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大视野”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内窥镜,卡尔史托斯,杨梅,微创
  • 发布时间:2016-05-17 14:33

  专访卡尔史托斯内窥镜(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梅

  小小的内窥镜,左右了微创手术的进步,一家德企何以独领风骚30年?

  1987年,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Mouret在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给同一个病人做了病变胆囊切除手术,他不曾想到这例偶然完成的微创手术,正标志着新的医学里程碑的诞生。随着医学理念及技术的进步,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微创手术,在最近几十年里开始被广泛应用。

  微创手术改变了之前开放式操作的术式,无需完全开放病灶,而是在病人身上开数个0.5-1厘米的小孔,利用现代微创专用设备进行治疗。病人创口大大减小、疼痛感随之降低、恢复较快,大部分手术只需3-5天便可出院。微创手术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微创外科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良性病变切除及功能修复性手术的第一阶段,及本世纪初十年针对恶性肿瘤手术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规范、推广普及的第二阶段。微创技术看似已进入发展的平台期,下一个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微创领域将如何发展?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简称《21CBR》)记者专访卡尔史托斯内窥镜(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梅。

  KARL STORZ ENDOSCOPY(下简称“卡尔史托斯”)是一家创立于1945年的德国老牌内窥镜公司,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私营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可以说,它的发展代表了内窥镜行业乃至微创领域的发展。

  “事实上,在卡尔史托斯进入内窥镜领域的前30年,几乎没有竞争企业”,杨梅告诉记者,内窥镜领域的门槛之高让很多医疗器械企业望而却步,“让一个工程师生产设备和让一个工程师根据医学需要生产设备是不一样的”。既能体现出技术的前瞻性,又要能够深刻理解医学临床需求,这对于微创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卡尔史托斯的产品已经覆盖了从神经外科、眼耳鼻喉科到胸外科、普外科、妇科、泌尿科、骨科、麻醉科等24个科室,病人对这项技术早已不再陌生。小小内窥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大故事?

  21CBR:内窥镜产品的诞生、迭代与临床医疗的需求是怎样的关系?

  杨梅:1945年开始,内窥镜最早就是为了兼顾减小创伤又能完成治疗而诞生的,这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医学专家的需求在推动我们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内窥镜作为医疗工具,其实就是医生的手和眼的延伸,医生借助内窥镜可以通过很小的创口进入体内,直达病灶部位。同时将病灶的影像通过光学放大,再经过数字化处理,呈现出大而清晰的影像。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手术过程中需要手术器械更得心应手、视野更加清晰,更容易去完成手术,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才能更理想。我们的产品就需要根据这些需求不断创新。

  比如,内窥镜最初使用的是卤素光源,现在已经变成了冷光源,目的就是避免体内组织因为受热过度造成热损伤。所有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而技术上的进展则来源于需求上的提升。我们常说产业技术的创新是医学创新的载体,内窥镜的发展就是很典型例子,手术要进步就离不开产品迭代,医生的技术会通过使用产品得到提高,医生在使用的基础上有新的想法,厂商就负责满足需求。这种互动形成了行业和医疗治疗的螺旋式发展,这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21CBR:那么卡尔史托斯具体是如何根据临床需求来生产产品的?

  杨梅:其实例子很多,比如2000年左右,不少专家向我们反映器械数量太多、控制步骤太多,团队都应接不暇。设备的操作本不是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关注的核心,医生需要一个设备的整合;另一方面,产品影像虽然很清晰,但医生希望能直接将手术录像保留下来,而不再是需要一个单纯的摄影设备。

  收到这些反馈,我们的任务就是数字化整合,2000年的网络和数字化发展其实还是很不成熟的,一体化、数字化的整合并不容易,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开发了既能摄像、又能支持摄影和语音的多款设备,控制、建档、研究、临床教学就很方便,有效解放了生产力。最近两三年,传输系统做得更好了,不仅手术完成得好,录像能够清晰保留,还可以进行远程传播与教学,不用人在手术室里围观。尤其是对于手术过程的传输要求不同于一般录制,既需要符合卫生标准、医学标准,还需要还原度高、无缝连接、传输距离远。随着我们设备技术的提升,多地联合转播的图像声音传输都可以实现,还能够实时对话,提高了“传帮带”的效率。

  21CBR:内窥镜的技术会涉及到机器人的研制吗?

  杨梅:卡尔史托斯没有涉及机器人,但是涉及到了3D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并且达到了机器人的作用。

  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下,各方都希望普及医疗、降低医疗成本,让更多老百姓受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尽量地降低医疗成本,使得用户得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在外科领域,3D设备已经带来三维的感受,同时依靠医生的手感,可以对术中的状况进行即刻反应,相较借助于机器人介质进行操作,从治疗效果上来说是较优较安全的。从成本角度,目前机器人的采购成本很高,相关耗材对于病人来说也可能造成较大医疗负担。

  21CBR:你如何看待微创领域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卡尔史托斯在中国的产品渠道的布局,是否会有区域侧重?

  杨梅:中国政府目前在大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需要更高技术的医生以及更高科技的产品来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我们的人口基数巨大,患者基数也巨大,再加上幅员辽阔,我们的医疗资源还处于发展和壮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势必会带动与之息息相关的设备行业的发展。

  再加上国家西部战略影响等,我们也逐渐从沿海走向内陆,不断渗透,我觉得只有当医疗资源分配均衡的时候,真正的增长潜力才算是释放出来。当然这个路很长,我觉得不只是5年、10年,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会有更大的行业机会与发展空间。

  而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希望沿海地区的医疗水平能够更高,另一方面是希望内陆市场能够同时被更好地渗透。一线市场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二线城市或者说一些内陆城市,我们希望能先培养再收获,协助他们学习、支持他们技术发展,加强数字网络、技术设备的开发与提供。

  本刊记者 韩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