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规划保守吗?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十二五”规划保守
  • 发布时间:2010-11-01 09:01
  在苏维埃政府的协助下,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至1957)并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成功:600万吨的水泥,500万吨的生铁,412万吨的钢铁。1957年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那个时候中国就已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目标。

  那么横跨2011年至2015年的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也会同样会成功吗?据了解,“十二五”规划的全部内容最早将于明年春季公布,只不过10月18日发布的公告提前透露的内容能让读者有所斩获。

  “十二五”规划或不保守

  看起来,新计划的起点正好是上一个计划的终点,而且新计划没有传闻中那么保守。

  因为尽管“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1年)从内容上看起来雄心勃勃,但完成得并非尽如人意。

  然而,就在2006年,苏联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控制的GDP份额正逐渐减少,而且“十一五”规划还在措辞上进行修改,将“计划”一词用代表长期计划或策略的“规划”代替。

  同时,“十一五”规划中还介绍到指标之间的差别,其中一个硬性指标是官员们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比如能源效率、污染、人口等;其二是一些象征性的指标,比如增长率、就业率等能反映经济稳定增长方面的指标。

  同时,“十一五”规划也将经济全面发展代替了单方面寻求经济增长的格局,因此更希望能在控制人口的同时抑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到现在,中国领导人都寄希望于“相对快速”的经济增长以保持社会安定。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领导人预计GDP年增长率为7.5%,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完全被大大低估。自2006年以来,中国GDP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

  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年增长率就达到9.6%。该迹象已经明显表明,中国经济再次快速前进,以至于中国央行于10月19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而此次也是自2007年以来利率的首次上调。

  冲突难以避免

  由于中国经济出现难以抑制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国民收入远远大于最初的预期。然而,这些国民收入却没有按照计划中的设定进行分配。

  在公告中,中央领导人宣布将给予工薪阶层更多的经济利益。

  尽管今年夏天发生的一系列工人罢工及自杀事件,有碍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但是公告中的声明依旧对这“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给予工薪阶层更多的经济利益还有利于促进消费,当韩国处于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时,韩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0%,而从中国去年的数字来看,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5.1%。

  自2004年以来,促进消费就一直成为中国领导人努力的一个目标。但是从这些年的数据上发现,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

  原因还不是很明朗,只能猜测或许是因为中国较为现代而又颇具战略性的规划,同旧体制下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发生习惯性的冲突。

  比如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是重点发展的对象,甚至直到今天,重工业都还继续享受着很大的特权。

  细细看来,受国有企业控制的重工业企业,不仅可以享受中国国有银行的低息贷款,还能获得公共事业中的廉价能源资源。这也就是推助冲突白热化的催化剂。

  根据驻华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的统计数据,在2003年至2008年之间,这些重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长两倍。

  而现在,中国领导人担心的就是,钢铁、水泥、铝业以及大豆研磨等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因为重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何重工业行业的工资水平并未随着GDP增长而增长的原因所在。

  此外,重工业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更会污染环境,而中国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其间必然有所冲突。公告中称,中国领导人“描绘了新的蓝图”,但是由于重工业的快速扩张,看到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顿时忧心忡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