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汽车探戈

  如果IT界有辈分,46岁的雷军可能比肩年过七旬的柳传志。只发展了5年的小米已经成为仅次于联想的中国第二大IT硬件公司(华为可能表示不服)。荣誉和头衔无数的雷军,素以“看人准”、思路开阔著称。做了多年的天使投资人,身家近1000亿人民币,雷军这次可能需要投资自己。

  虽然小米的产品“用一张桌子就能摆开”(雷军语),雷军也强调过小米专注于智能家居,但他总给人以心有旁骛的遐想(也有人认为是“瞎想”)。汽车是新的科技载体,也被IT所有老板们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所谓顺其自然,争其必然。IT圈子里哪个公司要是和汽车没有发生一点瓜葛,才是新闻。

  小米汽车是媒体想像的产物

  所有IT大佬都承认汽车能牵引下一次技术浪潮,起码也是新技术的理想载体。国内不光是BAT,当前如果哪个自认成功的IT企业,和汽车没有发生任何瓜葛,才是新闻。

  这几年,评论界对互联网企业造车新闻的敏感度已经严重钝化。除了谷歌、苹果等超一流IT企业,国内阿里、腾讯、乐视、小米均或多或少参与了这场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战略扩张。此前毫无名气的蔚来汽车、凌云汽车、游侠汽车,也都由资本打扮一新,粉墨登场。

  而传统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材料生产企业,只要有点想法,都想向整车制造方向迁移,以期甘蔗吃整段。以万向钱潮、亿纬锂能、多氟多、江特电机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与IT企业在狭窄的入口处发生激烈的正面竞争。

  不过,所谓的“证据”其实都只是捕风捉影。作为消费者,雷军对智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挺喜欢。特斯拉刚卖到中国来,雷军就买了两辆。不过,每周工作达到100小时的雷老板,可能根本没时间开车。去年在特斯拉工厂,雷军与马斯克合影。雷军向来不大讲究穿戴,照片中的雷老板虽然衣着随意,但一改平日懒散的站姿,显得郑重其事。

  后来这张照片如果能说明什么,那只能说明雷老板确实和马斯克谈过。内容嘛,当然不会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两位老大急吼吼地谈还没影儿的合作,可能性也很小,多半天马行空地讨论一下泛技术话题。换句话说,这是一次礼节性拜访。

  媒体也许应该避免刻意选择新闻证据。作为天使投资人,并一度有意转向VC的雷军,每年不知道要参观多少企业和机构,和多少重要人物会谈,将某一张照片单独拎出来作为他未来投资方向的佐证,如果不是有意引发误读,就是“放卫星”心切。

  近期的另一张照片大抵也如此。雷军体验了谷歌用来进行无人驾驶的路试产品——一辆经过改装的雷克萨斯RX450h,与之合影并发到微博上。雷军这么做,可能并无深意,更不像某些人揣测的那样,基于未来战略投资的冲锋号。出于单纯好奇心的可能性,多过周致的商务考量。

  作为软件狂人的“雷布斯”恃才傲物,作为商人的雷老板则低调平和,虽然周教主和黄大侠等人屡次叫阵,雷老板从来不予置评,根本不给对方撕X的机会。

  难道雷军就没有在乎的对手?当然有。乐视的产品与小米基本对位,双方都高擎智能家居的大旗。乐视的汽车计划没让我们费劲揣摩,这一点比小米厚道多了。乐视的SEE计划大力宣贯,每一个进展都广而告之。雷军对此真的无动于衷?

  玩票和动真格的

  雷军对涉足智能汽车的兴趣是无法掩盖的。

  “小米汽车”派拥有坚强的证据,那就是小米拥有关于“智能驾驶”的十几项专利,包括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预测等。这些专利难以称为“专利群”,至多算试水之作。

  是否进入该领域已经不是问题,进入的方式才是问题。夏天《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落地,雷军没有动作;秋天工信部所称的电动车生产目录即将出炉,雷军没反应。到底是沉得住气呢,还是已经放弃?雷老板恐怕还没找到合适的空当介入。

  小米汽车专利本身,还没有触及任何汽车的核心技术。不客气地说,都是玩票之作。

  传统汽车厂家认定的强劲对手,几十年都没换过班。汽车的市场格局已经趋于固化。IT厂商想插足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什么是汽车核心专利?动力、控制、安全(包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导航、娱乐五大类。其中前4类可称核心,意即没这些玩意不能驾驶,或者不能安全地驾驶。而所有的IT厂家没有前面的底蕴,只好拼命做第5类,偶有涉足第4类。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在通讯、智能手机集成、抬头显示(HUD)、后排娱乐系统方面,技术开发的消息热闹非凡的原因。

