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要的是“走心”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两会,工匠精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13 16:23
在2016年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应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必修课”。
为什么我们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为什么我们的绝大多数产品属于“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问题的背后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一边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边是中高端供给不足;一边是国货库存积压,一边是国人在全球扫货;一边是趋同化的中低端产品制造及其脆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边是“工匠精神”的退化和中华文化经典的“失传”;一边是无业可就,一边是高技能工人无处寻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崇效率的现代社会同“工匠精神”有着必然冲突。克劳福德的《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一书开宗明义地提出: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克劳福德感到,作为工作者,我们每个人的主体性慢慢消失。其所伤逝的“工作者主体性”正是消失于20世纪以来被视作开展工业一般方式的标准化生产、流水化作业。从曾经带有“情感”“温度”“独一无二”的作品,变成了机器流水线制造的“产品”。
不久前,一封任正非签发的总裁办电子邮件流传出来,该邮件转载了任总写的《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一文,任正非坦言:“我前后去过9次日本,以我的认识,还不只是工匠技术问题,我总愿意把它和精神结合起来思考。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诚如任正非所言,虽然工匠精神不只有日本独有,但是日本的技巧,是纤细的,多样的,并且重视制作时候的精神和情感。“这个用心了”“这个没用心”这样的话很常见,因为这样的精神,不仅自己知道,还能够传递给使用者。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工匠精神不同于从0到1的创新,它不是“抖机灵”,而是从1到n的精益求精,直至极致。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