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全球化的巨人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全球化,人物,嘉顿,成吉思汗
  • 发布时间:2016-05-17 14:16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小的?

  杰佛瑞·E·嘉顿(Jeffrey E.Garten)在新书《从丝绸到硅谷:造就全球化的十大杰出人物》(From Silk to Silicon: The Story of Globalization Through Ten Extraordinary Lives)中,指出了十位改变世界,并迎来全球化新纪元的核心人物。

  嘉顿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名誉院长,教授全球经济和危机管理相关课程,先后曾为尼克松、福特、卡特和克林顿数位总统效力,早期在华尔街雷曼公司和黑石集团就职。

  他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葡萄牙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of Portugal)、大英帝国伟大的缔造者罗伯特·克莱武(Robert Clive)、国际金融之父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跨大西洋电报之父塞勒斯·菲尔德(Cyrus Field)、美国超级资本家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法国政治家让·莫奈(Jean Monnet)、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前英特尔执行长安德鲁.格鲁夫(Andrew Grove)、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十位伟大的时代缔造者。

  有趣的是,在新书中,嘉顿最开始追溯了成吉思汗,并且以全球视角看待他的帝国构建过程。他表示,之所以这么做,在于开始思考所生存的全球环境以及世界如何变得越来越小。

  “我希望赋予它一种真正新颖的视角,所以我从接近于源头的地方开始研究全球化。”嘉顿认为,全球化始于大约六万年前,当时一些非洲人种开始基本崛起并走出非洲。他们希望找到更多的食物和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人类的种族历史与全球化历史差不多是同步进行的。”

  但实际上,嘉顿坦承,研究不可能一路追溯至源头,而必须从某个点开始。于是他决定从13世纪的成吉思汗开始。

  “虽然我们所知道的成吉思汗都是关于他的暴戾行径,但我想向人们展示的是,这个人在本质上把整个世界,也就是从太平洋到我们过去所说的东欧,聚拢在同一个政治屋檐下。在残暴的征伐之后,他建立了通信系统和交通体系,找出了一种治理不同文化的方法。从很多角度来看,这就是我们所能够联系起来的第一个全球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全球化以某种复杂的方式开始了。”嘉顿说。

  在新书中,嘉顿写道,在成吉思汗的儿子的时期,人们可以从现在的韩国直通匈牙利。那时候有“丝绸之路”,有通行证,有歇脚的地方,还有提供换马的地方,虽然它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但也相当先进。

  成吉思汗、梅耶·罗斯柴尔德、撒切尔夫人、邓小平等这些来自各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物,都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成为了嘉顿研究的人物,并认为是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

  嘉顿解释说,挑选人物的时候,设立了三大标准,而这些人物正好满足了。

  首先,人物的所作所为的重要性。在过去大约一千年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更加互联,并且最终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世界。这种变化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现在仍然与这种变化共存。

  第二个,人物不能只是思想家,必须身先士卒践行他们的理念。这就大大缩小了候选人的范围。在过去几个时代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非常聪慧的人物,他们的观点极具未来性,但是嘉顿只选择了那些真正把这些观点变成现实的人物。

  第三个标准是,这些人必须是早期的开拓者,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他们揭开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些人物所生活的时期,曾出现过新帝国时期,新探索时期,新殖民时期,新全球金融时期等等。

  综合起来,嘉顿在历史长河中,大致通过十个时代来展现这些人物如何引领潮流,从而产生改变时局的巨大动力。

  嘉顿坦言,其中一个人物——航海家亨利王子,十分有趣又扣人心弦。他是15世纪时期的一位葡萄牙王子,从本质上组织了船队、船员,把全世界所有的尖端航海技术整合在一起,然后迫使葡萄牙探险家南下非洲海岸。他们发现了印度和中国。发现新世界的也是这些船队。

  “这个故事之所以迷人还因为它发生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位人物,有这样的财力,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海上探险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在嘉顿看来,塞勒斯·菲尔德其人以及一生同样不可思议。最初,菲尔德只是美国的一名商人,对技术一无所知,但就是他发明了跨大西洋电报。

  这项技术有多么激动人心?不妨这样想象一下:回到1850年代,从欧洲传到美国的消息并不比3000年前快多少。消息传播基本靠风。但是电报接通后,只要一分钟,我们就可以在大洋两岸实现实时通讯。仅仅在几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都被连接在了一起。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是失败、再失败、再再失败后的最终成功。

  “这一技术进步也会使我们联想到今天的因特网。虽然我们有理由对因特网的作用感到震惊,但实际上因特网并不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因为它是无线电、电话和电视之后才出现的。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实时观看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战争。但是当在那个年代跨大西洋电报接通的时候,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毫无疑问,嘉顿新书指出的这十位人物,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全球化”。而在过去三四十年间,“全球化”变得越来越常见。

  从当代的范畴来看,它不仅是一个术语,漫长历史甚至可以回溯到几个世纪之前。在嘉顿看来,把当前或者未来的事物放在历史的语境中来探讨大有裨益。“这样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特征并且在现实中站稳脚跟。”

  事实上,在过去大约30年里,“全球化”已经呈现出了它自己的生命。嘉顿表示,回顾历史时,1970年代初期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禁运首先出现在脑海里。

  “很多人从那时候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互联也更小的世界里。在石油禁运事件之后,还有很多其他的事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嘉顿说。

  那就是不断扩大运营、接受全球化观点的企业们,它们在不断地向全球进发。在嘉顿看来,在过去的大约30年间,主权国家之间的各种的障碍都已经真正消解了。贸易壁垒渐退,全球关税税率变得非常非常低。与过去很多年前相比,其他贸易壁垒、规章和配额也变得更加宽松。

  此前,大多数国家还不允许货币全球流通,但已经过去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面对的是一个壁垒越来越少的全球市场。如果问一家美国公司“市场在哪里”?得到的答案会说,80%到90%的市场可能都在国外。自然而然地这就会迫使企业制定全球战略,将公司拓展至全球各个角落。(本文选自“沃顿知识在线”,有删减、编辑,全文详见其网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