  专利的含金量虽然不好衡量,但专利群的大小能说明点问题:丰田、博世和戴姆勒可以分分钟教野心家们重新做人。拥有1200项以上专利,而且大多数是有关动力技术专利的厂家,才有希望在创新榜上排到前5。小米的十几项专利,不值车企一哂。

  动真格地追逐汽车新技术,舍得大笔投入的,仍然主要是传统汽车商。谷歌凭借雄厚财力和坚定的工程化决心,成为一个另类。整天占据媒体头条的谷歌,倘若单论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专利数量,也排在10名开外。谷歌称,近年来每年无人驾驶技术开销,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还没有一辆量产车出来。这是怎样一个疯狂的世界?丰田则宣布5年内斥资10亿美元,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奇妙的是,大家都默认谷歌在该技术的霸主地位。如果无人驾驶技术是一座远未完工的殿堂,那么小米还没有到达殿堂正门廊柱的阴影,遑论登堂入室。

  侦察前进还是重炮轰城?

  雷军目前做的,只是对智能汽车制造领域进行轻骑兵的骚扰式侦察而已。他是否缺乏真正弹药(资金),对汽车领域重炮轰击(重量级投资)呢?

  虽然小米这两年赚了些钱,在3C和智能家居方面站稳脚跟,也用凌厉的销售风格打下了一片地盘,但比拼资金和技术储备实力的大兵团作战,雷军也只能想想。

  雷军强调称近期不打算上市,但也不妨碍流言满天飞,估值多少都传得有鼻子有眼。和造车的传闻一样,雷一方面否认,一方面又以一沾即走的高妙手法推波助澜,其意晦明不定。

  上市可以圈到大笔资金,但雷军如果不能讲好更有悬念的投资故事,那么多年来、多家上市公司的控制人的身份,可就白当了。有些钱拿来是烫手的,这个只有见过大风浪的人才能审慎评估。

  雷军要务实得多。在小米这几年,他喜欢默默拿出主流标准、低价位的产品,将对手辛苦打造的价格体系冲个七零八落,就像蛮牛闯进瓷器店里一样。这位腹黑总裁可能更喜欢看对手慌作一团、无所适从的窘态。在小米手环出来之前,几百上千的手环满市场飞。小米78元的手环一出,市场一下子就沉默了。从此以后,手环的主流价格就是两位数了。

  很遗憾,在汽车产业里,雷军无法达成战术的突然性。不采用重兵平推,拼死拼活干个几年,无法拿出业界信服的产品。而汽车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不同,小米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只能敲敲边鼓,不能大兵团作战。

  如果不买房置地、购置重资产投入造车,小米上市的后半段故事可能不好讲。雷军在IT和消费电子业界的经验恐怕不能沿用到汽车行当,哪怕是更容易上手的电动车。

  小米目前并不掌握电动车制造的任何一项核心技术。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雷军试图投资电池、电机驱动甚至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因此坊间普遍推测,雷军即便想介入,也只能瞄准汽车智能系统下手,比如打造汽车娱乐或者信息互动的MIUI系统,而硬件方面必须和汽车厂商合作,才能有效嵌入。

  电子制造商逆袭成功,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我们身边只有比亚迪一个成功例子。雷军即便想做这件事,也很可能另辟蹊径,用传统的收购壳子、重构生产线、逆向工程等路径崛起,雷好像没做好在这一行吃大苦的准备。

  小米开发MIUI手机也好,生产智能盒子也罢,都在试图打造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回忆一下他是如何切入手机行业的,老老实实从研发硬件入手吗?仅仅凭借安卓的净化版系统就打开了机会之门,代工企业和营销平台都是现成的。但在汽车圈,这一套就玩不转了。

  另一个选择,就是仿效苹果几年前的想法,意在攫取车载智能设备的控制权,而非造车本身。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现在苹果似乎正在转向电动车制造工作。

  如果坚持轻资产介入,雷军可能又不甘心只做后端设备,成为边缘制造商。介入前端,又必须得拜某个或者某几个整车制造商的门庭。两者都颇费踌躇。雷军以决断力和眼光自诩,相信不会在权衡和犹豫中坐失良机。

  雷军可能相信自己的耐心。在他看来,电动车距离布局完成甚至寡头化还远得很。未来几年,仍然有众多机会,令其以某种可信的方式介入。但有一点能确认,小米不愿意做任何主机商供应链的一个成员(乐视也不愿意)。这个理想,严重制约了小米参与汽车的方式。

  本刊记者 黄耀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