高额利润,让许多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扶持力度。在中国,只要气候适宜的地方,就有大面积的茶叶种植,一些并不具备优势的产区与传统茶区竞争激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近年来,茶产业和文玩、白酒等一道呈现迅速下滑的趋势,茶叶价格终于开始走向理性。
2016年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没有单位再敢用公款买茶叶作礼品。作为企业,要转变思想,调整结构,找到真正的客户,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
近三年间,传统茶业模式正经历着大规模洗牌,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了电商发展,产能的自动化改造也已经在行业里掀起了一股热潮。虽然大趋势是向好的,可是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也的确不少。
刘文新在自己的建议中分析道,“茶产业是集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健身养性功能于一身的我国最具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同时更是一项富民产业。据统计,我国十三亿人口当中,从事茶行业的人数达到8000多万,占总人口的6%,因此茶产业的发展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这一群体的就业和社会安定等问题。”
首先,国内茶叶消费市场转变,茶农收入降低。随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茶叶消费市场不断趋于理性化,从之前追求高档、高价位的茶叶逐渐转向追求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中低档茶叶,对高档茶的需求开始减少,对茶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选择不再盲目,而茶农通过种植、生产茶叶所获得的利润大大降低。
其次,种茶成本急剧增加,利润大大降低。茶产业具有极强的季节性,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务工,多地出现茶季用工荒的问题,人力成本逐年大幅增加,这是近几年茶叶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全国茶区普遍存在的难题。
再次,转变生产方式困难重重。人力资源的匮乏,引导茶农向机械化采摘、机械化加工上不断靠拢,然而建立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等加工模式所需投入的巨额成本是当前茶农、个体工商户乃至企业均难以承受的,又为茶产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力和障碍。
面对重重困难,对于企业,“我们要考虑品牌、包装、服务等各方面的东西。产品逐渐转变成大众化,而不是卖包装,得让老百姓消费得起。”刘文新说,同时还要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让销售渠道真正贴近百姓,形成自己的粉丝群。“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说白了,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此外,刘文新向大会提交建议:国家加大对茶产业龙头企业资金、项目研发、税费减免、利息补贴等的支持,扶优扶强,连续扶持,推动茶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速。
刘文新还表示,应从“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进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加大种茶直补力度”三个方面加大对茶农的补贴。
文|《小康》记者 刘源隆 王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