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 用作品说话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张戈,时装设计
  • 发布时间:2016-04-28 15:42

  张戈从小就喜欢跟着姥姥鼓捣针线。19岁那年,她执意跑到巴黎Esmod高等时装设计学院学习。上课第一天,老师要大家把梦想写在纸上,而张戈写的是——拥有自己的品牌。在这个几乎都是法国同学的班上,一个中国小姑娘的梦想听上去有些天真。很多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人工作多年,也只是在为别人的品牌“打工”。

  十年前,法国服装设计圈里鲜有中国人的身影。当人们听到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时,往往也是先摇头。“他们觉得中国也许有好的裁缝,但是没有好的设计师。法国人更喜欢日本设计师,也更喜欢日本文化。日本设计师出现在巴黎时装周比较早,所以被认识的早,被喜爱的早。”张戈回忆说。通过对设计理念、绘画、制图、打版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张戈很快完成了三年学业。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她在法国多家时装设计公司工作。张戈说:“在法国的生活让我对时尚有了更新的看法,巴黎的时尚度已经深入人心。走在巴黎的街道,你会觉得人人都是经过考虑才穿搭成那个造型,她们喜欢简洁大方所以喜欢穿着黑色,但是也非常懂得色彩搭配。我的几个法国女闺蜜,她们都不是时装设计师,但她们都对穿衣造型都很有研究,她们代表了许多巴黎的普通女性。”

  2014年,经过在多家公司积累经验后,张戈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Ge Nieva。张戈说:“在巴黎的工作经历非常不易,相对本土设计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认可。同时巴黎的设计师已成饱和状态,竞争非常大。”2015年4月,张戈入选上海高定时装周“向中国订制致敬”单元。正是由于这次行程,让她下定决心要回国发展,把事业重心放回国内。她觉得时装设计师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可以让人们穿着打扮更加得体,也让别人看了更加身心愉悦。这是一名时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张戈说:“我认为时装设计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尤其是中国时装设计师。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汇集而成的,由像你像我这样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好的时装设计师可以改变社会风貌,让更多的人打扮得体。往小了说,可以令大家身心愉悦。走在中国的大街上,真的很感叹我们国人太需要培养穿衣美学了,太需要我们时装设计师了!所以相比之下,中国比法国更需要好的时装设计师。这也是我毅然决然的回国为中国时尚出一份力的原因。”

  最近几年,中国跟国际时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也在四大国际时装周的秀场上频繁展示。许多人说:“在纽约这样注重商业价值的城市,更加适合设计师的成活和发展,也为他们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相比其它的国际时装之都更加利于中国设计师的发展。”对于此,张戈有自己的理解,她说:“我觉得近年来中国的设计师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而且设计也很国际化,所以我觉得不只是纽约适合中国年轻设计师而是世界需要中国设计师。我觉得以后不只是4大时装周而是5大时装周加上中国国际时装周,但现在的中国国际时装周还需要完善和努力。中国肯定更适合中国设计师,只是现在的中国还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要对它有信心。我是个中国女孩,所以在设计中又很自然的流露出中国女孩的特色。在我看来,中国女人多了一份温婉。我的灵感来自各方各面,有时走在巴黎街头,听到别人说的一句人生哲理都可以是我的灵感来源,在巴黎生活的9年改变我很多,也深深的影响我的设计,我的设计里有浓厚的欧美风,但又兼具着我本身中国细腻的温婉的感觉,这就形成了我的品牌风格的大气、典雅、剪裁独特。”

  这几年似乎极简主义和实用主义很流行,比如王大仁的品牌。对典型的纽约时装周上的品牌,张戈的看法是:王大仁的作品很不错,但是他的作品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我在时装学院前2年学女装,后3年学的男装,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后者的工艺要求更高,男装西服拆开后的细节特别多,包括男装裤子的结构,里面的腰带等等。关于实用可穿与独特创意的平衡把握是最考验成衣设计师的。这点做到了,就可以称他为好的设计师。如何把握这个平衡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作品说话。

  文/本刊记者 董潇 部分图片提供/F+studio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